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丹縣總工會在市總工會的大力指導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和組織路線總要求,深刻把握黨對工會組織建設改革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黨建和工建雙融合、雙促進,依托“黨建 工會”引擎工程,充分發揮黨建帶工建主導作用、工建促黨建能動作用和黨工共建互動作用,推動黨建與工建深度融合,積極探索“黨工共建”新思路、新模式,引領職工共圓中國夢、共筑幸福家,提升職工認同感、獲得感、幸福感,黨工攜手為幸福美好新山丹建設貢獻智慧力量,以理論創新推動工作創新,努力開創新時代新征程黨的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新局面。
帶政治建設,凝聚共識促發展
黨建帶工建,思想政治引領是關鍵,也是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縣總工會堅持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擺在首位,把旗幟鮮明講政治作為工會組織的首要任務,切實擔負起“引導職工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的政治任務,引領工會組織和廣大職工群眾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爭做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表率,不斷凝聚推動山丹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一是抓日常學習教育。推動各類學習教育融入工會工作日常,抓在工作經常。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的學習研讀,融入干部職工大會和“三會一課”,采取集中專題學、研討交流學和自學的方式,圍繞“永遠跟黨走”等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深化“四史”學習教育、市總“五大活動”等,各基層工會開展基層干部職工理論學習33場(次),“落實二十大精神、為民服務見行動”為主題的工會先鋒志愿服務1場次。二是抓主題宣傳教育。開展“十萬職工學黨史”活動4場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輔導和宣講報告會4場次,學習貫徹省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市工代會精神7場次,組建工會主席、勞模工匠深入機關、鄉鎮、系統、社區、企業、車間班組、幫扶村、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驛站開展“工會主席大講堂”“勞模工匠大講堂”30余場次。扎實開展“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和“學習二十大、啟程再出發”系列活動。三是抓線上宣傳教育。組織職工參加“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線上知識競賽、全縣工會系統“云課堂”、工會系統干部線上培訓班等活動。在“山工之家”“新山丹”APP 等縣內新媒體設立專欄,宣傳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論斷、重大舉措。開設“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勞模工匠話心聲”專欄,集中宣傳一批新時代最美奮斗者,暢談領悟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論斷,講好勞模故事、工匠故事。激勵廣大職工群眾做新時代的建設者。黨建和工建相融相促,黨員和勞模一脈相承,形成強大的感召力,不斷夯實黨長期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根基。
帶組織建設,強基擴面筑堡壘
始終堅持黨建統領一切工作的理念,充分發揮優勢互補作用,激發黨組織內生動力,推進黨建與工會工作統籌聯動發展,帶動各級基層工會,著力從融入山丹發展大局,融入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堅持“黨組織建到哪里,工會組織就建到哪里”的要求,縣總工會積極探索,織密基層工會組織網,破解組織覆蓋新課題。一是短板工會整頓轉化工作。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增活力,整頓轉化短板工會,提升我縣規范化基層工會組織建設整體水平。每年整頓轉化30個左右的機關、社區、村及企事業單位工會中,明顯存在工會組織不健全、委員設置不合理、職工活動不開展、工作制度不完善、工會經費難保障、工作績效不滿意、工作任務不落實等短板弱項,導致工會活力嚴重不足,工會組織凝聚力、戰斗力不強的基層工會組織,力爭通過一年的艱苦努力,達到“六有”標準。二是聚焦新就業形態集中入會。開展新就業形態“八大群體”、農民工、產業工人等群體集中入會專項行動。指導電商直播行業、快遞行業、外賣行業等建立工會組織。推行“一站入會”工作模式,為農民工開辟入會“綠色通道”,實行動態管理,不斷提升新興產業工人和農民工入會率、覆蓋率。三是推進非公企業黨工共建。加強與組織部和社會組織黨工會的溝通銜接,凡已建黨組織的企業,發揮黨組織政治領導和黨員帶動作用,推動工會組建和吸納職工入會;對黨員人數較少,暫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新經濟、新業態企業,探索先成立工會組織,讓工會服務先行,把生產經營骨干和勞模培養成黨員,開展“推優入黨”,為建立黨組織創造條件;對暫不具備單獨建立黨組織和工會組織條件的,創新組建形式,依托園區、商圈樓宇、行業協會等,建立區域性、行業性聯合工會組織。四是開展“雙帶雙培”工程。積極發揮黨組織和工會組織培養人、凝聚人、塑造人的功能,開展“黨建帶工建、黨員帶工人;把勞模工匠、技術能手培養成黨員,把企業黨員培養成勞模工匠、技術能手”為內容的“雙帶雙培”工程,增強產業工人的先進性,激活企業發展人才活力。五是探索網上工會組織建設。確保工會在網上有旗幟、有組織、有活動、有服務、有群眾,使職工群眾在身邊就能找到工會組織、得到工會服務。2022年新建工會組織9個,發展會員1285人。不斷鞏固“八大群體”會員入會成果,新發展會員1002人。持續加強“會、站、家”一體化建設,高標準打造“新時代示范性職工之家”2個。有效實現工會組織建設與黨的組織建設相銜接,促進了黨組織與工會組織互促共融。
帶陣地建設,黨工之家添動力
堅持資源共享、陣地共建、注重實效的原則,支持各級工會組織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按照“六有”標準要求,落實“雙亮”“四權”工作,統籌推進職工之家等陣地建設,把職工之家深度融入黨員活動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建設互促并進。充分利用黨群服務中心優勢,堅持陣地聯建賦能,延伸工作“觸角”,擴大服務“半徑”,搭建職工“幸福家”,構筑黨工共建促發展的有效載體。一是加強基礎陣地建設。建成內設困難幫扶、維權服務、互助保障、就業援助、法律援助、職工信訪、工會綜合服務7大窗口職工服務中心1個。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6名,面向全體會員開展經常性各種有效服務,實現了“3 X”服務模式,建成了全縣工會組織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2022年依托職工服務中心建成全國“最美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1個。高標準打造功能完善、設施齊全、管理規范的全縣工人文化宮,成立教科文衛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聯盟,建設新時代模范職工之家2個,幫建職工書屋10個,建成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和職工創新工作室10個,創新性班組10個。二是加快愛心驛站建設。籌資14萬元,聚焦戶外勞動者“吃飯難、喝水難、休息難、如廁難”等急難愁盼實際需求,按照“會、站、家”一體化建設要求,采取自建、共建等方式,建成甘肅交建中油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山丹服務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驛站1個、戶外勞動者驛站4個;不斷深化女職工關愛行動,籌資1萬元,建成縣婦幼保健院女職工母嬰休息室1個,為孕產、哺乳期婦女提供一個私密溫馨的哺乳環境;籌資3萬元,依托縣麥迪森早教中心,建成職工子女托管班1個,切實解決職工工作生活上的后顧之憂,不斷滿足職工群眾托育服務需求。三是有效發揮陣地作用。創新實踐“3 X”服務模式,打造“黨建引領·情暖職工”黨建品牌。把創建黨員先鋒示范崗、先進基層黨組織與爭創勞模創新工作室、工人先鋒號、五一勞動獎章,全省最美職工驛站相結合,把產業工人隊伍建設與崗位練兵、技能比武、技能創新等競賽活動相結合,形成了黨建工建整體聯動、合力推進的互動機制,促進黨員骨干、標兵先進和普通職工共同進步,逐步破解陣地可以建,服務難持續,特色不鮮明的難題。強化“互聯網 ”思維,加強“網上職工之家”建設,推進聯系網、工作網、服務網有效整合,實現線上線下兩條線、實體虛擬兩大空間共同開展工會工作。
帶隊伍建設,業精技強展作為
加強隊伍建設,打造工會組織“生力軍”。以打造服務型工會組織為著力點,緊密結合黨的建設和全面從嚴治黨總要求,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一是加強工會組織隊伍建設。組織全縣基層工會分管領導、工會干部,定期邀請黨校教師或上級工會業務骨干,圍繞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工會法》《勞動法》《甘肅省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條例》《甘肅省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基層組織建設等內容進行全面培訓,不斷提升基層工會工作人員業務水平。黨組織帶領工會持續壯大、工會帶領工委不斷進步、工委帶領職工共謀發展。二是加強優秀職工人才建設。建立優秀職工人才庫,注重招募法律工作者、社會工作者等專業人才參與工會工作,充實基層工作力量。圍繞全縣重點項目、重點產業,組織實施職工技能大賽、技能培訓等,支持和幫助各級工會組織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鼓勵企業職工和普通群眾參加技能培訓,對建檔立卡戶給予資金支持,對考試達標后取得技能證書,給予一定獎勵,促進更多優秀職工人才脫穎而出,帶動就業創業。引導基層工會開展勞動和競賽活動145場(次),參與職工8250人。舉辦“山丹縣享世博盛宴·展丹城風采”花樣美食大賽、山丹縣炒撥拉大賽、羊肉美食大賽等10場次,家政服務員等各類培訓2場次。培訓職工、農民工200人。三是加強勞模工匠人才建設。充分發揮勞模工匠人才的創新能力和引領作用,大力弘揚“三種精神”,舉辦以“展勞模工匠事跡風采·樹新時代勞動之魂”為主題的勞模工匠事跡展,制作“勞模工匠訪談”6期。組織50名勞模和職工開展“紅色之旅·暢游家鄉”療休養活動。組織全縣各級勞模工匠開展植綠、護綠,助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活動,建設“勞模工匠林”36畝。評選表彰技術能手16名,技術標兵24名。命名表彰縣五一勞動獎狀10個、五一勞動獎章15名、工人先鋒號10個。推薦評選“金張掖最美職工”“最美職工先鋒志愿者”“最美娘家人”10人。讓肯干事、干成事的職工有成就感、榮譽感、幸福感,營造一種學先進、趕先進、做先進的良好氛圍,不斷傳遞干事創業正能量。
帶關懷服務,工會服務“不打烊”
工會的根基在職工群眾、血脈在職工群眾、力量在職工群眾。縣總工會持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在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工會進萬家”活動中,開展精準普惠服務,讓職工群眾感受到黨政關懷和工會組織的溫暖。一是黨建引領做優工會幫扶品牌。精心打造工會溫暖“四季”品牌。聯合縣人社局開展“春風送溫暖 就業送真情”行動,為96名外出務工人員發放愛心大禮包。舉辦“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等線上招聘活動,共征集崗位2350個,發布招聘信息1220余條,為22家用人單位和1270名勞動者提供務工對接。2022年春節前開展八項送溫暖和慰問活動。共籌資60萬元,慰問25054人(次)。“夏送清涼”慰問重點項目工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高溫高熱高危行業一線職工、農民工2600人(次),發放西瓜、礦泉水、飲料等清涼解暑物品7萬余元,不斷擴展服務方式,把送清涼物資與送政策、送文化、送安全、送健康等結合起來。二是扎實開展困難職工幫扶工作。聯系走訪職工群眾56戶,新建檔困難職工8戶。持續擴大職工互助保障工作成果。至目前,全縣參保單位 134個,參保人數5038人(次),參保金額95萬元,理賠人數225人(次),理賠金額59.01萬元。持續加大結對幫扶力度,全力推進鄉村振興,下撥幫扶資金3萬元,建設老年服務中心。慰問40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護工護理員,20名困難農民工子女、留守兒童。三是全面完成6件實事。為全縣304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贈送每人500元健康體檢,總計15.2萬元。年內各類送溫暖活動覆蓋職工6000人(次)以上。為全縣1000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贈送意外傷害互助保障。開展勞模關愛活動,組織50名縣級勞模(工匠)和先進工作者免費療休養活動。本年新建3家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驛站和愛心母嬰室6家,幫建職工書屋10個。四是深入開展法律宣傳援助服務。通過開展“普法趕集”、“送法進企業”等法律宣傳服務活動,舉辦“尊法守法·攜手筑夢”職工法治宣傳、職工互助保障公益健康大講堂等活動,充分發揮12351職工維權熱線作用,處理化解12351職工信訪案件2起。指導全縣10個區域、3個行業27戶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推動25人以上企業“四項合同”簽訂率動態保持在90%以上。持續開展“安康杯”競賽活動,參賽單位174個,參賽職工8765人,企業職工參賽率保持在80%以上強化勞動關系協調,依法就工資支付、社會保險等事項開展協商,簽訂集體合同55份,涵蓋企業215個、職工6106人,組織開展履約情況檢查,建立法律顧問制度。
下一步,縣總工會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統領,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黨建 工建”品牌建設,增強主動性,突出實效性,以黨工共建促進工會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增強職工群眾服務能力,把工會組織打造成職工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職工之家”。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