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沒你想的那么高大上,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能找到它的影子。比如前段時間火遍各大社交平臺的減肥創新藥——司美格魯肽。什么是創新藥?它創新在哪兒?帶著這些疑問,歡迎走進本期好奇心營地。
技術創新驅動藥物形式向前發展
比如很多人家中常備的抗生素藥物——阿莫西林,它曾經也作為一種創新藥在20世紀60年代被研發成功??梢哉f,現在我們常用的一些藥品,在過去某一個時期都作為創新藥存在過,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更新迭代。
既然創新藥離我們這么近,你可能會好奇,一款創新藥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別急我們慢慢說。
創新藥主要是和仿制藥進行區別,簡單來說,創新藥主要是在專利期內的藥物,仿制藥是專利到期的藥物。
創新藥的研發是一個嚴格的篩選及療效、安全性評價的過程,需要經歷完整、可靠的大規模臨床試驗,它的申報有嚴格的國際標準,并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期。
而仿制藥僅需要做生物等效性評價,不需要大規模臨床試驗。
從生產流程來看,一款創新藥的誕生需要經歷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臨床申報、臨床試驗、生產申報和規?;a等諸多環節。產業鏈涉及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中游的創新藥研發及生產企業,下游的醫療機構、藥店等。
縱覽創新藥行業的發展與變遷,可以說,技術創新是非常重要的一條主線。
早在19世紀,人們就已經開始從動植物中分離天然產物用于治療部分疾病,隨著藥物作用機制的明晰和藥物設計理念的進步,促進了包括氯丙嗪(1951)、布地奈德(1981)等藥物的上市。
1980年代,基因重組技術的應用催生了重組基因藥物,進而誕生了胰島素、EPO、TPO等重組基因藥物。
1990-2000年,基于癌癥驅動基因開發出小分子靶向藥和大分子靶向藥。
到了2010-2020年,基于PD-1的成功上市,創新藥進入免疫治療時代。
2017年至今,我們已經從小分子/抗體藥物逐步進入核酸藥物、細胞基因療法時代,并在遺傳病及惡性腫瘤等領域取得重大成果,比如新冠mRNA疫苗、用于腫瘤治療的CAR-T療法等。
新藥及治療手段的不斷迭代升級,側面反映了創新藥行業的創新能力一直處于持續提升的過程中,底層技術的突破驅動一代又一代的創新藥不斷向前發展。
我國創新藥發展現狀
(一)中國創新藥行業正處于高速增長階段
反觀我國創新藥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高速增長階段。
根據機構最新研究,2023H1,A股與H股創新藥企業的平均營收為6.67億元,較上半年同期的3.79億元同比增長75.91%,處于高速增長狀態。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創新藥企的產品陸續放量、成熟產品的滲透率提升及疫情后恢復以及合作授權帶來的授權收入增加。
(二)自主研發實力提升
除了市場規模的持續增長,中國在創新藥研發領域也日趨活躍。根據醫藥魔方數據顯示,中國創新藥核心臨床試驗展開數量已接連超過日本、英國,截至2023年7月28日,中國新藥上市數量與在研管線數量在全球排名均排名第二,僅次于美國,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和巨大發展潛力,中國已然成為全球創新藥物研發中重要的參與方。
數據來源:醫藥魔方
(三)國產新藥獲得國際認可
隨著中國藥企自主研發實力的不斷提升,國產創新藥也不斷獲得國際認可,海外授權合作成為中國藥企國際化的重要途徑,中國藥企憑借與跨國公司的合作紛紛走向世界舞臺。
據數據統計,2018年至2022年,中國企業對外授權交易項目數量與金額均快速增加,2022年中國企業對外授權交易金額合計約276億美元,且2023年以來截至10月16日,共有約33起交易發生。由此看來,隨著國內創新藥行業的發展,未來海外授權交易的熱度或將持續保持,創新藥國際化的基礎將更加牢固。
中國創新藥行業商業化驅動因素
現在我們知道了,創新藥的技術迭代和創新是行業非常重要的一個屬性。那我們來討論下一個問題,可能也是大家比較關心的,我國創新藥行業未來的商業化和發展前景如何?
(一)需求端:中國人口老齡化 巨大市場空間帶動國內創新藥市場增長
先看需求端。數據顯示,2035年左右,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中國進入老齡化階段,隨之將帶來慢性病治療需求增加,包括關節炎、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根據IQVIA數據顯示,未來5年,受創新藥上市數量和用量增加驅動,中國藥品支出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達3.1%,預計到2027年達到1940億美元。
另一方面,從市場空間來看,我國創新藥行業目前仍處于剛剛起步階段,以美國為例,其藥品市場80%都是創新藥,價格更加便宜,而我國藥品市場則大相徑庭,1.8萬億的銷售規模中創新藥占比僅僅不到10%,擁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二)供給端:技術創新帶動創新藥產業加速發展
再看供給端。由于我國在人力資源、成本、臨床資源等方面擁有顯著優勢,因而國內創新藥在研發、特別是臨床開發推進方面,會更加有優勢、更迅速。比如相較于國外,我們能對一些靶點做到快速跟進和優化升級,研發出效果更好的產品。隨著國內創新藥企取得技術層面的長足進步以及國內豐富的臨床研究資源,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優質國產創新藥產品上市,有望誕生越來越多世界Top50級別的中國創新藥企。
(三)政策端:政策邊際向好
最后看政策端,目前政策層面已將創新藥、生物技術產業明確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醫保支付等支持性政策持續推出。2022年醫保目錄“簡易續約”規則有助于創新藥價格維持穩定;創新藥審批政策強化供給側改革,有望改善熱門靶點的內卷競爭格局,促使一批研發、商業化等綜合能力強勁的企業逐步脫穎而出。
因此,中國的創新藥質量水平是在快速提升的,雖然道路可能有些漫長,但它的前景已十分廣闊,行業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投資價值。
當然,與世界上創新藥行業最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在新藥研發實力、全球商業化能力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差距,面對來自全球醫藥企業的全面發展和競爭,創新已然成為我國創新藥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相信隨著技術手段的升級迭代,人們對于健康和生存質量的無限追求、沿著中心法則的持續探索,未來中國創新藥有望在全球市場占據一席之地。行而不綴,履踐致遠,中國創新藥的未來值得期待!
投資須研究,研究即投資。本期好奇心就到這里,我們下期再見。
風險提示:基金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特別是特有風險,并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鸸芾砣顺兄Z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業績,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本基金業績的保證。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