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獲獎名單公布,我院8項成果獲學科學術優秀成果獎(同濟大學共16項),其中劉虎沉、王雪華、鐘寧樺團隊分獲著作類和論文類一等獎,范薇薇、羅瑾璉、王曉蕾、張真真團隊和李文超獲論文類二等獎,獎項數創學院歷史最好成績!
(按姓氏拼音排序)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是中共上海市委領導下開展的本市哲學社會科學最高獎項,旨在鼓勵哲學社會科學的前瞻性、創新性、科學性研究,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促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繁榮和發展,一般每兩年開展一屆評選表彰。本屆設學術貢獻獎、學術新銳獎、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優秀成果獎、學科學術優秀成果獎4個獎項類別,共評選出學術貢獻獎4項、學術新銳獎14項、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優秀成果獎50項、學科學術優秀成果獎432項。
獲獎教師與獲獎成果簡介
劉虎沉
管理科學與工程系
特聘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長期從事質量與可靠性管理領域的研究工作,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中國高被引學者。在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等媒體發表文章數十篇。研究成果獲上海市自然科學二等獎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研究領域:質量工程,可靠性管理,故障模式及影響分析(FMEA)
獲獎成果
Green Supplier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Model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成果簡介:綠色供應鏈管理已成為降碳減排的重要手段。為了緩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壓力,世界各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規,引導督促企業選擇綠色供應商、實施綠色采購,積極打造綠色供應鏈。因此,如何平衡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到供應鏈管理中是企業生產運作過程中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綠色供應商評價與選擇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環節。該著作圍繞綠色供應商評價指標分析、不確定供應商評價信息獲取、復雜供應商綠色水平量化的思路,采用理論研究和實證檢驗相結合的方法,對復雜不確定環境下綠色供應商評價和選擇問題進行了研究。著作提出了綠色供應商選擇模型與方法,構建了系統的綠色供應商評估體系,為企業綠色水平提升及全產業鏈節能減碳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
王雪華
市場營銷系(籌)
副教授,在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心理科學》等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并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研究領域:儀式化消費,環境與消費行為
獲獎成果
Ritualistic Consumption Decreases Loneliness by Increasing Meaning
成果簡介:本文提出儀式感可以增加生命意義從而有效地降低孤獨感。從經濟意義上來說,企業可以鼓勵消費者對其品牌進行儀式化消費,或者宣傳企業開發的儀式步驟來鼓勵消費,從而可以使人們更愿意購買儀式化消費中的相關商品。本文提供了一種不需要吃藥就可以降低孤獨感的方法,即從事儀式化消費行為。孤獨感的降低可以減少與之相關聯的負面影響,因此本文的結論有助于增加消費者福利和幸福感。本文還發現,即使是不涉及任何品牌,儀式感也可以增加人們感知到的生命意義,從而可以有效降低孤獨感,這為有關部門鼓勵人們進行儀式化消費提供了理論依據。本文的發現有助于鼓勵消費和增加消費者福利,自發表以來受到了多家海內外機構和媒體(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美國市場營銷協會、ScienceDaily等)的關注和報道,起到了廣泛的傳播作用,增強了學術成果的社會價值。
鐘寧樺
經濟與金融系
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同濟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兼任上海市監委特約監察員、上海市政協協商議政專家等,曾兼任世界銀行短期顧問、亞洲開發銀行項目首席專家。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教育部高??蒲袃炐愠晒劧泉劊▋纱危?、上海市哲社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兩次)、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等重要獎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科基金面上項目等。
研究領域:以我國經濟改革中出現的宏觀重大問題為出發點,通過分析大量微觀企業、銀行、家庭數據,股票債券等金融高頻數據,以及縣級、地級、省級政府數據,來剖析我國各類宏觀經濟結構失衡的深層次原因。
獲獎成果
全球經濟危機后中國的信貸配置與穩就業成效
成果簡介:本文通過分析多套企業數據與逐筆貸款數據發現:在“四萬億”計劃實施期間新增信貸的支持下,國有、大型與受計劃支持行業內的企業在短期內做大規模逆周期投資并大幅擴張雇員,然而由于后期績效變差及償債壓力加劇,難以持續大幅增加就業。而民營、小型與未受支持行業內的企業在短期內未增加投資或就業,所獲信貸顯著提高了其在危機中存活的概率,且由于后期績效改善而創造了更多就業。因此,著眼于以較小代價取得中長期較大的穩就業成效,在應對危機時可將更多資源投入到保中小市場主體中。本文豐富了有關危機后宏觀調控政策的微觀傳導機制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辯證地審視經濟危機后出臺的各項政策的效果。同時,研究結論也有助于進一步思考危機時如何實現短期內穩定就業與長期中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之間的平衡。
范薇薇
管理高等研究院
副教授,論文發表在《Management Science》、《Operations Research》、《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等國內外期刊上。主持國自然青年、面上各一項。擔任中國運籌學會隨機服務分會和醫療運作管理分會、中國“雙法”研究會服務科學與運作管理分會、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風險管理專業委員會等學術組織的理事。
研究領域:仿真優化,魯棒優化,數據驅動的醫療管理等
獲獎成果
Distributionally Robust Selection of the Best
成果簡介:本文從我國實際的手術數據出發,以提高我國手術排程實踐為目標,在手術時長不確定性下,借助離散仿真優化方法求解最優手術排程方案。首先,結合實際應用情景,基于實際數據構建了有關手術時長的不確定概率分布模型的模糊集,以刻畫模型不確定性;其次,基于以上模糊集構建了分布魯棒離散仿真優化的理論框架,該框架采用魯棒優化的想法,定義了模型不確定性下的“最優”方案;然后,由于魯棒模型是雙層優化問題,申請人為其設計了雙層分布魯棒離散仿真優化算法,以選擇最優方案;最后,通過豐富的數值實驗驗證了分布魯棒離散仿真優化理論框架的合理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李文超
經濟與金融系
特聘研究員,在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Economic Jour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擔任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cience, Economic Modelling等學術期刊受邀審稿人。
研究領域:勞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
獲獎成果
The “Miseries” of Sex Imbalance: Evidence Us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Data
成果簡介:主觀幸福感(SWB)的分析是一項新興但在經濟研究和政策評估中迅速發展的領域。本文介紹了中國父母對兒子的偏好和可能進行性別選擇的情況,以及這些偏好和行為對他們整體幸福感的影響,論文利用中國家庭面板研究的數據構建了各種幸福度衡量指標,研究結果表明,高性別比例對有兒子的父母相對于有女兒的父母產生不利影響。論文還分析了性別比例失衡對父母幸福感的不利影響可能的機制,結果表明社會地位追求強化可能占這一效應的較大部分。這篇論文對SWB領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擴展了對幸福感及其決定因素的理解。論文使用多維度的幸福感衡量,并提供了對性別比例失衡效應的分解,為社會比較對幸福感的影響提供了更多證據。論文的研究還強調了性別比例失衡對社會和經濟的廣泛影響,以及提供有關人口政策的新視角。
羅瑾璉
組織管理系(籌)
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管理學會(管理現代化研究會)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研究領域:組織悖論,創新效能,雙元領導
點擊查閱成果簡介
獲獎成果
科創企業創新悖論及其應對效應研究
成果簡介:科創企業在其創新研發活動中不斷陷入試錯與慎行、推翻與重塑、發散與聚焦等悖論局面,形成了創新悖論問題,而已有研究缺乏創新過程中如何應對不斷涌現的創新悖論以實現持續創新的關注。本研究借鑒Calabretta 等(2017)在管理企業戰略決策中的“接收—實踐—嵌入”理論模型,采用嵌入式案例研究方法,選擇HB 公司為案例研究對象,采用扎根理論識別創新悖論類型,針對悖論屬性進行了悖論應對階段劃分,指出研發團隊領導者面對創新悖論的積極與消極兩類應對傾向,探究不同應對傾向條件下的領導行為以及矛盾要素轉換策略,解構創新悖論的效應產生過程,系統構建出科創企業領導者的創新悖論應對過程。研究發現,平衡的矛盾關系若嵌入到領導者的行為決策中,創新悖論的平衡協同效應將在創新活動中不斷演化,實現持續有效地創新。
王曉蕾
管理科學與工程系
教授,博士生導師。在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Transportation Science等交通領域主要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2020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資助,創新群體“綜合運輸系統運營管理”項目骨干成員。
研究領域:網絡建模與優化,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共享出行運營管理
獲獎成果
A Convex Programming Approach for Ridesharing User Equilibrium Under Fixed Driver/Rider Demand
成果簡介:共享出行模式的快速發展,使得只考慮私家車出行的傳統交通流分配模型在新型城市交通規劃和共享出行管理政策設計中不再適用。本研究針對包含合乘模式的城市交通系統,引入新的合乘司機軌跡集定義方式,放松了文獻中關于司乘匹配的不合理假設,提出了一個新的同時考慮用戶出行模式選擇、司乘匹配和路徑選擇的交通流分配新模型。研究證明該模型能夠等價轉化為凸優化問題,具有唯一的路段流量解,并提出了帶平均的對偶次梯度算法,其對偶子問題能夠用Frank-Wolfe算法求解?;诖笮吐肪W的數值實驗表明,該算法避免了路徑枚舉,能夠在大型路網場景下進行高效計算。由于交通流分配問題往往是許多交通規劃問題的下層問題,該研究為下一步大規模路網中鼓勵合乘的城市交通規劃研究(如HOV車道優化布局)建立了基礎。
張真真
管理科學與工程系
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上海市高層次人才計劃(2019)。已發表包括Operations Research、INFORMS Journal on Computing、Transportation Science、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等論文20余篇。擔任Operations Research,Transportation Science等30多個國際知名期刊的審稿人。
研究領域:大規模整數規劃,魯棒優化,算法設計,智慧物流,智能制造
獲獎成果
Robust Data-Driven Vehicle Routing with Time Windows
成果簡介:本文針對復雜多變的道路交通狀況引起的物流配送不確定行駛時間和概率分布難以精確擬合問題,利用分布魯棒優化方法,建立基于Wasserstein距離的分布不確定集(Ambiguity Set),進而提出了一種新的大數據驅動的方案評價指標,同時兼顧了服務延誤的概率和程度,提升了服務質量。其次,不同于傳統的“數據—概率分布擬合—決策”過程,本文提出的“數據—決策”框架可以避免數據分析誤差及對原始數據的過擬合,從而得到更加魯棒的解決方案。再次,融合風險指標技術(CVaR),允許為不同的客戶提供差異化服務,滿足相關企業的定制化服務需求。此外,通過將該評價指標轉化為凸函數,分析得到了數學解析解,可以快速計算給定路徑的延誤指標值,并基于此設計了高效的精確和啟發式求解算法。最后,提出了一種新的優化模型,減少了變量數目,加快了求解速度。所提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適性,適用于物流、航空、海運及醫療等領域的相關調度問題。
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并不構成提供或賴以作為投資、會計、法律或稅務建議。任何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