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濮陽日報】
本報訊 (記者 杜鵬) 自華龍區建設路街道開西社區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無物管小區自治新模式、新路徑以來,在充分發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效能的基礎上,延伸服務觸角,發動原建單位、共建單位及熱心居民,整合現有資源,凝聚服務力量,2023年11月,在轄區政府家屬院建設了集黨員教育、居民議事、便民服務、圖書閱覽、文體活動等功能為一體的黨群服務驛站,打造開放、共享、便利的黨群服務“微陣地”,服務該區域8個無物管小區居民,努力將服務觸角進一步延伸至老舊小區居民家門口。
驛站“紅色會客廳”是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居民代表等共同參與,居民溝通交流、議事協商、解決小區治理難題的議事平臺。“紅色會客廳”堅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民主議事原則,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以開放空間的形式,讓居民直接參與其中,做到民事民議、民事民決,快速有效解決群眾身邊的煩心事。
驛站提供貼心的便民服務,每天對外開放,配備飲水機、桌椅、應急藥箱、血壓儀、空調、免費WiFi等便民設施,為廣大居民、過路群眾、環衛工人、快遞等人員提供便民服務,打造有溫度的小區黨群服務驛站。“社區配備的血壓儀太方便了,我再也不用天天去衛生服務站量血壓了,在家樓下就能自己測量血壓。”王大爺高興地跟大家講。
開西社區黨群服務驛站自啟動以來,已成為老百姓常來常往的中心地。小區李女士說:“孩子不經常在身邊,我原來出門活動都不敢走遠。現在我從家到黨群服務驛站只要2分鐘,方便很多,平時沒事在驛站和鄰居打牌、聊家常、鍛煉身體,不感到孤獨了,打心里高興。”
與此同時,站內設有多功能活動區,配套設置圖書閱覽、文體活動等功能,用好用活紅色文化資源,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閱讀紅色圖書,接受黨性教育,讓黨史學習教育更接地氣、貼民心。配備棋牌、健身器材等文娛設施,為居民提供一個日常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切實補齊老舊小區配套設施短板,使小區環境更加優美、生活更加便利。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建設路街道開西社區立足居民實際需求,不斷創新工作舉措,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下一步,開西社區黨支部將依托黨群服務驛站,不斷鞏固小區內居民議事協商、志愿服務、休閑娛樂等工作制度,把“點”上的優秀做法轉化為“面”上的規模效應,讓居民感受到黨組織就在身邊、為民服務就在眼前,形成以黨群服務驛站為圓心的“零距離服務圈”。
本文來自【濮陽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