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期間,山東省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56萬個,形成扶貧資產233 億元,累計實現扶貧收益42億元,為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對項目謀劃、建設、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為規范和加強銜接資金項目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及幫扶成效,近日,山東省出臺《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項目管理辦法》,明確“省級負責政策指導,市級負責推進監督,縣級負責組織實施”的責任體系,將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到縣級,實行目標到縣、任務到縣、資金到縣、權責到縣“四到縣”管理體制,奏好精選項目、規范流程、嚴督細考“三部曲”,實現了項目建設全周期管理,確保項目持續發揮效益、長期良性運行。
由于創新實施項目方案論證和審批流程再造,使審批程序極大簡化,審批效率大幅提高,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馮卯鎮村級基礎設施項目提前完工,更早地惠及鄉村群眾。
儲備謀劃先行
精挑細選項目
“建好管好縣級項目庫,是實施好年度項目、保證項目建設進度、用好銜接資金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山東省鄉村振興局負責同志在全省項目管理工作視頻會上指出。
山東省將建好縣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作為資金高效利用、項目高質實施的重要前提,堅持提前謀劃、規模適度、有進有出、動態管理,全面加強建設,全面做好項目儲備和入庫管理,提升了入庫項目質量。
“在項目儲備上,我們著手早、行動快,2020年11月份就已經指導各縣(市、區)啟動了項目儲備工作,今年年初已儲備大項目、好項目210個,徹底解決了‘資金等項目’的問題,為項目早開工、早建成奠定了堅實基礎。”濟寧市鄉村振興局分管負責同志韓文生信心滿滿地表示。
項目只有立足實際、因地制宜,才有生命力。
山東省嚴格入庫項目論證,村級項目(含到戶項目)入庫實行“村申報、鄉鎮審核、縣審定”的報審程序;鄉鎮、縣級統籌實施的項目報送縣級鄉村振興部門,由縣級鄉村振興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審定,保障了各類項目既接地氣,又能緊扣市場需求。
“我們在選項目的時候,突出‘長期培育、保值增值’的導向,注意與產業規劃、資源稟賦充分結合,注意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比如我們依托食用菌優勢產業持續投入,既擴產了食用菌規模,也保障了項目的可持續性,實現了‘雙贏’。”濟寧鄒城市鄉村振興局負責同志付長峰表示,“在具體實踐中,我們嚴格按照要求開展工作,根據年度銜接資金計劃和任務清單,督促指導項目單位從項目庫中擇優選擇,匹配銜接資金,編制實施方案,并在項目覆蓋村公示后,逐級報送至項目審批部門。”
山東省嚴把資金使用關口,確保投向精準。要求在各地項目方案中明確銜接資金使用方式,可采取直接投資、獎勵補助、以工代賑等方式,不得采取債權類投資方式。對脫貧攻堅期間以債權投資方式實施的產業扶貧項目,協議到期收回的扶貧資金,在不改變權屬的前提下,按照銜接資金使用方向要求,從項目庫中選擇項目。
“今年計劃實施的4個農村小型基礎設施項目在鎮上6天就審批完了,真是又省時又省力,這要是在以前,沒個20天那是辦不下來的!”棗莊市山亭區馮卯鎮副鎮長呂作東既高興又有些意外。
2021年10月,山東濟寧鄒城市產業幫扶項目智能菇房中的雙孢菇長勢喜人。
產業幫扶甜了農民群眾的日子,圖為當地群眾在智能菇房中忙碌著。
這得益于山東省對項目方案論證和審批開展了流程再造,實行了分類審批,明確項目審批部門自收到項目實施方案之日起15日內,要會同相關部門對方案進行論證評審,出具書面審批意見。對招標數額標準以下的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縣級項目審批部門可依法委托鄉鎮政府進行審批,經審批同意的項目實施方案由鄉鎮政府報縣級項目審批部門備案,簡化了審批程序,提高了審批效率。
抓常抓細抓長
規范建設流程
山東省高度重視規范項目實施管理,明確規定項目單位必須按照批準同意的實施方案組織實施項目,不得擅自變更實施方案。“對存在建設地點變更、建設規模或投資規模變更幅度超過批復規模10%以上、建設內容作較大調整等情況的項目,都要按照規定程序將變更方案報經原審批部門審批同意后才可實施。”山東省鄉村振興局項目管理組負責同志說。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山東省堅持分類推進。對項目銜接資金使用屬于政府采購、招投標管理范圍的,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可不進行招標、不涉及政府采購的項目,具備條件的,可按照村民民主議事方式由村級組織自行實施,并建立完善項目村民決策監督和建設主體責任追究機制,加強項目質量管理;對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的項目,按照《關于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的意見》規定執行。
“今年的進村生產路項目是我們村自己組織實施的,大伙都把這項目當成自家的事來干,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村民對建設質量也都很滿意!”臨沂市沂水縣富官莊鎮西漫流村黨支部書記張元海對這樣的政策很認同。
項目完工后,項目單位在自查自驗的基礎上,逐級提報驗收申請。按照誰審批誰驗收原則,項目審批部門在收到驗收申請一個月內,嚴格按照批復方案及相關合同組織竣工驗收,出具竣工驗收報告。工程項目可委托專業機構審核項目資金使用情況。縣級鄉村振興部門審批的項目,會同相關部門組織竣工驗收;其他部門審批的項目,會同縣級鄉村振興部門組織竣工驗收。項目單位依據竣工驗收報告及時完成項目資金決算報賬。全流程嚴格項目資金監管。山東省濟寧市為強化項目資金監管,對項目資金實行閉環管理,創新設計了《銜接資金使用管理監督指標圖》《項目資金支付情況自查操作流程圖》《項目資金支付情況登記表填表圖解》“三張圖表”,堅持項目入庫篩選聯審、項目評審聯審、實施方案批復聯審“三聯審”,對不符合資金使用方向的項目不予通過,確保了資金使用方向精準、資金支付規范。
嚴督實考細管
務求發揮實效
山東省突出項目日常監督管理,堅決防止“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各級鄉村振興部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按照管理職責落實項目監管責任。縣級有關部門和鄉鎮政府加強項目日常監管,做好銜接資金使用和項目管理、績效管理、監督檢查等工作。
“我們嚴格執行信息公開制度,項目相關責任主體參照執行脫貧攻堅期內有關文件規定,做好項目儲備、方案報批、項目實施、收益分配等各環節公告公示工作,確保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山東省青州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蔣德新(左一)調研青州市彌河鎮花卉產業幫扶大棚項目。
青州市鄉村振興局蔣德新表示,“項目單位規范收集整理項目實施相關資料,實行一項目一檔案,交由鄉鎮政府或縣級有關部門存檔備查。”
明確“誰管護、管什么”。對銜接資金投入項目形成的資產,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鄉村振興局中央農辦財政部關于加強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指導意見的通知》和《山東省扶貧資產管理辦法(試行)》有關規定,山東省各地及時做好資產確權、資產交接、投入使用、后續管護、收益分配等工作;對確權到村集體的資產,及時登記納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管理,建立資產管理臺賬和管護制度,落實村集體管理責任,確保了項目長期良性運行、持續發揮作用。
(作者單位:孫成龍、趙建忠,山東省鄉村振興局;崔昊,濟寧市鄉村振興局)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