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楊榛榛
“我這才注冊了‘鄉村大數據’申請了健康證明,從申請到通過還不到一天時間,明天我就要出發去新疆昌吉打工了,特別感謝政府,還送了我‘三只口罩’,真的很貼心。”武都區蒲池鄉馬家年村民孟社玉高興地說,“在這個平臺上,很多功能真的很方便,很實用,上面還有一些政策宣傳和疫情預防知識,非常貼心。”
近年來,武都區大力建設、發展鄉村大數據平臺,推動了政務效率的空前提高和電子商務的起步騰飛。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依托隴南鄉村大數據平臺開發的“健康碼”“就餐掃碼”“建筑工地工人上崗掃碼”等互聯網信息平臺,對武都區疫情防控、復工復產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疫情信息辯“顏色”
利用隴南鄉村大數據平臺開發的“部署落實”專欄,武都區積極貫徹實施信息“三色”管理法,將疫情防控信息分為紅、黃、藍三色。紅色信息為重要緊急信息,一經發布同時短信提醒相關人員第一時間瀏覽并確認“已閱”;黃色信息為較重要緊急信息,相關人員必須瀏覽并確認“已閱”;藍色信息為普通信息,供相關人員及時瀏覽查閱。“鄉村大數據防控疫情模式自推廣應用以來,得到了全區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保障”,武都區大數據中心主任楊建輝告訴記者。
750名村醫“一鍵”找
“這幾天,周圍的人要是哪里不舒服,不用出門,可以通過‘找村醫’板塊聯系村醫,進行網上問診。”武都區馬街鎮沙坪村村民張永軍說。“掃碼登記信息最大的優點是降低了工作強度,減少了人員近距離接觸,而且由于完全實名校驗,人員流向IP非常精準,便于監督隨訪,為疫情聯防聯控加裝了一把安全‘鎖’。”
武都鄉村大數據平臺記錄了全區750名村醫的電話及相關信息,為村民提供家庭保健、醫療救治、政策宣傳等信息咨詢。普通群眾只需點擊“村大數據”一欄里的“便民信息”,就可看到“找村醫”,查看電話后就可和村醫連線通話,交流疫情防控知識。用人單位也可以通過該平臺查詢務工人員所在地村醫電話,直接撥打電話詳細了解務工人員健康信息,也可以通過查驗務工人員的電子健康碼了解相關情況,解決了用人單位的后顧之憂。
政務事務 \” 宅家辦 \”
今年以來,武都區在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等新媒體發布優化政務服務倡議書,鼓勵群眾在政務服務網、鄉村大數據等網上政務服務平臺辦理業務。據了解,武都區 726 項政務服務事項已全部實現網上辦理,可在線受理率達到100%。
武都區秉承“機制相通、規則互認、數據共享”原則,加速整合大數據資源,這樣既能推動健康人群迅速“復位”,也能促進經濟社會秩序快速恢復。下一步,武都區將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切實讓數據 \” 多 \” 起來、\” 實 \” 起來、\” 動 \” 起來、\” 跑 \” 起來,真正實現指揮協調一鍵完成,組織動員能力“超級扁平化”。
來源:中國甘肅網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