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策趨勢
在國家層面,國內外主要發布的是與工業數字化轉型的相關政策。從宏觀層面看,低代碼開發被視為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一種技術路徑。因此我國在《“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等文件中,明確提出要突破低代碼關鍵核心技術,推廣低代碼產品服務,并大力支持低代碼開發平臺的發展。
表1 國家層面低代碼相關政策
政策文件 | 發布 單位 | 發布時間 | 主要相關內容 |
《關于工業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意見》 | 工信部 | 2020.05.13 | 貫徹落實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促進工業數字化轉型,激發工業數據資源要素潛力,加快工業大數據產業發展;著力打造資源富集、應用繁榮、產業進步、治理有序的工業大數據生態體系;推動工業數據深度應用;提升數據平臺支撐作用。 |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 | 工信部 | 2021.11.17 | 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業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制造業各領域深度滲透,范圍顯著擴展、程度持續深化、質量大幅提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明顯加快。 |
《“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 | 工信部 | 2021.11.30 | 激發數字化發展新需求:鼓勵重點領域率先開展關鍵產品應用試點,推動軟件與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數字化發展,推動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發展。開展工業技術軟件化研發應用。開展工業技術軟件化過程的理論和技術研究,突破知識工程、低代碼化等生產體系和生產關系優化的關鍵核心技術。 |
《“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解讀 | 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 | 2021.11.30 | 圍繞軟件產業鏈,夯實開發環境、工具等產業鏈上游基礎軟件實力,提升工業軟件、應用軟件、平臺軟件、嵌入式軟件等產業鏈中游的軟件水平,增加產業鏈下游信息技術服務產業供給。 |
對全國人大(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1725號建議)、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03154、03884、04398號提案)的答復 | 工信部 | 2022.10.10 | 依托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工業APP和輕量化解決方案,推廣低代碼開發工具,降低中小企業上平臺成本。 |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 | 工信部 | 2022.11.08 | 細分行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研發推廣具備行業特性的產品服務。低代碼服務商持續提升產品的可拓展性,幫助業務人員自主高效構建數字化應用,滿足即時個性化需求。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聚焦中小企業轉型痛點難點,提供“小快輕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研發推廣低代碼產品服務,助力中小企業自行創建、部署、使用和調整數字化應用,提升中小企業二次開發能力和需求響應能力。 |
在省、市層面,各級政府更具體地提出支持低代碼發展的相關措施,如給予資金支持、加大保險力度、大力推廣低代碼關鍵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以及推進低代碼開發平臺建設等,并結合自身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地推動當地企業數字化轉型。
表2 地方層面低代碼相關政策
政策文件 | 發布 單位 | 發布時間 | 主要相關內容 |
《深圳市推動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 深圳市政府 | 2022.10.25 | 支持推廣應用軟件云服務及低代碼產品,對年度云服務或低代碼產品采購額達到一定標準的用戶單位,按審定采購額的3%—10%,給予最高不超過500萬元資助。 |
《上海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 | 上海市政府 | 2022.07.12 | 加快突破容器、微服務、服務網絡等云原生核心分支技術,夯實通用組件和低代碼開發應用,提高企業業務云原生化轉型效率。 |
《上海市促進工業軟件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 |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 2021.09.10 | 加快發展工業軟件云化先進技術,鼓勵工業軟件企業上云。推動工業軟件云化架構、輕量化、插件式算法框架等技術發展,推廣低代碼開發。 |
《山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2022-2025年)》 | 山東省政府 | 2022.10.26 | 聚焦工業軟件重點領域建設一批省級軟件工程技術中心,推進低代碼開發等關鍵技術突破和產品研發應用,加大首版次高端軟件認定和保險補償力度,培育推廣一批魯版工業軟件名品。 |
《江蘇省“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 |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 2021.08.25 | 支持模塊化、可視化設計等低代碼、無代碼編程工具研發,深化工業知識和經驗的工程化管理,加快測試工具軟件等工業支撐軟件發展,支持基于數據模型驅動的工業軟件集成。 |
《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打造“工賦青島·智造強市”實施方案(2023-2025年)》 | 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 2022.12.15 | 鼓勵國家級科研院所、行業領軍企業與本地企業在云仿真、VR/AR、邊緣計算、大數據建模、設備上云、數字孿生、區塊鏈、低代碼開發等領域建設關鍵技術平臺。 |
2. 市場趨勢
從市場規模看,國內涌現了眾多低代碼廠商,產值迅速增長。同時,隨著政府利好政策的支持,以及市場認知度的提高,中國低代碼(包括零代碼)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
從市場需求看,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和開發者選擇低代碼開發技術。國際咨詢公司Forrester2021年11月發布的在報告《The State Of Low-Code Platforms In China(低代碼平臺中國市場現狀分析報告)》也指出:“中國公司的商業及技術決策者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優先考慮低代碼技術。”
從市場投資看,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選擇投資低代碼技術。國際金融科技領域公司PitchBook在低代碼/無代碼市場報告中提出低代碼開發平臺已成為企業最關鍵的數字化投資之一。在中國的低代碼市場,投融資熱度也在持續上升。從2016年開始,融資筆數和億元以上融資占比都在逐年增加。
3. 技術趨勢
圖1 平臺技術趨勢
更廣的垂直細分領域覆蓋度:除了滿足更廣泛的通用業務場景外,也同步向垂直細分領域發展,針對專業行業、特定業務場景等提供專業低代碼解決方案。
更高的平臺集成化:除低代碼開發平臺自身發展外,也向平臺集成化發展。例如物聯網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數據平臺等通過集成,鏈接相關能力,形成一體化解決方案。
更開放生態建設:各廠商在自有產品高速發展的同時,向行業生態化發展。建立開放生態建設,統一標準及運營模式,搭建低代碼開發應用市場、開發者社區、鼓勵個人開發者二開創新、推進模板、組件、應用等交易,建設低代碼開放生態。
更前沿的技術融合:引入AI、大模型、數字孿生、區塊鏈等新技術,為用戶提供更智能化服務。例如ChatGPT模式在低代碼開發平臺的應用能夠實現一句指令搭建軟件模板。
4. 發展瓶頸
圖2 平臺發展瓶頸
隨著低代碼開發平臺市場規模的擴大和主流技術的實踐與更迭,低代碼開發平臺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并在以下五個領域遇到發展瓶頸:
平臺工具發展受阻:平臺工具發展受阻:低代碼應用依賴預設資源,雖能滿足基礎功能,但難以實現復雜應用。為提升專業性,可引入行業專家、集成第三方軟件、建設專業工具和組件庫。
企業產品選型困難:市場中低代碼開發平臺眾多,各有千秋,企業在選型時難以確定需求,難以選出最適合的產品。應建立平臺選型、能力評估、分類分級體系,通過第三方機構進行平臺能力測評,助力企業選擇最契合的產品。
市場規模擴張有限:低代碼市場近年雖爆發,但受技術成熟度、用戶接受度、定制化能力、數據安全和成本等因素制約。為擴大市場規模和維持高速發展,應優化平臺易用性和用戶體驗,拓展應用場景和行業覆蓋,加強技術支持和服務指導,強化數據安全管理和隱私保護,降低初始成本,提供試用或靈活定價方案等。
人才培育認知不足:市場對低代碼的理解僅停留在表面,缺乏對其內部原理和技術實現的深入了解,導致外界對低代碼領域存在誤解,使人才不愿涉足。部分轉型人才缺乏實踐經驗和專業培訓資源,使低代碼領域的人才培育整體較弱。為改善這一狀況,應構建低代碼人才培育體系,優化課程設計,提供實踐機會,并加強宣傳和推廣,以推動低代碼開發平臺的人才培育。
生態環境融合復雜:市場存在多種低類型代碼廠商,各有特色。有的面向通用行業,有的提供定制化服務。有的支持通用組件接入,有的需單獨開放接口。整體生態復雜。為促進生態良性發展,應建立生態合作機制,加強交流合作,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促進生態良性發展。
轉載自:https://mp.weixin.qq.com/s/FG6rFyUeS41FVcz0pfIRpw#/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