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為進一步發揮黨組織、黨員在重點工作中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國網淮北供電公司堅持黨建“融入中心、服務大局、促進發展、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共建共贏”的基本思路,大力推進“黨建 提質增效,以數字化規劃設計為引領的高質效臺區線損管理”項目建設,以思想轉變為先導,找準黨建工作與目標任務的融合點,深入推進黨建與線損管理、優質服務、營商環境等重點任務、日常工作有機統籌、深度融合,提升黨建工作價值創造力,推動公司經營質效雙提升。
高位布局 畫好黨建聯建“同心圓”
今年以來,國網淮北供電公司發展策劃部黨支部、經研所黨支部與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發展部黨支部聯創共建,采取黨委層面直接管理、政工部門全過程管控、“組長單位 成員單位”協同實施的方式,整合各類資源、信息,積極開展“黨建 提質增效,以數字化規劃設計為引領的高質效臺區線損管理”工程精益化管控。
統籌協同聯動。編制《黨建 提質增效,以數字化規劃設計為引領的高質效臺區線損管理》實施黨建策劃方案,成立“黨建 ”專項工程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組,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共同體,明確管理組織架構,固化跨專業閉環工作流程,厘清管理責任界面。
壓實責任促動。完善體制機制建設,建立“ABC”崗機制,完善“日通報”“日例會”制度,按照“T 0”異常處置;同時,全面實施黨建聯建共創工作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管理,明確組長單位、成員單位全年不同時間節點的主要任務和完成時限,確保各責任部門知責、明責,按時高質量完成目標任務。
調度考核聯動。在常態化開展督辦督查的基礎上,建立工作微信群,暢通工作溝通渠道,按照“一周一碰頭、一月一總結”要求,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共同探討解決聯建共創工作中的難題。
內外協同,織密結對共創“組織網”
聚焦立項目標任務,堅持旗幟領航,找準“黨建 ”最佳結合點,以“電網規劃”為龍頭,以“勘察設計”為支撐,加強“問題收集、信息采錄 、電網設計、系統校核、三相四級平衡理論計算、施工落圖、現場施工、竣工驗收、成效評價”過程管控,建強黨建聯建共同體。
支部聯建共創。2022年3月,該公司組建“黨建 提質增效,以數字化規劃設計為引領的高質效臺區線損管理”工程臨時黨支部和柔性團隊,項目參與人員涉及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發展部及公司12家參建單位,事前協助規劃,事中督促督查,事后跟蹤服務;打破原有的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行業壁壘、信息壁壘和思想壁壘”,搭建暢通、便捷的溝通協作、共享共贏平臺,與區、鎮、村黨支部結對子,建立“鄉企直連”模式,通過微信群、座談會、走訪調研、定期協商、聯合活動等方式,政企民聯合開展電網現狀評估、精確定位影響電網建設的“矛盾沖突點”,積極探索可復制推廣的高質效臺區線損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
支部工作共抓。充分發揮公司“黨員服務隊”與“專家人才隊伍”人才資源優勢,聯系區、鎮、村黨支部,實施“旗幟領航·皖美連心”專項行動,實現組織建設互促、黨員干部互動、黨建載體互用、結對幫扶互助;組織開展“忠誠實干辦實事·創新爭先優環境”等志愿服務活動,將“主題黨日”活動關口前移進施工現場,順暢對政府、客戶等利益相關方的服務鏈條,優化營商環境,確保項目高效實施。
支部工作共育。通過開展專題培訓、舉辦聯建活動等方式,著力解決“黨建 ”工程中工作思路不清、能力不強、氛圍不濃等問題。
強化效能,打造臺區建改“數字化”
聚焦技術和管理短板,全面應用推進農配網規劃設計新理念、新技術,打通臺區建改全過程管理梗阻,強化專業系統、軟件的校核成果運用,系統解決農配網發展問題和難點。
以黨支部為抓手,在公司發展策劃部、運維檢修部、市場營銷部、經研所等部室層面開展“黨建 規劃設計提質增效”重點工作,推廣應用農配網智慧規劃設計輔助決策系統,從基礎數據的采集效率提升措施、基于系統自動生成設計方案及優化、基于輔助決策平臺開展項目合理性校驗等方面總結經驗做法,從問題收集、信息采錄、電網設計、系統校核、三相四級平衡理論計算、施工落圖、現場施工、竣工驗收、成效評價等階段總結形成“九步工作法”,編制《農配網智慧規劃設計輔助決策系統應用全流程指導書》。
在供電所層面開展“黨建 臺區弱項指標提升”專項工作,針對存量三相負荷不平衡治理臺區開展繪圖、計算,10月份已完成95%存量問題臺區的負荷調整;針對建改臺區開展到戶到相方案設計,實現投運后線損率小于2%。通過協同有序推進,形成黨建引領、層層落實的工作格局,充分發揮黨組織在農配網規劃建設、高質效臺區線損管理中的引領作用,實現以高質量黨建引領農配網高質量發展及數字鄉村建設,全面提升黨建價值創造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國網淮北供電公司通過多年連續實施“黨建 ”工程,黨建與業務的融合度得到進一步提升,基層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黨建引領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下一步,該公司將繼續探索建立“黨建 ”長效化工作機制,打造“黨建 ”特色品牌,推進公司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黨建引領呈現新格局。(張維青、劉嘯野)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