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十年躋身《財富》世界500強,排名從最初的414位躍升至176位——排名數字變化背后,展現出江西銅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銅”)綜合發展實力的跨越式提升。江銅多次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西省優秀企業”“江西省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等榮譽稱號;被評為“首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年度綠色發展領軍企業”“江西省最具愛心捐贈企業”“江西省企業文化建設示范單位”。2021年江銅圓滿完成“三年創新倍增”目標任務,營業收入從2000億邁入4500億大關。
近10年來,江銅集團黨委深刻體會到,只有堅定高質量發展不動搖,持續優化產業布局,深入推進改革創新,才能走出一條更高質量、更優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之路。因此,作為傳統國有礦業企業的江銅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堅守“振興中國銅工業”的初心使命,秉持“用未來思考今天”的企業核心理念,聚焦主責主業,緊緊依靠“三同”文化,即“同心、同創、同進”文化助力企業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實現了“由江西的江銅到中國的江銅再到世界的江銅”的歷史性飛躍。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江銅穩步推進產業發展,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全面深化改革,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企業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2019-2021年,江銅以實現“三年創新倍增”作為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階段性目標,將“三同”文化融入到企業改革發展和生產經營各環節,實現了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以“同心”為根本,熔鑄高質量發展強大心力
1.提高政治站位,以大黨建體系引領同心向黨。2002年集團黨委創立了全國首個黨建質量管理體系,成為中組部“黨建試驗田”。黨的十八大以來,江銅集團黨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黨的建設重要講話精神,胸懷“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把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作為迫切需要,把統攬黨建和中心工作、助推企業發展戰略實現作為現實要求,把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作為重要目標,在原有運行近20年黨建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上,構建了以“一綱要、兩系統、一手冊、一平臺”為主要內容的新時代大黨建體系,形成了以“統籌領導、高效協同、資源整合、上下貫通”為主要特征的江銅大黨建工作格局。作為江銅黨建重要組成部分的企業文化建設,以江銅新時代大黨建體系為引領,確保了企業文化建設正確的政治方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核,開展企業自身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確保了同心文化建設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近年來,江銅在新時代大黨建體系的引領下,始終堅持“第一議題”“第一課程”“第一行動”,培育了“與黨同心”“同心向黨”的同心文化,堅定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念和信心。
2.凝結發展共識,主題宣教實踐促進同心歸企。2019-2021年圍繞“三年創新倍增”主題,以“大宣講、大討論、大宣傳”為主要形式,開展“怎么看?”“怎么干?”“怎么辦?”大宣講;開展“三年創新倍增,我的貢獻在哪里?”大討論;開展“新時代、新征程、新江銅”大宣傳。以“大宣傳、大討論、大攻堅”為主要形式,打造“江銅因你而精彩”宣傳文化品牌;舉行“發展再加力、創新再突破、改革再攻堅”大討論;開展“發展再加力、創新再突破、改革再深化、作風再轉變”大攻堅行動。以“大宣傳、大討論、大決戰”為主要形式,聚焦打贏“三年創新倍增”攻堅戰和“十四五”開好局進行大宣傳,聚焦“提質量、促改革、推創新、聚人才、強管理、抓黨建”開展大討論和大決戰。通過開展以“三大”為主要形式的“三年創新倍增”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凝結了共識,增強了信心,促進了同心文化建設,達成了同心歸企。
3.強化文化紐帶,文化融合管理達成同心如一。江銅成立之初就積淀了和諧包容的文化基因,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江銅立足實現“三年創新倍增”目標,以消除文化沖突為重點,在四川江銅稀土等跨民族企業實施跨文化管理;在金德鉛業等政策重組企業抓好形象傳播和管理輸出;在江銅華北、山東恒邦等市場并購企業積極探索文化融合模式。以同心文化為紐帶,實現了江銅與跨民族企業和并購重組企業的同心如一,促進了母子公司同心同德,也為江銅全球布局提供了文化支撐。
以“同創”為核心,打造高質量發展硬核實力
1.建設創新文化,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以研究院創新文化建設為試點,圍繞“創新”主題,以“四大文化理念”和“六大管理規范”為核心內容,構建了“創新文化”體系,實現了創新文化與企業經營管理實踐有機融合。2019-2020年,研究院取得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2項;發表論文5篇,其中EI收錄1篇,SCI收錄1篇;取得產業化成果4項。通過開展創新文化試點,“以點帶面”促進了江銅創新文化建設,增強了廣大員工的創新意識。建立了《江西銅業集團公司創新創效獎勵管理辦法(試行)》《江西銅業集團公司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試行)》《江西銅業集團公司科研項目經理制實施辦法》等鼓勵創新的制度,搭建了“雙創”平臺,整合了“雙創”資源,加速了科研創新成果轉化,產生了大量科研創新成果。
2016-2019年,江銅351個“雙創”項目累計創效4.77億元,30項科研成果轉化項目累計創效1.1億元,相關科技人員累計獲得獎勵超過4000 萬元。建設“兩中心”和“兩工作站”等科研平臺,強化關鍵技術研究,推進科研成果轉化;積極選樹、培育、創建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發揮勞模、工匠的引領、輻射和帶動作用,目前江銅有17個公司級以上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其中1 個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1個全國機械冶金建材行業示范性創新工作室、5個江西省勞模創新工作室;搭建職工技能訓練中心、職工技術協會,實行“常態化、興趣化、業余化”練兵,目前有19人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27人被授予“全國有色金屬行業、全國黃金行業技術能手”稱號。
2.深耕技術創新,增強企業發展動力。利用工業互聯網、5G、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在貴冶開展智能工廠建設,構筑了智慧冶煉新模式;在城銅開展數字礦山建設,創建了礦山智能生態鏈。貴冶和城銅兩大智能化建設項目,被中國企業聯合會評選為2020年全國智慧企業建設的最佳實踐案例;江銅名列《互聯網周刊》“2021智能工廠TOP200”榜單第84位。不斷提升5G應用銅箔的技術與研發能力,相繼推出高頻高速系列銅箔、無膠銅箔、超低輪廓度銅箔,逐漸成為國內外同行生產5G銅箔產品能力最強、種類最全的銅箔供應商;“鋰電池用雙面光銅箔”等一系列“拔尖”產品,打破了國外企業長期的市場壟斷。在單壁碳納米管、高端銅合金、金屬基復合材料、稀貴稀散金屬等新材料領域持續發力,取得一系列技術突破。其中,自主研發的高品質銅銀合金線坯,現已穩定拉制150公里φ0.02毫米不斷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3.強化管理創新,挖掘企業發展潛力。江銅秉持“以管理創新提升企業治理能力”推進以黨建為引領,大科創、大風控、大監督、大協同、職位體系、全面預算、對標創標、數字賦能、企業文化為支撐的“1 9”十位一體管理新模式,公司治理呈現全新格局,被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評為江西省唯一的“雙百行動”A級企業。按照“重點培訓學習一批、掛職鍛煉一批、境外實戰訪學一批、提拔任用一批”的工作思路,大力推進年輕干部培養,為企業創新發展優化了干部梯隊。全面加強人才機制創新、高層次人才引育、人才資源開發、優秀年輕干部培養、人才科學評價“五大”人才引領工程建設,組建了一支由首席科學家、特聘科學家、國家“萬人”計劃、中科院“百人計劃”等尖端人才,以及百余名博士、碩士組成的高端人才隊伍。
以“同進”為關鍵,匯聚高質量發展磅礴氣力
1.強鏈補鏈,打造產業競爭優勢。江銅優化鉬錸、鉑鈀等稀貴稀散金屬產業,形成了年產錸酸氨1.8噸、鉑50公斤、鈀300公斤的規模。進軍尾礦制備綠色建材產業;新建稀土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加工產業;成立環境資源科技有限公司,介入固廢處理和綜合利用、生態修復改良等綠色環保產業。實施產業技術再造工程,貴冶實施“一步法拆除貧化電爐”項目,每年節約近800萬元運行成本,帶來顯著的環境效應。針對鉛鋅公司、金德鉛業、銅箔公司等虧損企業,出臺扭虧脫困機制,近三年,鉛鋅公司、金德鉛業、銅箔公司連續保持盈利,2020年三家單位實現利潤4.92億元,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
2.成長成才,提振員工奮進氣勢。江銅始終堅持企業與員工共成長,建立健全“職位體系”運行機制助力員工快速成長成才,成就了7名全國勞動模范;堅持21年舉辦奧林匹克技能大賽,涌現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3人、“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9人。
3.共享共贏,引領行業進步趨勢。江銅積極參加CESCO國際銅業大會和LME Week年會活動,堅持每年與國際銅業協會共同主辦“中國國際銅業市場與發展高峰論壇”、每兩年與上海期貨交易所共同主辦“中國有色金屬現貨·期貨互動峰會”;代表中國銅行業與國外供應商進行銅原料價格談判;代表中國銅行業敲定世界銅加工費協議價格;發起成立有色企業采購聯盟,共享供應商資源,實行聯合儲備,相互提供應急指導和幫助,增強市場話語權,實現合作共贏。
4.相融相長,共推和諧發展大勢。江銅積極發揮自身產業優勢,聯合地方、服務地方、帶動地方,持續帶動地方經濟增長。2016-2021 年,江銅上繳利稅440億元;江銅在直接聘用3萬多名員工的同時,還為社會間接創造了40多萬個就業崗位。江銅累計投入資金 8000余萬元,通過產業扶貧、消費扶貧、金融扶貧、教育扶貧,完成定點幫扶貧困村3個,幫助2300名貧困村民實現脫貧,被江西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省派定點幫扶貧困村工作優秀單位”。江銅專注扶貧、救災、助學和慈善救濟、道路改造等公益事業。特別是面對新冠疫情,江銅捐贈物資、無償獻血、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獲評江西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愛心捐贈榜樣集體”和“2020年‘慈善一日捐’愛心單位”,發行全國有色金屬行業首單“碳中和債”。
每年投入環保設施的運行費用超過16億元,打造了“廢水提銅、廢石浸銅、廢氣制酸、廢渣選銅、余熱發電”循環利用可持續發展產業鏈,每年利用余熱發電2億度以上,從廢水中回收1000多噸銅金屬,從冶煉爐渣中回收銅金屬9000多噸,工業用水循環使用率達94.7%,總硫利用率達97%以上,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廢水產生量等多項環保指標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所有聯網監測數據達標率為100%,“綠色礦山”和“綠色冶煉”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了16家國家級綠色礦山(工廠),其中,德興銅礦楊桃塢成為江銅助力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生動實踐。
文/徐穎 胡錦慧(作者單位為江西銅業集團有限公司)
編輯/陸佳
本文刊載于《中外企業文化》2022年10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