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稱:信息化科研協同平臺
信息化科研協同平臺
交易信息:完全轉讓、許可轉讓、技術入股
成果信息:
1. 應用領域:電子與信息,能源化工
2. 技術領域:電子信息技術
3. 所有者: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4. 技術成熟度:可以量產
5. 聯系人:朱國銳
6. 郵箱:zhugr@hfcas.ac.cn
成果簡介
信息化科研協同平臺是基于“互聯網 ”思維,圍繞跨學科、跨地域、跨組織科研單位對協同科研與協同管理的現實需求,發展的基于“互聯網 ”的科研協同環境。
平臺提供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海量數據實時整合、跨平臺的無紙化辦公、基于云平臺的科研協同、基于智能分析的專家建議與決策等功能。該平臺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在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多年重大項目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凝練、建設而成,契合承擔重大科技任務的科研團隊對多學科、多地域、多組織聯合協同創新的信息化需求。
該平臺已在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FDS鳳麟團隊穩定運行6年,為團隊重大科技成果產出、人財物等資源有效配置與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協同平臺。
該平臺相關科研成果連續三屆入選七大部委聯合主編的《中國科研信息化藍皮書》(2013/2015/2017),并獲得2014年中國科學院首屆“科研信息化十大優秀案例”。部分功能模塊被ITER國際組織引進,被評價為“設計良好,可以很好地滿足科研團隊協同需求”。
主要技術指標(或參數): 1、設計的基于物聯網的數據整合機制可對科研團隊人、財、事、物、科研、教育、合作等數據進行全面感知與多維度分析; 2、設計的協同機制,可支持千人以上團隊科研任務協同,沖突解決機制可保證協同任務順利開展; 3、發展的全自動業務流程審批可完成制度表單流程的可視化配置和復雜流程的多條件、多路分支自動流轉; 4、基于智能分析的業績評價與決策支持系統可實現對成員全方位的評價以及多角度分析和決策支持; 5、基于用戶角色的細粒度權限管理可保障平臺資源安全。
應用領域:
1、應用單位: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具有科研信息化協同管理需求單位;
2、應用實例:(1)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FDS鳳麟團隊連續穩定運行6年,為團隊重大產出提供了平臺保障;(2)在能源領域全球規模最大的科技合作計劃“國際熱核實驗堆ITER”成功應用并獲得很好的效益;
市場前景: 目前信息化科研協同平臺已能實現直接部署使用,可根據具體需求通過直接插拔方式選擇部署某幾個系統,同時根據項目組開發與實踐經驗可以完成某個領域協同管理與科研的定制開發,為行業管理提供整體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對科研院所的個性需求理解和針對性優于商用軟件。 市場上同類商業軟件售價100萬/套,面向國內科研院所和高校等科研機構,保守估計2000套的市場,預計可產生直接經濟效益20億。
平臺的在線審批以及協同科研功能每年可節省一個博士/碩士研究生大概100天的交流溝通時間;信息整合分析與歸檔查詢功能每年可節省一個主管150天左右的統計整理時間。
PS:如果還有其他想了解的專利成果信息,可以在下方給小編留言哦!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