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固原巷社區調研時強調:“要把社區基層黨組織建好,真正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把社區各方面服務工作搞好,使各族人民群眾生活越來越幸福。”基層黨組織是黨執政大廈的地基,社區是城市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基層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要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引領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織密組織共建“經緯網”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能使力量倍增。黨建引領的前提是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把“黨是領導一切的”落實到“最后一公里”。
橫向上,要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圓心,管轄范圍為半徑,將黨組織嵌入各類經濟組織、自治組織、群眾組織之中,建立機關、行業、商圈黨建聯合體,推進“紅色聯姻”。縱向上,要認真落實區(縣)、鎮(街)、社區三級聯席會議制度,共筑商討議事平臺,強化利益聯結,構建黨建工作共同體。
區縣層面要建立黨委總抓、組織部門專抓、各行業部門主抓的層級體系,落實區級領導包片、部門黨員包點的“責任田”制度,推進黨組織建設以點帶面、連線成片;鎮街層面要延伸黨組織觸角,在有條件的商圈園區、建筑工地、公司企業、行業協會、互聯網等建立黨組織,無條件地建立聯合黨組織、臨時黨組織,擴大“兩個覆蓋”,確保應建必建、建有成效;社區層面要搭建“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駐地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為組織架構,兜底管理轄區內小微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建立開放性互聯互動紐帶,推進“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實現黨組織和其他組織有機結合、同頻共振。
建好基層共治“連心橋”
加強黨建引領資源整合、下沉社區,聯動化解物業矛盾、環境衛生、交通出行等實際問題,推動社區治理由“獨角戲”變“大合唱”,把辦實事做到群眾心里去。管理網格化。要按照“定格、定人、定責”要求,適時掌握安全隱患、思想動態、突發事件等第一手數據,強化問題處置能力,讓網格員既當“情報員”,又做“和事佬”,實現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遇事即辦,辦就辦好。調解層級化。要探索新時代城市版“楓橋經驗”,建立“小區談話室疏導—人民調解員調解—社區居委會辦理—法律援助中心救濟”的問題化解機制,流程化引導群眾協商矛盾解決方案,人性化消解鬧訪、纏訪等現象,促進上下關系和諧、鄰里相處和睦。治理法治化。要嚴格落實《城市居民委員會自治組織法》,激活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創新性和主動性,基層法院及時立案審理鄰里沖突、養老育幼、婚姻家庭等法律問題,以法治引導居民規范自身行為。
用活資源共享“分配法”
堅持資源集約化利用,推動“屬地”與“屬業”有機結合,促進陣地共享、信息共享、服務共享,提取發揮轄區資源作用的“最大公約數”。陣地要共享。堅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地出地,“多對一”聯合建設區域性黨群服務中心、“紅色驛站”“黨員之家”等陣地堡壘;將已建好的黨群服務中心向駐地機關單位、企事業單位、行業組織、商務樓宇開放,實現“一對多”使用,解決有“地”辦事的問題。信息要共享。運用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建立在一定權限內共享個人信息資源機制,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推行一個窗口辦理、網上辦理的“秒批”機制,解決群眾辦事材料重復交、效率低等問題。服務要共享。排查清理同行業、同領域共性剛需,在活動組織、教育培訓、醫療保障、環境衛生、養老服務、休閑娛樂等內容上統一購買第三方服務,實現一方購買、多方使用,一次購買、終生使用,減少反復消費、重復消費,把服務群眾的經費用在“刀刃”上。
(作者單位:中共重慶市江北區委組織部)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