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3月23日,記者從綿陽科技城光子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綿陽光研院”)獲悉,首批氮氧化鋯低溫溫度傳感器成功交付。該傳感器以其獨特的負溫度系數電阻特性、低磁阻、高靈敏度及高可靠性,在低溫設備、超導磁體、大型科學裝置以及航空航天等領域展現出廣泛的應用前景。特別是在氫能源領域,其潛力巨大,為未來的能源開發提供有力支持。
氮氧化鋯低溫溫度傳感器
據了解,氮氧化鋯低溫溫度傳感器的制備過程極為復雜,敏感單元組分的精準控制難度極大,制備工藝復雜,“傳感器”和“低溫閥門”并列為我國低溫工程全面國產自主可控的兩大核心關鍵點,具有典型的“硬骨頭、卡脖子、替代難”特點,使得其供應渠道長期被美國公司所壟斷,限制了國內低溫工程行業的發展。
面對這一困境,綿陽光研院依托其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共建單位的支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成立了低溫傳感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項目,致力于實現該技術的產業化應用。通過精心組織和高效運營,他們成功搭建起一支專業的產業化團隊,并建立了年產萬支深低溫傳感器的自動化生產線。
“在與客戶簽訂訂單后,我們順利完成了首批氮氧化鋯低溫溫度傳感器的生產,并按時交付給了用戶。”綿陽光研院負責人說,這一成就的取得,不僅展現了綿陽光研院在傳感器領域的專業實力,也為我國低溫工程行業的自主可控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下一步,綿陽光研院將繼續深耕低溫傳感器領域,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產品和服務。同時,他們也將加強與國內外同行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低溫傳感器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