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陜西省教育廳公布了2023年度“陜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優秀成果獎擬授獎成果名單”,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參與完成的科研項目共獲得27項獎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3項。
加上2022年度的該獎項的獲獎數量,兩年來,西電參與完成的科研成果共獲得“陜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優秀成果獎”60項,涉及到基礎研究、技術發明、軟科學等多個科研領域,為推動高??蒲猩疃热谌氲胤絼撔买寗影l展戰略作出了突出貢獻。
1.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類成果:主要包括在闡明自然現象、特性、規律等方面有前瞻性、理論性重要發現和發展,有新的科學認識與創見的研究成果。
2.技術發明、技術開發、技術推廣類成果:主要包括運用科學技術做出的具有創造性、效益性的新產品、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設計、新品種和新系統等已應用于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的科技成果。
3.軟科學類成果:主要包括為促進科技、教育、經濟、社會進步而進行的有關戰略、方針政策、規劃、評價、調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陜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優秀成果獎勵辦法》提出,獲獎的科研成果需具備相應的評選條件。能夠在嚴格的評選標準中脫穎而出,獲得三等獎及以上的榮譽,說明西電60項科研成果都在國內同類研究中達到了先進或者以上水平,具有較大的理論意義和學術價值,或者在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中,已創造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環境效益或者對維護國家安全作出顯著貢獻。
科技自立自強是科技強國的基礎,自誕生起,西電的“紅色電波”就為革命勝利和科研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西電是國內最早建立信息論、信息系統工程、雷達、微波天線、電子機械、電子對抗等專業的高校之一,憑借超前意識,拓展科研邊界,開辟了我國IT學科的先河,形成了鮮明的電子與信息學科特色與優勢。
經過多年建設,西電現有9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基地、1個科工局科技創新基地,10個教育部科技創新基地、38個陜西省科技創新基地。先后牽頭承擔了“973”、“863”、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重大項目、國家重大項目科研儀器研制項目等重大、重點項目,產生了一批標志性的研究成果。2013年以來,西電科研指標穩步提升,在認知雷達、移動通訊、網絡信息安全、高功率微波集成器件、智能計算、大型天線機電耦合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2016年以來學校獲國家科技獎勵16項。2014年,學校牽頭的“信息感知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通過國家“2011計劃”認定,位列行業產業類第一,進一步奠定了學校在全國高校中突出的國防科研特色優勢地位。
承擔國家項目,匯聚創新資源,在不斷克難攻關的過程中,西電在學科建設上收獲頗豐。目前,西電現已建設起有2個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群(包含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空間安全、控制科學與工程5個一級學科),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覆蓋6個二級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3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其中“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在全國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中獲評A 檔,并列全國第1;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位于A檔;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評估結果為A-檔,學校電子信息類學科繼續保持國內領先水平;五輪全國一級學科評估成績進步明顯,在全國信息領域領先優勢地位持續鞏固;根據ESI公布數據,學校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均位列全球排名前1‰,說明在相應的學術領域中,西電在海內外都擁有著較強的學術影響力。
今時今日,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胸懷偉大復興之夢,西電將繼續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圍繞一系列“卡脖子”問題,有組織、有針對性的開展科研項目,主動承擔起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在建設電子信息領域高級“智庫”的道路上奮勇前進。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西電招生辦”
素材來源:科獎中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官網等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