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和業主黨員參與無物業小區環境整治。 岱山縣委組織部供圖
中新網舟山2月6日電(林波 張靈姬 孫夢蝶)“育才小區1號樓旁的電線桿就豎在交叉路口,車輛通過受阻,通過紅色物業黨建聯建機制,兩周內協調了3個單位將電線桿移位,很多人過年回家發現道路寬敞了!”近日,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育才新村居民張志毅接受采訪時如是說。
育才新村建設于20世紀80年代,設施老舊,屬于海島典型開放式小區,無物業管理,岱山縣委組織部依托黨建引領,推進無物業小區清零行動,讓小區居民享受專屬小區黨建服務。
岱山縣位于“千島之城”舟山群島中部,有著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和海洋文化資源,是中國十大重點漁業縣之一,也是著名的岱衢族大黃魚的故鄉。
無物業小區日常管理問題解決現場。 岱山縣委組織部供圖
針對海島無物業小區居民普遍反映的小區環境質量低與治理主體不明確等矛盾,該縣打破傳統居委會管小區的模式,構建“社區黨組織 網格黨小組 兼合式黨支部 業主委員會”組織體系,建立紅色物業黨建聯建機制,引導業主、社區志愿者、社會組織等共同參與治理,實現小區物業從“直接管理”到“主動服務”,從“被動執行”到“主動參與”的轉變。
截至目前,紅色物業黨建聯建機制已涵蓋該縣14個相關職能單位、43家小區業委會、49個小區“兼合式”黨支部。
“在此次無物業小區清零行動中,我們通過建立紅色物業黨建聯建機制,讓無物業企業管理的小區在黨組織引領下,動員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協調各方合力解決居民訴求。”岱山縣委組織部組織科副科長林海如是說。
紅色議事會現場。 岱山縣委組織部供圖
聚焦海島無物業小區事務民主議事中“平臺少、主體雜、決策難”問題,該縣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試點小區“紅色議事廳”制度,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社區、業主委員會各方優勢,有效暢通居民、業主委員和社區黨組織之間的溝通渠道,最大限度做到難點、熱點問題早發現、早預防、早調解。
以岱山縣高亭鎮48幢無物業老舊小區改造為例,在紅色物業黨建聯席會議制度下,岱山縣住建局、高亭鎮、岱山縣安瀾城投集團、社區與小區業主黨員多輪召開紅色議事會,協調1058戶改造方案、征求改造意愿,協調改造意見300余件,為施工方與居民矛盾建立了“緩沖帶”“調解區”。
海島無物業小區周邊設施落后,人居環境提升需求大、撬動項目資源能力有限,停車難、倒垃圾不便等,成為困擾小區業主的“老大難”問題,引發不少矛盾。
針對這一情況,該縣創建“紅色物業項目”工作制度,即由社區黨組織根據居民生活需求,牽頭成立“紅色物業項目”,負責籌資籌勞,通過紅色物業黨建聯建機制開展征求業主意見、推動項目建設進度、項目矛盾糾紛解決等10類項目服務,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和雙向監督作用,推進完善小區黨建活動場所等措施,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向物業行業覆蓋延伸。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化物業黨建聯建機制,特別是圍繞現代社區建設,聚焦居民的一些基本訴求,扎扎實實地推進這項工作落到實處。”據岱山縣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曾唯君介紹,目前通過紅色物業黨建聯建機制,該縣155幢無物業企業管理的開放式小區樓宇,累計解決了1000余件居民訴求事項。(完)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