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胡文瑞院士、王基銘院士、劉合院士、唐立新院士領銜的中國工程院重大戰略研究與咨詢項目“超級工程研究”,從2019年起歷時5年,在浩如煙海、數以萬計的世界重大工程中,嚴格按照定義、標準和分類要求,共篩選出了具有代表性的 110 項中國古代超級工程、299 項中國近現代超級工程、100 項世界古代超級工程、134 項世界古代超級工程,于2023年12月26日在北京發布。
中國近現代從1840年至2022年,跨越182年,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之后,超級工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且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社會主義現代化促進了超級工程規模、技術水平的提升。中國近現代超級工程見證了不同時期中國政治、經濟的發展水平,以及蘊含的國家實力。因此,在中國近現代超級工程排行榜的選取過程中,參考超級工程的選取原則、標準和方法,同時擴展選取了近現代具有時代特征的超級工程,目的是全面展示中國超級工程的發展歷程和重要里程碑。中國近現代共選取超級工程299項,其中新中國成立后的70多年建設了257項,占比達到85.95%。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間見證了中國超級工程建設發展的巔峰期,共建設78項超級工程,年均7.8項,占總數的26.09%;2011年至2022年12年間建設的超級工程數量為54項,年均4.5項,占總數的18.06%,為中國近現代超級工程建設第二高峰期。
▼請您橫屏瀏覽“星漢燦爛”
299項中國近現代超級工程
縱觀中國近現代超級工程排行榜,特定的歷史時期孕育了特定的超級工程。1861 年的第一個超級工程是安慶軍械制造工程,標志著我國近代軍事工業和工程史的開始;1949 年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超級工程是內蒙古的河套灌區工程,為新中國的恢復生產奠定糧食基礎;改革開放的第一個超級工程是1978 年上海的寶鋼工程,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第一個特大工程。近現代超級工程排行榜中單年超級工程建設數量前五名分別為1958 年建設超級工程9 項,2003 年、2005 年、2007 年和2009 年各建設超級工程10 項。從新中國成立初加強社會主義基礎建設,到改革開放中期加速現代化建設,超級工程的發展史直觀地反映出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特征和趨勢。
來源:科學出版社
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是經國家批準建設的國家工程科技領域信息匯聚中心、數據挖掘中心和知識服務中心。
知識中心網址:https://www.ckcest.cn/entry/
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為方便讀者組建了社群想進群請添加微信:xpcztym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