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一核雙擎 黨建先行”基層黨建新格局是三水區委全面推動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要布局。在這個戰略藍圖中,三水既要牢牢夯實農村基層這一社會穩定的基石,更要激發園區這一經濟發展主引擎——源源不斷的動力。回顧三水的工業發展歷程,園區一直是三水經濟發展的主戰場,而“產業入園”為三水做優園區黨建打下了堅實基礎——相對集中的企業,統一規劃的園區載體,使得園區黨建容易形成集“管理、服務、發展”等一體的區域化格局。
三水團區委組織到海爾電冰柜黨支部進行參觀。三水以“1 4”模式打造園區善治新平臺,同時促進社區融合。
當下,三水正以構建點、線、面立體網格化園區黨建模式的重要探索,破解園區黨建難題。其中,三水將從“點線面”分別對應“企業-商會-園區”的層面上,針對企業作為園區細胞單元而推廣“福田模式”,針對商會作為聯絡紐帶而實施“星火計劃”和陳紹初工作室,針對園區作為動力引擎,則推出“1 4”模式,引領園區善治。
1個龍頭強化核心引領
千億三水如何再出發?三水應該以一個什么樣的姿態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帶?作為三水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園區毫無疑問首當其沖。
目前,三水現有規模較大的工業園區6個,農業園區1個,園區內企業970家,從業人員約18萬人。2016年,園區數據顯示,在三水,園區企業以非公企業為主,如果要強化對園區各類組織的組織領導,實現園區各類資源的有效統籌,就必須有一個強而有力的龍頭,以及服務產業、企業、黨員職工的平臺載體。換而言之,作為三水經濟發展主戰場的園區,黨建強,則園區引擎動力強。
今年,三水通過加大統籌力度,推出“1 4”模式,引領園區善治。
所謂“1 4”模式,“1”是指建強園區黨(工)委“龍頭”。“4”即搭建園區綜合治理服務“四大平臺”,包括黨群服務平臺、駐點聯系平臺、區域共建平臺和創業創新平臺。目前,三水已經分別在三水工業園區產業社區、西南水都基地、大塘產業社區、大塘農業園成立黨(工)委,統一推行歸口鎮(街)黨(工)委管理的組織領導工作機制和“1 N X”的區域化管理黨建模式,并向白坭匯金工業園、蘆苞工業園、南山水都基地北園推廣。
換而言之,發揮園區黨工委面上的統籌工作,是做好園區黨建工作的關鍵。今年2月,三水工業園“雙創”基地以“1 N X”園區黨建模式為藍本,設立了“紅色驛站”。隨后,園區雙創基地“紅色驛站”通過舉辦“黨建暖企”春季人力資源公益招聘會等,貼心服務企業,促使非公企業黨組織真正把黨建工作融入企業發展管理中。
“三水工業園作為三水區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正全力打造千億規模先進裝備制造業集聚區,今年沖刺千億工業總產值。”三水工業園相關負責人說,有了黨建這個主心骨,園區服務企業、職工,解決民生,以及助力發展等問題就事半功倍。“服務企業和園區發展,促進聯系黨員群眾,推動區域共建等,這都是黨建引領園區發展,促進園區善治的一個體現。”
4大平臺助力黨員作為
今年,三水針對基層“兩新”黨務隊伍建設相對薄弱,服務產業、服務企業、服務發展的綜合能力不強等問題,通過搭建園區綜合治理服務“四大平臺”,堅持問題導向,頻頻精準發力。
今年以來,西南街道大力發揮駐點聯系平臺的作用,加強園區企業與周邊村黨組織的交流合作。其中,為解決水都基地的衛生綠化管理和五頂崗村全征地農民就業問題,通過開展園村合作,將園區物業管理項目移交五頂崗村委會,使農村集體經濟每年增加了700多萬元,還帶動園區周邊150多名農民就業。
創業創新平臺的作用同樣不遑多讓。西南街道組織工作辦公室錢鳳嬋說,當地通過與相關科研機構、職能部門的有效溝通,為創新創業活動開辟綠色通道。其中,廣東精工鋼結構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金敏翔榮獲“2017年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如今,在該支部也成立了企業內的“勞模創業工作室”,極大地營造起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
三水云東海街道以舊廠房提升改造為契機,打造約7000平方米的產業服務社區。目前,社區內現已入駐云東海總商會黨委、三水區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接下來,當地將借助該產業社區,服務創新創業、人才引進、招商引智、資源對接開展工作,不斷豐富紅色論壇、紅色導師、志愿服務、黨員五亮等活動載體。
在三水北部的大塘農業園,在當地園區黨工委的推動下,今年2月,園區內數個合作社把質優價高的翡翠節瓜育苗等優質農作物送到遂溪縣仙風村貧困戶手中,并手把手教他們種植的技巧,最終,幫助23戶幫扶對象共74人增加收入,順利脫貧。與此同時,大塘農業園區黨工委還針對周邊村組富余勞動力以婦女為主的實際情況,引導她們參加育嬰班,或者通過合作社實現再就業,前后共有80余人受益。在良好的共建氛圍下,園區內村企共建的意識明顯提升。
服務發展
凝聚更大合力
“點線面”立體網絡化新模式,實則上回答了如何理順園區運行機制、如何建強陣地(黨群服務中心)、實施園區黨建“兩個覆蓋”,以及統籌外部黨建資源等問題。一言以蔽之,就是“黨統領一切。”
市委黨校管理學教研部主任、教授曹大說,三水通過將園區作為黨建龍頭,在基層黨建工作走出了一條與其他先發地區不一樣的路徑。“三水抓住了矛盾的核心,就是園區作為三水經濟相對較好、發展相對快的載體,通過黨建引領,可以更快、更高效帶動‘兩新’黨組織發展和其他黨建工作的鋪開。”
曹大說,黨建引領園區善治,乃至引領基層善治,這是我國基層治理的一個特色。但這個特色有一個前提,就是只有把黨建做好了,基層治理才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因為基層治理的主體很多,如社會組織、經濟組織、村委會等,只有通過黨建引領這個主心骨,才能做到不偏不倚,唱響基層善治的奏鳴曲。而三水的實踐模式,顯然摸準了方向。”
“一直以來,園區黨建其中的一個難點就是流動黨員的問題。我們首先要確認他是不是黨員、愿不愿意找到組織,其次是愿不愿意發揮自己的作用,最后還得解決他能不能融入本地的問題。”三水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目前,三水通過打造“點線面”立體網格化園區黨建新模式,順利理順了園區黨工委和下面商會、企業黨組織的關系。此外,三水還注重平臺建設,激發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擔當,由此解決企業和職工所關心的醫療、教育交通和周邊環境等問題,全力解決他們發展和融入本地的后顧之憂。
“說一千道一萬,園區黨建無非就是抓住了黨組織建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園區里,黨組織就是政治核心,對促進企業形成良好企業文化和凝聚力,幫助企業合法經營,保障企業合法權益都有重要意義。通過發揮企業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還能激發其他員工的生產積極性。因此,做優園區黨建,是抓住了問題的‘牛鼻子’。”曹大指出。
來源|佛山日報
文圖|佛山日報記者楊立韻 通訊員淼城
編輯|陳美玉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