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芳
4月20日下午,光明科學城科研機構平臺集中入駐系列活動在區云智科技園舉行。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陳錫明/攝。
這次集中入駐系列活動,包括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二期、深圳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深圳市神經科學研究院、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等科研機構入駐,也包括深圳灣實驗室場地二期項目、材料基因組臨時實驗配套設施等啟動建設,以及光明腦科學技術產業創新中心、光明科學城創新驗證轉化基地(深圳大學)等項目簽約落地。
項目具體情況介紹
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二期)
宗旨使命: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由國家科技部批準成立,是深圳建市以來規模最大的國家級重大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二期)作為光明科學城首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堅持以技術為引領、以市場為導向、以品質為追求、以服務為根本的方向,建設全球領先的超級計算機系統,打造技術先進、功能齊全、服務一流的國際化超算中心。
超級計算機效果圖。
基本情況:過渡選址科潤大廈,承載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二期)項目建設團隊在項目建設前期辦公需求。
發展計劃:計劃2022年底建成世界一流的超級計算機系統,為大灣區、全國乃至全球的氣象、材料、化學、生命科學、海洋等領域科學研究提供充足算力支撐。
深圳灣實驗室場地二期工程
宗旨使命:深圳灣實驗室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布局,以腫瘤、代謝與心血管、神經退行性、傳染性等重大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為核心,以IT BT融合及多學科交叉為特色,開展生命信息、生物藥物、醫學工程等領域研究,努力建設國際一流的人才、科研、平臺創新高地。
深圳灣實驗室圖片。
基本情況:選址高科國際創新中心,建筑面積共約3.7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約1萬平方米,已于2020年6月18日投入使用;二期場地約2.7萬平方米,建設實驗動物設施、公共儀器平臺、課題組科研用房及配套用房等,計劃于2021年底竣工;支撐深圳灣實驗室永久場地投入使用前開展深層次科學研究。
發展計劃:目前,已圍繞重大疾病、學科技術、產業轉化三個維度設置14個研究所/中心,引進研究團隊80支,科研人員占比超80%。全職引進40余名來自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等世界頂尖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年輕研究人員。規劃到2023年底,科研團隊達200支,人員規模達3000人。
深圳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
宗旨使命:深圳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是深圳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雙區驅動”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公益性科研事業單位,負責建設“世界一流、深圳特色”的標志性、稀缺性、先進性綜合粒子設施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重大科研平臺,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驅動發展的先鋒隊、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深圳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過渡場地。
深圳市神經科學研究院
宗旨使命:深圳市神經科學研究院作為深圳市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五家共建單位之一,致力于推進面向臨床應用的腦科學創新研究和開展神經醫學前沿技術研發,努力推動人腦功能區精準定位、腦功能康復、兒童腦智開發和神經醫療器械研發等關鍵技術產業化,打造世界級的神經醫療器械研發、技術服務、人才培養、高新企業孵化的創新型研究機構。
神經科學研究院模擬圖。
基本情況:選址云智科技園,建筑面積2049平方米,設立腦科學實驗室和神經科技研發中心,充分利用光明科學城腦解析與腦模擬等生命科學領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促進神經醫學技術產業化,加快生命科學產業集聚。
發展計劃:目前引進科研人員60名,計劃到2025年引進科研人員超過100名,聚焦腦疾病患者術前腦功能分析檢測、神經康復、正常人群智力開發與保護、神經影像高精尖核心技術等方面,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技術和儀器設備,大力引領神經科學關聯的數字化智慧產業發展。
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
宗旨使命:面向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沿途下蛋”基本導向,探索性打造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模式,在一棟樓里搭建源頭創新至成果轉移轉化一體化創新平臺,建立從“科研-轉化-產業”的全鏈條企業培育模式,打破“從0到1再到10”的產業孵化時間壁壘,推動工程生物領域科技型企業加速孵化及集聚發展,加快健全深圳工程生物學領域的創新生態鏈,努力爭創工程生物領域國家產業創新中心。
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效果圖。
基本情況:選址卓宏大廈,建筑面積12000平方米,主要建設合成生物化學研究、材料合成生物學、合成微生物組學等共享實驗平臺及科研辦公、產業孵化空間。
發展計劃:目前已有Amyris、未知君、藍晶生物等三批共23家企業通過遴選,計劃到2025年,逐步實現工程生物領域產業集聚,吸引和培育不少于50家工程生物學領域高新企業,助推光明科學城建成全國合成生物學產業高地。
光明腦科學技術產業創新中心
宗旨使命:以推進腦科學、腦技術、腦健康、腦疾病與腦智能等領域產業升級為出發點,在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期間,圍繞腦科學新技術開發應用與企業孵化,通過創新“產業和醫院出題,科研人員答卷”運行模式,推進“產、學、研、用、資”深入融合,打造支撐腦科學技術“創新、創業、創投融合發展”的立體化平臺,積極推動在光明區形成腦科學上下游產業鏈高度聚合、快速發展的腦科學產業生態。
光明腦科學技術產業創新中心選址。
基本情況:選址濱海明珠工業園,建筑面積10140平方米,建設組織成像和神經光學技術、實驗動物技術開發應用、GMP基因治療載體與多肽藥物技術等共享技術平臺及科研辦公、產業轉化空間。
發展計劃:到2025年12月底,累計引進和孵化腦科學技術領域企業團隊不少于40家。建成服務于全國、輻射全球的腦科學與腦技術技術產業創新中心。
材料基因組臨時實驗配套設施
宗旨使命:材料基因工程是國家“新材料強國戰略的重要保障措施”,深圳材料基因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以國家重大需求和高新技術產業應用為導向,致力于為先進材料研究提供關鍵軟硬件技術和工具,加速新材料“發現-開發-生產-應用”進程,實現新材料“按需設計”最終目標,在戰略關鍵材料上快速趕超,推動深圳及粵港澳大灣區前沿材料科學“從0到1”突破,加快深圳市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
材料基因組臨時實驗配套設施。
基本情況:材料基因組臨時實驗配套設施選址華美居,建筑面積3926平方米,將圍繞高通量制備、實驗室表征、中子表征和計算平臺四大板塊規劃布局實驗及科研辦公空間,為加快推進材料基因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發展計劃:到2023年建成高通量制備平臺、高通量實驗室表征平臺、高通量中子表征平臺、高通量計算與數據庫平臺等4大平臺,打造從設計、合成、表征到計算反饋的材料研發全鏈條,圍繞電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航海、智能仿生人等國家戰略方向成立新材料產業創新中心,引進20支新材料研發團隊,科研人員總數達600名,力爭發展成為國家級的材料基因組創新中心。
光明科學城創新驗證轉化基地(深圳大學)
宗旨使命: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以信息、生命和新材料等領域為重點,依托深圳大學高端人才、科研平臺、科技成果等優質資源,瞄準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過程中概念驗證、小試中試、成果商業化等關鍵環節,通過概念項目驗證資助、種子基金支持、專家咨詢服務、創業人才培養、孵化空間建設等途徑,打造集共性技術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共享制造與測試平臺、產學研合作、科譜教育等于一體的協同創新和服務載體。
基本情況:初步選址云智科園,建筑面積共3500平方米,規劃建設創新驗證中心、智能感知與信息解譯技術創新中心、表界面結構與材料創新中心等平臺,推動車路協同路側感知系統、生物質儲油棉材料、毛囊基因靶向修復再生液等概念項目加快產業化。
發展計劃:探索概念驗證和科研成果轉化服務的新型組織模式,提升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效率,有效保障技術和產品應用安全,有力支撐光明科學城技術創新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審讀:孫世建 蔣祝璇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