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陳銘,大學還沒畢業(yè)就在辯論賽上大放異彩,被余秋雨稱為可能是世界上最會說話的年輕人。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因在多檔綜藝節(jié)目上發(fā)表犀利觀點而走紅,每堂課幾乎都座無虛席,很多外校的學生都想蹭課。
就是這樣一位頗具知名度的大學老師,看上去專業(yè)能力過硬,居然也陷入學術造假的爭議當中。很多喜歡陳銘老師的網友都難以接受,不成想他居然已經10年沒有發(fā)表過學術論文,難道他也是“光說不練嘴把式”,甚至連保研、留校也受到質疑。
武漢大學講師陳銘回應,不想為職稱水論文
陳銘近期在參加北京大學一個活動的時候,因為沒有盡到主持人的義務,過度喧賓奪主,讓活動的主角都沒有機會開口說話,引起在場學生的不滿。再加上其以男性視角評述的觀點,讓整個活動變味,更讓臺下的女學生看不下去了,直呼讓導演多說點。
活動結束后,大家都開始重新審視陳銘的專業(yè)能力,他本科學習的就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后來也一直在新聞與傳播學院深造。2014年至今都是播音與主持專業(yè)的專職教師,按理說應該深諳主持人之道。
但是他多年參與辯論會、而且為人師表多年也有了好為人師的習慣,導致他已經忘記如何做一名稱職的主持人。在查陳銘過往的時候,網友發(fā)現陳銘的學術論文發(fā)表記錄屈指可數,貌似博士畢業(yè)后就再也沒有發(fā)表過正經的學術論文。
陳銘發(fā)文回應,他當年是自己考上武大碩士研究生的,并非保研,博士也是自己考的也不是保送的,留校也是本人去應聘的,而且符合崗位考核標準才任教至今。
他表示自己是藝術類專業(yè),不同于文理科老師,沒有發(fā)論文要求。而且他本人也沒有考慮高級職稱,只想認真教書,更不愿為了職稱而發(fā)水論文??瓷先ヮH為有理,可網友看到其博士論文后也覺得牽強,慶幸他畢業(yè)得早吧,否則連碩士學歷都拿不到。
大學講師需要發(fā)論文嗎?
大學講師的工作看上去輕松自在,不用坐班,沒有升學壓力,薪資待遇高,社會地位也非常可觀。但實際上的大學講師遠沒有看上去那么舒服。雖然沒有升學壓力,但是有學術壓力,為了漲工資只能努力提升職稱,這樣以后才有機會帶研究生,有更好的發(fā)展和待遇。
評職稱必不可少的就是發(fā)表論文,論文質量越高,對教師的成長幫助越大。發(fā)表論文的同時,對教師本人來說也是一種學習進步的表現,有了學術成果才能站穩(wěn)腳跟,有更多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學生。
雖說文理科講師對學術論文要求比較多,藝術類專業(yè)的專職教師,從崗位考評方面來看,論文確實不是硬性指標,但不能因此講師就完全放棄學術。發(fā)表論文不光是為了職稱,也是為了不斷學習精益求精,為人師表更要活到老學到老,為學生樹立榜樣。
以陳銘的能力,不是寫不出好論文,而是沒有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學術上而已。上學期間,他幾乎都忙著參加辯論賽,確實為學校和國家都爭光了,這樣的學生,學校是不會在畢業(yè)答辯上難為他的,再加上“天臨元年”之前,對學生的論文確實要求不如現在嚴格。
播音專業(yè)確實更注重實踐經驗和舞臺積累,他既然還是大學講師,就不能把太多精力都放在學校以外的工作上,還是應該以學校為主。否則學校的工作就成了他保留人設的工具,他不考慮評職稱未必是高風亮節(jié),而是不屑于高級教師那些收入。
寫在最后
教師工作以后,論文就相當于作業(yè),休息的時候不用處理工作,還要忙著寫論文?;蛟S真的存在很多老師為了評職稱而水論文的現象,但若是這些老師連水論文的想法都沒有,那學術進步的速度會不會更令人堪憂。
現如今不少大學老師不重視教學和學術科研,不認真?zhèn)湔n,完全照本宣科或者老生常談,課后時間都用來到處演講、利用自己的高校教師身份獲取私利,這也導致高校教學質量無法保證。
大學老師不能憑借嘩眾取寵來贏得學生喜愛,把講課和做綜藝混為一談。不否認陳銘是一位出色的辯手,但是他是否是稱職的大學老師及主持人,尚未可知。
今日話題:大學講師不評職稱就可以不發(fā)論文?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挑戰(zhàn)30天在頭條寫日記#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