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在對汽車行業產生巨大影響。據 Future Market Insights 稱,到 2033 年,自動駕駛汽車的銷售收入預計將突破 700 億美元。但人工智能驅動的自動駕駛汽車并不是唯一的變化——人工智能技術已經被融入到汽車生產中。
作為整個行業趨勢的一部分,寶馬集團現在正在轉變,更多地依賴人工智能來創建更精簡、更高效的制造流程。
在過去的幾年里,寶馬 對其南卡羅來納州斯帕坦堡工廠進行了升級,以納入新的人工智能功能。該工廠占地超過 800 萬平方英尺,生產的寶馬汽車約占美國銷量的 60%,也就是說每天的產量超過 1,500 輛。
在車身車間,機器人將 300 到 400 個金屬螺柱焊接到每輛 SUV 的車架上。每天約有 50 萬個螺柱由機器應用,現在由人工智能管理。
寶馬集團經理 Curtis Tingle 表示,接下來,人工智能技術會進行檢查,以確保每個螺柱都精確放置。如果螺柱放錯位置,系統會告訴機器人進行糾正。無需人工干預。
“這是一個完全閉環,”廷格爾說。“[人工智能]直接消除了人類思維和人工干預。”廷格爾表示,新技術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借助人工智能現在所實現的目標,我們所實現的目標是我們之前認為可能實現的目標的五倍。據 Tingle 稱,AI 螺柱校正激光器每年已經為公司節省了超過 100 萬美元。他說,新技術使寶馬能夠從生產線上裁掉六名工人。寶馬說,人工智能技術正在申請專利,是在斯巴達堡工廠內開發的。
在工廠車間,寶馬集團 IT 項目負責人卡米爾·羅伯茨 解釋說,新的人工智能軟件正在幫助加快汽車制造商現有的檢查流程。當 SUV 沿著生產線行駛時,整個樓層的 26 個不同的攝像頭會拍攝照片。羅伯茨表示,此時“人工智能就會發揮作用,識別問題并將其標記出來供人類修復”,從而防止不完美的車輛被運出。羅伯茨說,在新的人工智能升級之前,人類工作人員無法像現在這樣檢查每輛車,并補充說,“人類實際上不可能檢查每輛車。產量根本無法滿足全球需求。” 寶馬集團負責物流和生產控制的副總裁奧利弗·比爾斯坦表示,寶馬的人工智能技術仍有發揮的空間。
工廠的工人佩戴著 Bilstein 所謂的工廠掃描儀設備,可以對工廠的每一厘米進行測量并獲得高分辨率圖像。比爾斯坦說,這些圖像用于構建工廠的 3D“數字雙胞胎”,使寶馬能夠立即做出調整并了解它將如何影響生產,然后再在現實世界中實施改變。世界各地的寶馬工廠規劃人員可以在線訪問這些詳細計劃。 比爾斯坦說,在新的人工智能軟件的幫助下,掃描過程現在只需幾天而不是幾個月。他說,最終,這種人工智能技術將能夠自行學習如何發現和推薦新方法,使寶馬集團的自動化裝配線更加高效。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