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治理、積水點改造、架空線入地……城市治理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管理和執法事項涉及多領域、跨部門、各環節,如何進一步打通區級職能部門、區和街鎮、社區之間的“無形壁壘”,解決群眾關注的難點堵點問題?閔行正在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
1月12日,在區委黨建辦指導下,區城管執法局黨組會同區建管委黨組、區交通委黨組、區司法局黨委、區房管局黨組、區綠容局黨組、區生態環境局黨組、區水務局黨組和區城運中心黨組,攜手成立了閔行區“黨建引領城市治理共同行動”聯合體(以下簡稱“共聯體”),以黨建共建為載體,強化聯動協作機制,共同提高閔行基層治理效能,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
區委副書記唐勁松,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胡芳出席,副區長可曉林主持會議。
制定一批項目賦能基層治理
“共聯體”首批成員單位由9個城市治理相關的區級部門組成,在這個平臺上,利用職能優勢,打通聯動渠道,為基層提供治理資源、執法力量、行業政策、協同機制等方面的支持。
針對基層最迫切需要的、群眾最有感受度的項目,成員單位形成12個重點項目;與此同時,為了有效解決區級職能部門間協調聯動堵點,切實解決基層治理的矛盾需求,將“黨建引領網格治理”共同行動項目細化為14個共同行動清單。
作為牽頭單位,區城管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建江告訴記者,“共聯體”成立的最初目的是通過黨建引領,進一步打通區級層面職能部門建設、管理、執法方面工作銜接、聯動配合的堵點,進一步提升行政效能,聚焦的是打造城市治理“內部協作”小平臺。而黨建引領網格治理納入平臺工作內容,使之功能疊加,成為區級部門為基層提供政策資源支撐、助力解決實際問題的“大平臺”,有效延伸放大了平臺功能。就城管局來說,今年將重點推進街面治理和城管進社區兩項重點,以支撐網格治理。
近年來,閔行探索形成了“紅色物業”“康城模式”等一批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解決了基層治理中的一批難題。此次“共聯體”成為“黨建 ”的又一城市治理模式,凝聚更多主體各盡其責、有序協同,推動資源整合、力量融合、手段綜合,形成城市治理的新合力。
從“單一運行”到“相融共進”的轉變
在基層治理中,常常因區級部門間建設、管理和執法事項交叉,造成城市建設管理中職責邊界不清、銜接不暢、責任不落地等問題。這些問題之所以長期存在,主要是單靠部門間傳統的行政管理手段無法解決。
從 “一條線”織成“一張網”, 共聯體的成立實現由“單一運行”到“相融共進”的轉變,通過清單化,確定基層最迫切需要的、群眾最有感受度的項目,每年解決1-2個突出問題。
“黨建引領城市治理共同行動”聯合體成員單位簽約
“共聯體成立之前,各成員單位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綠帶補綠、水上水下作業、城市道路掘路、城市道路貨車超重非現場執法管理等,交通委與相關單位都有著協同推進的經歷?!眳^交通委相關負責人在發言中透露,2023年將在緩擁堵項目完成、道路智慧停車泊位建設、新能源充電樁新增、停車錯峰共享項目推進、公交服務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提升,并且“毫不客氣”地提出了需要聯動協作的需求清單,“比如規劃路(浦東閔行區界-高壓走廊)道路新建工程,請區水務局加快推進新浦河、近浦河項目實施”。
在首批9家成員單位的基礎上,閔行未來將根據城市治理的需要,逐步擴大,比如將統籌城市安全運行的應急部門等也納入“共聯體”,還可以就某一城市管理事項,由相關涉及部門成立一個聯動組。如,區建管委、區綠容局和區城管局都不約而同關注到建筑工地文明施工問題,將“加強建筑工地文明施工領域管理執法工作”作為了今年的重點項目,三個部門相互間聯動更密切,下一步三家單位將探索成立“文明工地管理聯動組”,為今后的常態化治理提供組織保障。
記者:毛海萍
攝影:陸乾辰
編輯:毛海萍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