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企業產品研發團隊中的一員,那么肯定碰到過這樣的問題:
- 產品需求多,無完善的流程體系,且很多是口頭需求
- 需求管理混亂,交付階段不清晰
- 責任不明確,關鍵節點找不到對應負責人
- 跨部門協作不順暢,效率低下
- 缺乏統一的管理平臺,做不到項目全流程把控
作為一家提供無代碼產品及服務的互聯網企業,輕流目前員工人數已超百人,其中產研團隊占大半。2015年創立時,我們還是個不足10人的小團隊,隨著團隊的壯大,以及客戶數量的遞增(其中包括許多互聯網企業),無論是企業內部還是我們服務的客戶中,都在產品&研發項目管理上都面臨著一些挑戰。
因此,根據我們內部實際摸索出來的管理流程以及所服務客戶的切實需求,我們總結了一些經驗,并梳理成方案分享給大家。
輕流觀點:
高效的產研團隊需要高效敏捷的管理流程,不僅管好事,也能管好人。
如何管好事?
1. 建立需求池,做好需求分揀
產品和研發每天都會接收到各種來自不同出處的需求:內部的、客戶的、合作伙伴的……輕流產品經理會基于這些需求建立需求池。這個需求池內的需求來自企業的各個板塊,比如項目本身、合作伙伴、客戶以及企業內部等等,做好用戶的需求管理很重要。
當然,需求池中的需求五花八門,那么我們就需要做一個分揀。這個分揀就需要產品經理來處理了,主要包括:需求合并、需求評審、需求轉Bug這幾項操作。
針對已有的同類的需求會納入「需求合并」的處理流程中,新需求會交由開發人員,從價值、成本、風險幾個層面進行需求評審后創建開發任務。如果在前期預判時,需求的復雜度過高,會先由設計團隊進行產品方案的設計,再創建開發任務。
「需求評審」的好處在于,能將各類需求提前劃分成「緊急」、「重要」、「一般」不同緯度,從而有序有條理的開始各項工作。
隨著需求的累積,輕流方案中提供的「需求管理看板」,可按各類需求模式累計數據自動生成不同看板,幫助管理者實時了解整體需求來源、狀態進度等。
這里需要指出的一點是,由于需求和Bug經常會被混淆,當業務人員在使用系統的過程中遇到問題,輕流產品經理也會幫助用戶將問題進行需求和Bug的歸類,并與研發團隊溝通后將需求轉Bug的處理請求流轉到「Bug管理流程」。
2. 流程化Bug管理,明晰關鍵節點
互聯網公司研發部門面臨的諸多挑戰中,一定有一條是:修Bug。一旦生產環境更新,就會引入大量Bug,修復不及時影響用戶滿意度,程序員加班修Bug,影響幸福感。
因此,輕流在方案中建立了一套輕流自身也在使用的全流程Bug管理系統。
1)團隊任何成員都可以提交Bug。
2)負責任務分配的進行Bug測試&分配
3)是否需要設計支持判定,如果不需要,則進行下一步。
4)直接相關人員負責Bug修復并提交修復時長。
5)測試人員進行測試。
6)測試完成后確認時間進行上線。
3. 規劃迭代任務,整體提升交付效率
產品管理這部分包括產品迭代規劃和開發任務管理。
清晰的產品迭代規劃可以幫助產研團隊劃清階段界限,固定交付日期。當然,為每一個階段設定固定的交付日期,這一步需要不斷的嘗試、反思總結再實踐,最終找到適合自己團隊的節奏。
以輕流為例,為了最大程度不影響用戶正常使用,輕流會在每周晚間的固定時間進行更新,在迭代發布日期前,輕流流程引擎會自動提醒管理者審閱確認。
其中,開發任務與產品迭代規劃是關聯的。
讓團隊明確每一次開發交付的時間、產物,能夠切實提高開發效率。
如果面對一個復雜需求,可能會被拆分成多個開發任務,在輕流表單引擎中也可以記錄“是否為該需求最后一個任務”。
如何管好人?
任務工時統計,形成人力成本的閉環控制
隨著客戶增加,需求紛至沓來,面對新需求所需要的人力成本如何作出預判,從而更好的組織團隊、管理項目?
「開發日報」讓研發工程師記錄工作內容的同時,自動將其中的開發工時同步到開發任務中,統計開發任務實際需消耗的工時,可以幫助管理者細致了解團隊成員的工作情況以及把控開發任務的進度,對之后的需求做出越來越準確的預判。
輕流產品&研發項目管理方案,本質是從輕流自身經驗出發提供一種通用性較強的方案以及一種團隊管理的思路,幫助企業打通產品研發管理的全流程。當然,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個性化需求進行定制,用輕流開啟你的高效管理之路。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