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于低代碼關注度越來越高,例如工信部陸續出臺了一些政策來引導低代碼產業的發展,各地政府也緊密圍繞著國家的相關政策方針,立足自身的產業基礎,制定本地化的發展計劃。
在產業的現狀方面,國外低代碼開發平臺的市場增長相對平穩,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而國內低代碼產業發展非常迅速。企業對數字化的需求增加,低代碼平臺能夠幫助這些企業提升開發效率、降低開發成本,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工具之一。
根據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判斷,低代碼主流采用開始激增,同時評估供方產品能力的行業標準開始形成并應用,低代碼的廣泛市場適用性愈發凸顯,采用低代碼的企業組織也得到明顯回報。
低代碼五大優勢解析
低代碼開發平臺是一種相對于傳統的開發方式更加高效的開發方式,它可以通過簡化開發流程和提供可視化的拖拽界面等方式,使開發人員無需編寫大量的代碼,就能快速構建出復雜的應用程序。
其主要優勢可以歸納為以下五點:
第一點是提升了開發和部署的效率。
低代碼開發平臺具有可視化開發能力,無需編寫專業代碼,即可實現業務邏輯和審批流程,同時可以通過設計器提供的插件來實現和外部系統、流程或者數據的交互和集成。
這為沒有開發經驗的業務人員提供了開發應用的可能性,同時也可以提高開發人員的開發效率,輕松創建復雜的應用,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第二點是可以快速響應業務的變化。
低代碼開發平臺搭建的應用具有非常高的靈活性,企業能夠增強功能實現的能力,不再依賴外包或其他開發,也不需要建立龐大的開發團隊,更不受制于固定的、難以二次開發的應用。
相比于傳統的開發方式,低代碼開發平臺在業務需求不斷變更的情況下,可以快速地變更迭代,從而適應新的業務需求,降低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
第三點是解決了數據孤島問題。
由于孤立的定制開發項目和多種應用產品同時使用,企業面臨著嚴重的數據孤島問題,低代碼開發平臺具有的開放性能夠讓所有管理的應用數據都可以讀寫。
結合工作流能力,能夠讓自動獲取數據更新和向外部應用系統推送數據,有效地解決了數據孤島問題。
第四點是讓業務人員能夠參與到開發的過程當中。
由于減少了對代碼的依賴,低代碼開發平臺的大部分應用實踐環節都不需要軟件編程能力,只有在極少的情況下才需要軟件工程師的參與。
業務人員熟悉業務流程,讓業務人員參與到這個應用的實踐過程當中不僅能夠降低成本,而且容易掌控實際需求,設計出更加符合應用場景的一些產品。
第五點是支持多終端的適配。
低代碼開發平臺開發出的各種應用,能夠在手機小程序、微信公眾號等一系列的終端上進行運行。同時通過移動app,使用者可以很快地在手機上辦公,隨時隨地地掌握企業的一些運行情況,并快速做出決策和調整。
低代碼有哪些應用場景?
低代碼平臺在制造業、金融、醫療、房地產等眾多領域都有廣泛應用,特別是在企業應用中占比較多。
企業應用根據場景類型和復雜程度,可以劃分為通用型業務場景、企業綜合型管理系統、企業個性化應用場景和中小企業細分場景。
通用型業務場景是指可以實現跨企業應用,滿足企業的共性場景需求,例如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等;
企業綜合型管理場管理系統則可以根據企業的具體需求,利用低代碼平臺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例如生產管理系統、物流管理系統等;
企業個性化應用場景能夠服務于各類企業的個性化需求,例如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營銷管理系統等;
中小企業細分場景是未來可能會成為行業中的一個熱門的場景,例如在線教育、在線購物等。
低代碼平臺完美嗎?
低代碼平臺具有多種應用場景和優勢,例如提高開發效率、降低開發成本、減少技術人員的需求、支持快速迭代和創新等。
然而,前期的快速增長也帶來了良莠不齊的現狀,一些低代碼平臺也存在一定問題。
功能上的限制:一些低代碼平臺可能在其可以構建的應用程序類型或處理復雜需求的能力方面存在限制。
缺乏控制:缺乏培訓的非技術用戶對開發過程的控制水平可能與傳統編碼方法不同,這會導致質量和功能方面的潛在問題。
潛在安全風險:部分低代碼平臺可能會帶來潛在安全風險,因為它們可能沒有與傳統編碼方法相同級別的安全功能,或者可能依賴具有已知漏洞的第三方組件。
性能限制:部分低代碼平臺構建的應用程序可能存在性能限制,特別是對于復雜或資源密集型應用程序。
缺乏定制:一些低代碼平臺可能不允許足夠的定制來滿足某些組織的特定需求,導致用戶體驗不太理想。
學習曲線:非技術用戶可能需要學習曲線,因為他們需要熟悉低代碼平臺的視覺界面和功能。
在做出決定之前,仔細評估低代碼平臺的潛在優勢和劣勢,并選擇一個滿足組織特定需求的平臺非常重要。
融合行業標準,補足能力短板
為了更好地引導 低代碼開發平臺技術發展和創新,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牽頭編制了低代碼開發平臺能力的團體標準,并開始準備相應的國家標準。
該標準規定了低代碼開發平臺的能力,要求適用于低代碼開發平臺的設計開發、測試驗證、實施應用和產品選型。
這個標準屬于軟件和系統工程中的工具和方法,標準描述了低代碼開發平臺的九大核心能力。這些能力包括應用開發、應用管理、應用配置、資源調用、可視化支持、代碼二次開發、一體化開發、生態擴展和開發流程優化。
基本能力體現了一個低代碼開發平臺具備最基本的功能,包括應用開發、應用管理和應用部署。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從開發流程、可視化、二次開發等六個方面進行能力擴充。
針對低代碼開發平臺的需方,該標準能夠幫助他們選擇適合自身業務需求的產品。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