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區以加強和創新基層治理“六項行動”為抓手,積極探索黨組織建設、組網合一、權責管理、社會參與、精準服務、示范引領的“全鏈條治理模式”,不斷推進基層治理強鏈、補鏈基礎工作,形成縱向到網格、橫向到黨員群眾參與的全鏈條治理服務體系,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強化黨建引領
夯實黨建基礎鏈條
一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從優化黨組織設置入手,構建起以鎮(街)黨(工)委為龍頭、村(社區)黨組織為主體、網格黨支部為單元的三級黨組織體系,讓基層單元都有了服務群眾的主心骨。二是加強基層隊伍建設。全區深化農村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行動,301個村(社區)完成“兩委”換屆選舉,全面實現書記、主任“一肩挑”。制定實施農村發展黨員2年規劃,確保每年新發展黨員35歲以下的不低于50%。同時,常態化開展村社區“兩委”班子回訪、分析研判,通過組織多種形式培訓,有效提升社區工作者業務水平和履職能力。1666名黨員選為村(居)“兩委”委員,占70.35%;769名黨員選為村(居)務監督委員,占77.2%。三是加強基層資源整合。建立常態化、制度化引導在職黨員到社區、小區黨組織“雙報到”工作機制,近6000名在職黨員回居住地所在黨組織報到,認領法律咨詢、糾紛調解等基層治理志愿服務崗位9200余個。全區分級分層次分領域建立支部工作聯系點,明確黨員領導干部建立黨支部工作聯系點“4 N”工作任務以及包鎮(街道)包村(社區)“3 N”工作任務,緊緊抓牢“三本臺賬”,幫助支部切實解決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工作中的矛盾問題,全區基層黨組織戰斗力明顯增強。
實施“組網合一”
夯實末端服務鏈條
一是優化組網設置。合理調整村(居)民小組和網格規模,將黨組織建設、村(居)民小組和網格化管理“三合”,把“大黨建”融入“小網格”,把黨組織的力量凝聚到最小單元,推動城鄉基層黨建與城鄉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將鮮紅的黨旗插到基層。二是厘清服務清單。結合綜治、自然災害、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和網信、公安、司法行政、應急管理等部門延伸到村(社區)的服務事項,通過“六張清單”厘清自治邊界,把管理權細化到網格,從制度上保障村(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三是強化人員保障。全區增配600多名專職網格員和兼職網格員,并由區財政落實相關經費,較好穩定了基層專兼職網格員隊伍。
規范聯調機制
夯實調處責任鏈條
一是建立聯合調處機制。在各鎮(街)將婦女兒童維權中心、心理咨詢室(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室)、人民調解室等合并設立聯調聯處中心,在社區設立聯調聯處室,在網格設立聯調聯處點,形成三級調解組織建設,構建聯合調解聯動處置機制。二是合理劃分訴求。“三事分流”劃分村(居)民需求,讓村(社區)明白“要什么”。通過網格黨支部、網格員、樓棟長、村(社區)社會組織、村(居)民組長等收集梳理群眾需求,由網格長按“公事、共事、家事”進行分類匯總。各村(社區)全面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完善“紅白理事管理規范”。三是多方聯動高效調解。根據需求邀請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社會組織、專家學者、第三方機構等參加三級聯席會。鎮(街)聯席會解決村(社區)“公事”,村(社區)評議會解決本轄區“共事”,網格鄰里會商議本網格村(居)民關心的“家事”。四是規范議事協商程序。建立“共同協商‘出主意’——多方聯動‘協同辦’——張榜公示‘大家評’”的“三步議事法”,進一步規范議事協商程序。“公事”由鎮(街)紀(工)委監督辦理,“共事”由本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監督辦理,“家事”由本網格黨支部監督辦理,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
強化“五社聯動”
夯實群眾參與的組織鏈條
一是強化社會組織培育。發揮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作用,重點培育和完善專業性、公益性村(社區)社會組織,推進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轉移職能。今年以來,市、區兩級共投入福彩公益金、財政資金約1000萬元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項目。截至目前,全區登記社會組織570個。二是強化社工隊伍建設。積極動員、組織、培訓社會人員參加社工職業考試,全區持有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人數達1300人左右。建立村(社區)干部職業津貼制度,對持有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的社區工作者每月補貼150至300元,全區城鄉社區工作者持有社工證人員達到16.1%。三是開展“五社聯動 公益行”。村(社區)社會工作室積極動員有專業知識和特長的黨員、群眾、志愿者組建一批未成年人保護、敬老愛老、衛生保潔、治安消防等專業志愿服務隊伍。以村(社區)為平臺、社會工作者為支撐、社會組織為載體、志愿者為輔助、公益慈善資源為補充,突出志愿服務和公益慈善兩大重點,自下而上做好相關工作,形成向上向善正能量。四是強化社會組織監管。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區民政局社會組織綜合黨委對直接登記和已脫鉤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進行集中管理,強化內部監管,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
培育治理典型
夯實示范引領鏈條
一是注重發揮自治強基作用。鼎山街道強化實踐創新,做深網格黨建、加強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打造城市基層黨建品牌,探索出“一領兩網三治四型” 基層治理“鼎山新實踐”。二是注重發揮德治教化作用。全區明確15個德治培育試點,落實資金60.5萬元。強化典型引領,選樹的油溪鎮護漁志愿者劉鴻獲評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慈云鎮“一約兩榜三會”鄉村治理新模式被中央和市級媒體廣泛報道。石門鎮金龍村村民陳利莎獲評“重慶好人”、重慶市“十大鄉村閱讀榜樣”。三是注重發揮法治保障作用。全力推進“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工程建設,實現村(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今年以來,村(社區)法律顧問開展普法宣傳300余場次,參與化解矛盾糾紛400余次。
來源丨重慶市民政局
供稿丨江津區民政局
版權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