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概述
質量定義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
ISO9000 系列為項目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個基礎平臺,是質量管理系統化、文件化、規范化的基礎。
ISO9000 系列可幫助各種類型和規模的組織實施并運行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能夠幫助組織增進顧客滿意度,包括 ISO9000 、 ISO9001 、 ISO9004 、 ISO19011 等標準。
質量管理八項原則
ISO9000 質量管理的八項質量管理原則已經成為改進組織業績的框架,其目的在于幫助組織達到持續成功。
- 以顧客為中心:組織依存于其顧客。因此組織應理解顧客當前和未來的需求,滿足顧客要求并爭取超越顧客期望。
- 領導作用:領導者確立本組織統一的宗旨和方向。他們應該創造并保持使員工能充分參與實現組織目標的內部環境。
- 全員參與:各級人員是組織之本,只有他們的充分參與,才能使他們的才干為組織獲益。
- 過程方法:將相關的活動和資源作為過程進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結果。
- 管理的系統方法:識別、理解和管理作為體系的相互關聯的過程,有助于組織實現其目標的效率和有效性。
- 持續改進:組織總體業績的持續改進應是組織的一個永恒的目標。
- 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有效決策是建立在數據和信息分析基礎上。
- 與供方互利的關系:組織與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關系可增強雙方創造價值的能力。
全面質量管理
全面質量管理(TQM , Tota 1 QualityManagement ) : 以全過程、全員參與、全面方法的質量管理(科學的管理方法,數理統計、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等)、全面結果質量管理(產品質量/工作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讓顧客滿意,永續經營。
全面質量管理(TQM )的四個組成要素:結構、技術、人員、變革推動者。(只有這四個要素齊全,才會有全面質量管理這場變革。)
全面質量管理的四個核心的特征: ① 全員參加的質量管理; ② 全過程的質量管理; ③ 全面方法的質量管理; ④ 全面結果的質量管理。
六西格碼
六西格碼方法,六西格碼( 6a )意為”六倍標準差”,在質量上表示為每百萬不合格品率( Pa rts Per Million , PPM ) 少于 3 . 4。
六西格瑪管理法的核心是將所有的工作作為一種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響質量的因素,找出最關鍵的因素加以改進從而達到更高的客戶滿意度,即采用 OMAIC (確定、測量、分析、改進、控制)改進方法對組織的關鍵流程進行改進。
六西格瑪的優越之處在于從項目實施過程中改進和保證質量,而不是從結果中檢驗控制質量。這樣做不僅減少了檢控質量的步驟,而且避免了由此帶來的返工成本。更為重要的是,六西格瑪管理培養了員工的質量意識,并把這種質量意識融入企業文化中。
質量與登記
- 等級( Grade )是“對用途相同但技術特性不同的產品或服務的級別分類。
- 質量( Quality )偏低永遠是個問題,等級較低則不見得是個問題。
- 低等級、高質量的產品是許多廠商市場份額的重要殺手锏。
- 確定并交付所要求的質量與等級水準乃是項目經理與項目管理團隊的職責。
精確度與準確度
規劃質量管理
工具和技術
質量成本
實施質量保證
質量保證活動
是一項管理職能,包括所有為保證項目能夠滿足相關的質量標準而建立的活動,一般由質量保證部門或者類似的相關部門完成,應該貫穿于整個項目的生命周期。
質量審計
對其它項目管理活動的結構性的審查,是決定一個項目的質量管理活動是否符合組織政策、過程和程序的獨立的評估。
質量審計可以是有計劃的或隨意的,并由經過培訓的內部審計人員或第三方來執行。
過程分析
檢查項目執行過程中經歷的問題,發現無附加價值的活動。可以通過價值分析、作業成本分析和流程分析等方法來進行。
控制質量
質量控制
是項目管理人員采取有效措施,監督項目的具體實施結果,判斷它們是否符合的項目質量標準,并確定消除產品和服務的不良結果及其產生原因的途徑。應該貫穿于項目執行的全過程。
質量控制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 項目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控制
檢查項目產品或服務的規格是否符合需要的標準,并消除偏差
- 項目管理過程的質量控制
通過項目審計來進行,將管理過程與成功實踐的標準進行比較所做的詳細檢查
統計抽樣
質量保證VS質量控制
質量保證VS質量控制舉例
老七種工具
新七種工具
因果分析圖/石川圖/魚刺圖
- 日本質量管理學者石川馨首先提出,又稱石川圖或魚刺圖。
- 將影響產品質量諸因素之間的關系以樹狀圖的方式表示出來,使人一目了然,便于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 最后細分出來的原因應是具體的,便于采取實際措施。
- 在細分原因時,應集思廣益,力求分析結果準確而無遺漏。
直方圖
- 描述產品質量分布。
- 了解產品質量的波動情況及質量特性的分布規律。
- 一種統計報告,可以顯示在某個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間的值的等級或范圍內值出現的頻率。
散點圖
顯示兩種質量特性數據之間的關系以及關系密切程度
- 散點圖顯示兩個變最之間的關系和規律:積極的、消極的,還是兩者毫無關系。
- 雖然散點圖不能證明一個變量的變化引起另一個變量的變化,但它有助于說明是否存在某種關系,也可以說明這種關系的強度。
帕累托圖
- 1897 年由意大利經濟學家 Vilfred Pareto 所提出 80 一 20 原則~ 20 %原因造成 80 %錯誤。
- 帕雷托圖中數據的重要性以下降的順序排列。
- 按優先順序表示數據,并將注意力集中在關鍵數據上,一般來說,關注在前兩到三個因素就可以解決絕大部分的問題。
控制臺
- 描述產品參數的波動狀態,判新生產過程是否處于穩定狀態,顯示過程的實際性能與控制極限。
- 用于過程分析和過程控制,確定過程是否受控是一種動態分析方法,偏差是因隨機事件而生還是由異常事件引發,對由異常事件引發的需要確定起因并進行糾正,不應對處在控制之中的過程進行調整,但為過程改進提供參照。
質量管理常用工具應用場景
考慮用到的場景:
- 尋找原因一因果圖、石川圖、魚骨圖
- 未來結果預測(預測偏差等)一趨勢圖
- 引起問題的最大最主要原因、 80 / 20 法則一帕累托圖
- 項目過程是否穩定、是否在可控范圍內、項目整體情況一控制圖
- 過程變量的分布的形狀和寬度來確定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原因一直方圖
- 以確定兩個變量間是否存在可能的聯系一散點圖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