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畫布玩具“石七”,創作靈感來源于磧口古鎮部分村民書寫“磧”時寫作“石七”。 創作者供圖
中新網太原7月10日電(吳瓊)“已提交了版權保護申請,希望‘石七’能為磧口文旅產業作出貢獻。”山西傳媒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王薇10日告訴記者。歷時5年,她親手為磧口古鎮設計的吉祥物“石七”即將面世。
“石七”面世的背后,是王薇對丈夫穆思睿駐村工作和鄉村振興的支持。39歲的王薇和穆思睿同在山西傳媒學院任職,2018年,穆思睿到山西呂梁臨縣磧口鎮開始駐村幫扶工作。
磧口古鎮位于黃河之濱,明清至民國年間,憑借黃河水運一躍成為北方商貿重鎮,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美譽,是晉商發祥地之一。磧口古鎮南幾公里,隱于大山之中的李家山村,主體為明清時期的窯洞建筑,依山就勢,沿陡坡呈階梯式高下疊置,從山底一直建至山頂,多達11層,是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筆下的“世外桃源”。
在穆思睿看來,磧口鎮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如何讓游客得到更好的旅游體驗,是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我們可以試著幫磧口設計一款吉祥物。”一次與丈夫通話時,王薇萌生出這樣的想法。王薇說,“石七”的創意來源于當地的文化元素,當地上了年紀的人書寫磧口的“磧”字時,會將其簡化為“石七”。因吳冠中等人的推薦,當地成為國內畫家的采風與寫生圣地,磧口的旅游發展與繪畫息息相關。于是,便誕生了畫布玩偶“石七”的雛形。
同時,王薇設計出“石七”的卡通形象與整體VI,并帶領學生做效果圖與規劃,這一創意獲批山西傳媒學院校級科研項目,并順利結題。2021年,穆思睿繼續擔任駐村幫扶工作時,王薇又創作系列網絡漫畫,通過公眾號在網絡上推廣完善“石七”形象。
前段時間,穆思睿結束5年駐村工作,已經返回太原。暑假期間,他和王薇計劃再去磧口做調研,并在當地設立工作室,教村民學習翻模,將村民翻模好的石膏“石七”形象做成獨特的“畫布”,帶學生使用其創作,令“石七”成為千變萬化的畫布玩具。
“爭取早日讓‘石七’與游客見面,也為當地民眾帶來更多收入。”對于這個暑假假期,王薇充滿期待。(完)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