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廣州質量安全綜合監管平臺的在線監管畫面
南都訊 記者魏凱 為實現對全市交通建筑工程的智慧化監管,今年1月份廣州正式上線運行了“質量安全綜合監管平臺”,通過相關的工程監控系統能夠對在建的各工程實現遠程在線視頻監管,及時發現違規督促整改。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23個交通建筑工程項目納入管理,在線發放整改通知并完成閉環整改1785次。
實現工程建設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
據使用及開發單位廣州市市政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站和廣州市齊明軟件科技有限公司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該平臺圍繞工程建設質量安全全過程管理這一主線,功能包括工程項目監督管理、安全專項監管、質量專項監管、施工現場專項監管等監管業務全要素。
平臺還集成了安全監測平臺、起重機械管理平臺,并提供移動端應用“市政質安”APP,實現了工程項目監督管理、危險和大型工程(地下工程、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機械)、質量檢測、混凝土檢測,以及施工現場噪音揚塵、視頻監控等監管數據的融合互通,實現了工程監管效能和治理水平實現雙提升。例如,對于地下工程、深基坑和高支模等危大工程,該平臺能做到全過程動態監管。通過物聯感知設備對深基坑工程的水平位移、豎向位移、傾斜、裂縫、地下水位等重要數據進行全過程動態監測,實現監測數據采集、處理、分析、報警、統計一體化和監測結果可視化。一旦監測數據出現異常將自動觸發預警,平臺會根據警情級別自動向責任主體單位、監測單位和監管單位發出警情處理通知,及時發現、防范和處置安全隱患。
施工單位可在線辦事減少審批等待時間
平臺還建立了“交通建設工程起重機械全生命周期管理”,對起重機械的安裝、拆卸以及作業過程進行全監管,全面掌握每臺設備從進場安裝至拆卸退場的全過程信息,做到設備質量、運行使用過程和維護保養記錄可追溯、可跟蹤,進一步防范安全風險。對于安裝拆卸、檢驗檢測等作業人員實行“持證上崗、實名認證”管理,做到特種作業人員“人證合一”;通過規范起重機械設備安裝、維保、使用及檢測等行為,為工程建設掃清安全風險。為了讓施工單位盡量減少工程審批等待時間,該平臺還實現了從監督計劃、監督告知、夜間作業時間申請到工程竣工驗收全流程的信息化監管。
例如,目前平臺已經實施了起重機械審批服務便民化改革,施工單位可在線對起重機械產權備案、進場查驗、現場安裝、檢驗檢測、使用管理、頂升加節、拆卸退場等環節實行備案告知,不需再到政府部門跑腿辦事,做到了“審批不見面、辦事不用跑”。對于監督執法人員來說,通過“市政質安”手機APP可以實現無紙化巡查執法,記錄上報現場檢查情況,并自動形成安全監督抽查結果。通過數據共享,監管人員還能直接在手機APP上查看項目安全管理相關信息,也可以將違規記分、檢查要求、監督員簽到等信息推送到平臺,大大提升了巡查監督工作效率。平臺還能將監管部門、第三方監測、檢測機構、企業主體對施工現場風險隱患的排查治理信息匯集,形成風險共治,全面推動監督部門落實監管責任、企業履行主體責任。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