“社區日常工作本身就非常多,可以說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政府各個職能部門的工作都要靠社區來落實,再加上黨員下沉常態化后,有500多名黨員下沉到我們社區,要管理所有下沉工作,更加復雜冗長,經常熬夜加班到深夜都做不完”,武漢理工大學東社區黨委副書記舒娜表示,“紅社智聯”智慧社區黨建信息管理系統的出現,讓下沉黨員的管理工作清晰和輕松起來,切實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比其他軟件都要優越很多。
舒娜口中的“紅社智聯”,是由武漢理工大學學生和武漢理工大學東社區聯合打造的智慧社區黨建信息管理系統,是專門提供給社區黨支部的信息管理平臺,針對目前社區黨建組織人員少、下沉黨員數量多、數據統計不規范、活動開展困難等問題,致力于解決社區常態化、長效化數字化管理,做到“平”時服務、“戰”時應急,壯大社區治理力量,夯實社會治理基層基礎。與此同時,借助互聯網大數據分析及機器學習相關技術,社區管理人員可以及時、精確、動態把握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情況、群眾的需求及黨的工作的發展趨勢,促進基層黨建效率提升和自身優化。
2020年疫情期間,湖北省印發《湖北省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實施辦法》,全面推行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雙報到”制度,全省104萬余名黨員干部參與下沉社區工作。
下沉黨員管理一般由原有社區黨支部人員負責,但黨支部工作人員數量較少,下沉黨員數量激增后社區難以有效管理,下沉黨員的作用也難以發揮。為響應政府號召,“紅社智聯”智慧政務管理系統應運而生,致力于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推動社區治理上水平。
紅社智聯APP研發人員、武漢理工大學創業學院研究生黃安介紹說,“我們調研了武漢的很多社區,直擊下沉黨員管理痛點,通過線上整合線下策劃的形式,全面解決社區治理的難題,響應黨‘走好社區治理最后一公里’的號召”。黃安透露,目前正在和武漢多家大型社區和物業公司簽訂意向合同,“我們非常希望這個云平臺未來可以造福更多社區”。
“紅社智聯”進入社區后,逐步成為鏈接社區黨員與社區黨支部的重要媒介,運用信息化技術,整合各方資源,搭建智能化平臺,以便臨時黨支部加強基礎社區組織管理,提高下沉黨員服務群眾的水平,輔助社區工作人員記錄與統計社區日常黨建工作,提供辦事效率,從而達到智慧社區的目標。尤其隨著疫情防控工作進入常態化階段,后疫情時代,如果能夠找出疫情防控期間社區治理的薄弱環節,進一步明晰城市社區精準化治理路徑,就能夠實現社區治理效果的最優化。
在這樣的背景下,“紅社智聯”智慧社區黨建信息管理系統的使用,有效提升了下沉黨員社區政務管理的工作效率,進一步助力社區治理數字化發展。
對于此次武漢理工大學學子的創新之舉,校方給予了高度肯定和全力支持。武漢理工大學創業學院肖靜表示:“武漢理工大學一直把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作為學校人才培養的主要的目標,創業學院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主戰場,是學校推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主陣地。學院特別希望同學們能夠在大學4年培養創新創業的專業素養,有責任感有擔當,把自己的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武漢理工大學 賈英迪/文、圖)
來源:中國青年網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