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術指導# 工程建設項目第一次工地會議會議紀要主要內容:r
開會時間、地點。在現場X項目部會議召開了第一次工地會議,會議紀要如下:
一.各參建單位介紹本項目的參建人員情況。r
二.請檢測單位編制基坑支護樁和塔吊樁檢測方案,各參建單位簽字確認后報監督站確認。r
三.請監測單位盡快根據監測方案和布點圖編制監測計劃,和施工單位對接施工配合工作;盡快開展針對周邊建筑物和路面沉降的監測工作。r
四.要求施工單位盡快編制完成施工進度計劃,上報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r
五.項目部現場完善上墻內容,補充晴雨表、施工橫道圖。r
六.根據《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規定施工現場必須設有“五牌一圖”,即工程概況牌、管理人員名單及監督電話牌、消防安全牌、安全生產牌、文明施工(和環境保護牌)和施工現場總平面圖。
七.對工地進行圍擋綠植,配置揚塵治理設備。
八.施工現場懸掛質量安全宣傳標語。r
九.會議明確了以下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r
1.監理例會制度:每周三早上 8:30 由監理單位組織召開監理例會,常規會議由建設單位代表、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參加,必要時提前通知勘查單位和設計單位參會。r
2.材料送檢制度:原材料進場應及時報驗,由施工單位項目經理在《工程材料、構配件、設備報審表》中簽字,施工項目經理部蓋章,并連同工程材料、構配件、設備清單、質量證明文件、自檢結果作為附件報送項目監理機構。監理工程師根據合同約定,對材料見證取樣和檢測合格后,才能統一使用在工程擬定部位上。r
3.針對施工單位提出的工程變更管理制度:r
(1)會議上,建設單位明確本項目的整體設計變更不得超過 1%,施工單位和設計單位應充分利用設計圖紙會審和交底的機會解決圖紙缺漏、錯誤、不便施工等問題。
(2)每次變更都需要嚴格評估是否需要變更、是否會造成經濟成本增加兩項問題。r
(3)變更按照下列流程執行:
① 由總監組織專監審查工程變更申請,提出審查意見。涉及設計文件修改的工程變更:由建設單位轉交原設計單位修改工程設計文件。必要時,監理建議建設單位組織設計、施工召開論證工程設計文件的修改方案的專題會議。
②總監組織專監評估工程變更費用和工期影響后,由總監組織建設、施工單位共同協商確定工程變更費用和工期和變化,會簽工程變更單。
③項目監理機構根據批準的工程變更文件監督施工單位實施。
4.施工方案報批制度:專項施工方案(含危大工程)編制完成后應由施工單位項目經理簽字后,報送施工單位技術部門,組織專家論證、審查,并經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簽字后報送項目監理機構??偙O簽字批準后,組織隊伍進組施工。施工單位負責項目管理的技術人員應當對有關安全施工的技術要求向施工作業班組、作業人員作出詳細說明,并由雙方簽字確認。施工時由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現場監督。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附安全驗算結果,由施工單位組織 5 人以上專家論證、審查后,將經過專家審查的專項施工方案、專家審查意見、安全驗算結果報送項目監理機構審查。r
5.針對非實體項目的現場簽證制度:r
(1)非實體項目的相關簽證應在 1 個月內完成,監理單位和建設單位不辦理后補簽證手續。未及時簽證的項目視為施工單位放棄該項目的造價索賠要求。r
(2)措施項目作業之前,施工單位應提供專項施工方案給監理和建設單位,且該施工方案必須經過監理審批和業主同意,才能作為后續的結算依據。如果其措施項目涉及工程造價增加,必須同時提供造價報告給監理單位和建設單位審核。r
(3)監理應按照專項施工方案對現場進行檢查,監督施工單位按照相應的文件資料進行施工。驗收相關隱蔽工程和簽認工程量表,也以經過審核確認的專項施工方案作為依據。r
(4)經確認的施工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對涉及計量的非實體工程項目,施工單位需在未覆蓋或拆除之前及時提出工程簽證的申請,由監理單位、建設單位現場確認后方列入結算。r
6.分包管理制度:分包單位應及時上報分包單位資料(包括資質、人員)供監理審查。r
7. 涉及造價有關的問題,不在監理例會上討論,而由建設單位委托的造價咨詢單位組織召開造價專題會議,由施工單位造價負責人到場參會。r
8. 工程聯系單僅用于建設各方就工程有關技術問題進行溝通,不要和工程簽證單混用。r
9. 每周一下午由監理單位組織施工單位安全員對施工現場進行安全檢查。r
10. 要求施工單位建立晨會制度,并做好施工作業人員人員的安全技術交底和安全教育工作,交底內容應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工序進行編制,并上報監理進行檢查,交底之前提前通知監理參會,并留存相關的交底文件資料和交底會議的影像資料。#工程上那些事兒#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