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或者尋找技術類的崗位時,科研經歷或者技術類的實習經歷,應當占據簡歷中最大的篇幅,當然對技術類的職位應聘也是相同的道理。
除了本科階段在實驗室中的經歷外,本科的畢業設計、大的課程作業,都可以作為科研經歷的組織部分,包括在企業中實習的技術崗位,幫助研究生師兄師姐的研究課題都可以作為科研經歷的組成部分,
如果是針對應聘,學校范圍內偏應用層的一些研究課題,且該技術應用領域與該崗位直接相關,那必然是加分項。如果應聘的是研究院、高校、或者是保研申請碩士,博士研究生的時候,研究相對偏基礎和理論,這個時候則適合將這些模塊單獨放置在研究經歷(科研經歷)模塊,將這段經歷進一步突出。研究經歷可以作為單獨模塊在簡歷中陳列,也可以將部分研究性質的經歷放在項目經歷中。
研究經歷(科研經歷)單獨作為一個模塊一般主要針對以下幾種情況:
1)保研考研復試、申請出國讀研、申請獎學金
2)應聘研究所、高校、部分公務員崗位
3)企業中偏基礎層、理論層的技術研究、生物、醫藥、化工、材料等領域
科學研究可以分類為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社科研究,思維科學研究等,對于大多數求職的同學而言,相關的科研經歷一般以應用型研究為主,所以科研經歷(研究經歷)一般是新的思路、新的技術、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對于在讀學生而言,本科的畢業設計、碩士和博士的研究課題,都可以歸屬于這個范疇。研究經歷一般會涉及與自己專業相關領域的研究背景、相應的研究方法、實驗完成環境、數據分析、對應結論等,隨著研究的完成,也會發表相應的論文或專利。
本科畢設一般要持續半年、碩士博士的課題一般都是3~5年、而對于一些大型的科研項目,可能長達數十年之久,而基于科研屬性,往往涉及很多理論和技術,這也意味著這段經歷的撰寫既需要體現出研究的專業性,又需要盡可能地用簡潔的描述方式闡明項目背景,以方便負責簡歷初篩的HR能夠看懂項目基本內容。
在簡歷撰寫中,STAR法則(關于Star法則技巧,可參考這篇文章)同樣適用于科研經歷,Action中重點突出所采用的新技術、新思路、新方法,Result中除了突出自己科研成果的優勢外,同時要附上在研究中的論文名稱(發表在著名雜志同樣也需要進行突出),專利情況等。如果論文是和大牛導師共同完成的,共同作者也要強調一下,比如這個研究論文獲了什么獎,被SCI、EI等收錄了也要加上。如有鏈接,也可以加入鏈接。
已經發表的作品可以按照,文章名稱 出版物/出版社/發表刊物名稱 出版/發表時間的格式標注,例如:
《中藥青蒿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草藥,1985 (憑借該論文獲得諾貝爾獎)
《數學之美》[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年11月 共同作者(這個共同作者如果在業內很知名,一定要加上)
一個完整的科研經歷可以參考下圖:
來源:書籍《簡歷寫作與求職通關一冊通》
這里推薦使用專業的簡歷工具 職徒簡歷52cv.com,在案例模板有多個不同的科研案例,可以直接使用,所有的案例都遵循STAR法則。
本文部分內容轉載自書籍《簡歷寫作與求職通關一冊通》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