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科技創新本質上是人的創造性活動。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員,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經費占比,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這一系列科研管理放權的新舉措,體現了對科研創新規律的尊重,積極回應了科研領域中熱點難點問題,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給廣大科研人員吃了顆定心丸。
高校科技處在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結合點,是國家科技創新的核心組成部分。近年來,高校科研經費投入在國家財政支出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國家基金項目中高校承擔比例達到80%以上,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迫切需要改革和創新科研經費使用及管理方式,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
近5年來,中央為切實解決科研人員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發布了《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等超過20項“放管服”政策,為科研人員“減負加油”,科研人員的“獲得感”“成就感”顯著增強。但總體來看,當前高校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在改革力度、政策落實、管理協同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放管服”改革有待深化。比如,部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的“后補助”經費支持方式尚未充分考慮高校與企業的差異,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校科研成果產出速度和科研人員申報積極性。部分項目對于承擔單位配套經費比例有較高要求,存在“一刀切”的現象。二是部門協同有待加強。在落實中央“放管服”政策上,部門間工作協同還不夠,項目歸口管理部門政策間的協同性、互補性有待加強。部分新政策對于早前已立項的在研項目管理規定不明確,政策銜接性不足。三是部分科研項目存在經費下撥速度慢、多次撥款、撥款與驗收間隔過短等問題,也影響了科研活動開展和經費使用效益。
為進一步優化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我認為首先要推進科研經費“放管服”管理的國家立法,明確各方職責和權利,保障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的自主權利及科研人員的合法權益,確保服務到位、監管到位,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同時要加強主管部門間的工作協同,科研項目的執行,主管和審計等部門應密切溝通、建立協同機制,進一步增強政策和管理的協同性、互補性,匯聚改革合力。建議相關部委聯合出臺相關科技經費管理辦法,明確執行標準、范圍和時限,并加大政策宣傳。特別是對過渡期項目作出明確規定,確保政策連續性和公信力。此外,在提高經費下撥與驗收效率方面,建議主管部門提前組織課題立項等工作,根據項目進度適時撥款,提高科研時效性。進一步簡化重大科技專項項目驗收流程,深入落實綜合績效評價專家組聯合驗收機制,及時作出驗收結論,提高結余經費使用效益。
《中國教育報》2019年3月12日第02版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