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課題,指要研究、解決的問題,所以課題背景就是指該問題是在什么情況或條件下產生的,課題研究有什么意義,等等。課題包括:市級課題、省級課題、國家級課題等。課題研究有開始自然也有結束,到了規定的時間,就要提出研究成果的,課題結題就需要提交結題報告,其中需要有對主持人及參與者的署名進行安排,那課題參與人員最多能有幾個?貢獻度是怎么計算的?
一、課題參與人員
1、課題指要研究、解決的問題,既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象力。比較多的是從上至下,下達課題,或者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更加生動有力。
2、課題研究是指的是在某項課題上,前期做的工作或者具備的條件。包括但不限于研究結果、研究人員、課題經費預算、硬件條件等。課題研究需要很多成員共同努力,但對于整個課題研究來說,研究成員之間有“帶頭人”,這些人可以算是該課題的主要成員。
3、課題成員中,除了最重要的主持人外,還有參與人。主持人是課題項目運作中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是不可替代的;而參與者呢,是與外界聯系的中介,是普通出差任務的執行者。
二、課題參與人員最多能有幾個?
1、課題研究需要很多成員共同努力,有支持人和參與者。但對于整個課題研究來說,研究成員之間有“帶頭人”,這些人可以算是該課題的主要成員。但由于參與人比較多,具體的人數要根據申報課題人數界定來確定。課題不同,課題成員人數界定標準不同,導致課題參與者的人數具有不確定性,
2、課題人數是課題主辦方提出的要求之一。任何人申報任何課題,在人數上必須在主辦方認可的范圍之內,否則申報的課題會無法立項。但人數要求會因課題不同而異。一般集體課題是5-10人,默認1人為主持人的情況下,參與人一般是4-9人。個人課題只有主持人,沒有參與人。
3、參與者數量也與課題難易度相關。申報的課題不同,研究難度不同,關于人數上的要求就有差異。還有的課題允許2個主持人,課題參與者的人數要相應的減少1人,所以說課題的參與者一般有4-9人,僅限于一般情況,并非所有課題參與者的人數都必須在4-9人這一范圍之內。
三、課題人員的貢獻度是怎么計算的?
1、課題研究成員,會在課題結題證書上進行署名,署名后自然就有的在前面,有的在后面,呈現出排名順序,默認的規則是按照課題研究人員對課題所做貢獻大小來決定的,而課題貢獻度是根據課題研究人員所負責研究的任務數量,以及所完成的情況;再就是課題研究人員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起到的作用來進行綜合評估的。
2、事實上,課題貢獻度的計算并不精準,還可以憑每位課題研究人員對其他研究人員的認可程度來進行排序。要知道每位研究人員對課題所做貢獻大小,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在署名的時候,大家習慣性將課題申報者(主持人)放在署名的第一位。
總之,申報課題,組建課題組,參與者的人數會因課題不同而異,貢獻度并不是僅憑一己之力就可以計算出來的。以上就是本文對“課題參與人員最多能有幾個?貢獻度是怎么計算的?”內容的介紹,有任何關于課題方面的疑問,歡迎私信留言,專業老師為您詳細解答,期待您的關注!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