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國工商銀行金融科技研究院前端領域研究員? 楊丹
“十四五”時期,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數字技術成為新的發展引擎,數字經濟浪潮勢不可擋。為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速度及滿足業務高速發展,賦能專業研發人員、運營人員及分行業務,減少低價值重復性的研發工作,更多聚焦和滿足業務敏捷創新,低代碼平臺已成為眾多企業在數字化轉型升級中的重要手段。
圍繞國家“十四五”戰略規劃,工商銀行迅速布局數字化轉型效能提升領域,開展低代碼平臺創新研究,積極探索低代碼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隨著工商銀行IT架構轉型的深入推進,云原生基礎設施及微服務架構發展已趨于成熟,在此基礎之上,工商銀行積極探索低代碼在數字化賦能方面的創新及實踐。
低代碼平臺概述
低代碼開發平臺是一種可視化快速搭建軟件應用的開發平臺。通過拖拽、拼接等方式,在只編寫少量代碼或不寫代碼的情況下,將通用的資產組件快速組裝為所需應用,從而實現快速交付和產品迭代,同時有助于解決應用系統過多帶來的信息孤島問題。
低代碼平臺的概念于2014年首次提出,在近幾年的發展中,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低速發展期,這段時期內尚無成熟的產品,但是部分CRM(客戶關系管理)、BPM(業務流程管理)、ERP(企業資源計劃)廠商已經具備部分低代碼能力。二是快速成長期,伴隨著DevOps、分布式、云原生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低代碼平臺的能力也日益成熟。三是高速井噴期,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趨勢下,軟件開發需求爆炸式增長,生產力已跟不上企業日益增長的業務需求。
在此大背景下,低代碼開發平臺的企業級市場快速增長,適用的場景越來越多。疫情期間,各大云廠商利用低代碼技術支持機構及個人在短時間內搭建了2000多個防疫應用,充分體現了低代碼技術的開發效率。隨著低代碼技術的不斷成熟,主流低代碼平臺已經可以滿足OA、內部管理、移動APP等眾多信息系統的研發需求,支撐各行各業輕應用數字化轉型的需要。
從技術路徑上分析,低代碼有表單驅動和模型驅動兩種路徑。表單驅動模式與傳統的BPM軟件類似,通過流程串聯表單,比較適合輕量級應用的打造,如OA審批、客戶管理等。模型驅動面向數據對象,對業務實體進行建模,靈活性較高,能夠服務于企業的復雜場景開發需求,適合大中型企業根據核心業務進行個性化定制。從運行模式劃分,業界主流的低代碼平臺可劃分為基于配置運行以及生成代碼運行兩類。基于配置文件依托于低代碼平臺引擎進行解析運行,低代碼生成物無法進行二次開發和擴展,開發能力受到平臺可視化資產及組件的嚴重制約;生成代碼,即可視化搭建結果通過解析并轉換為可讀性源碼工程,開發人員可充分了解代碼運行機制,并在源碼上進行二次開發及擴展。
工商銀行低代碼平臺的創新研究及實踐
工商銀行2012年就進行了可視化開發模式的探索,并在開發平臺中集成了部分可視化開發工具,以簡化繁重的研發工作。隨著工商銀行分布式技術體系的不斷發展,前后端分離研發模式、新一代企業級基礎開發平臺、云平臺、微服務體系走向成熟,為充分復用優良的技術資產的架構沉淀,同時滿足金融業務安全及性能的較高要求,工商銀行于2020年底啟動業界低代碼平臺研究,并于2021年建成了基于數據模型驅動、依托代碼運行模式的低代碼平臺。
基于上述背景,工商銀行形成了融合現有研發體系、打造全鏈路可視化開發的建設思路。一是納管存量技術資產,繼承分布式技術體系,構建多層次細粒度可復用的企業數字化資產;二是建設云上可視化開發IDE,以數據模型驅動為核心,面向整個研發過程,實現全流程可視化開發的能力;三是完善代碼擴展能力,讓低代碼平臺的產出應用不再受制于平臺本身的能力;四是打通DevOps構建交付流程,支撐應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充分整合現有研發支撐體系能力,復用存量資產,實現更高效的企業級應用開發。平臺整體架構建立于行內新一代前后端分離開發體系之上,引入可視化技術,承接現有服務體系,基于數據模型驅動技術,快速實現應用開發,并整合行內研發支撐體系,實現應用的快速構建及交付。如圖1所示。
圖1 低代碼平臺總體架構
1.構建多層次細粒度可復用企業數字化資產
低代碼平臺的快速搭建應用能力依托于豐富的數字化資產。工商銀行始終走在金融科技創新的先列,已建成數量眾多的企業級應用,積累了寶貴的研發資產。通過規范化、標準化的資產接入方式,將已有資產納入低代碼平臺,能夠為“積木式”搭建提供有效物料,實現已有資產的復用。
資產接入主要劃分為組件、模板及外部接口。通過提供資產擴展腳手架,在其中添加組件、區塊的結構化定義,實現可視化組件納入。基于原子化組件在平臺內進行編排搭建的頁面、流程及應用可導出為模板,供后續開發復用。通過平臺內置的接口中心,可以導入外部接口實現能力復用。如圖2所示。
圖2 資產中心
存量技術資產納入低代碼開發平臺后,實現了應用開發資產互通互聯,可以有效盤活存量資產;同時角色劃分更為清晰,對于技術能力較強的專業開發人員,可以聚焦于平臺基礎組件開發,通過不斷持續交付新的組件,實現平臺整體能力提升,對于業務流程熟悉的開發人員,低代碼能有效屏蔽底層技術細節,讓開發人員聚焦于業務實現。如圖3所示。
圖3 低代碼開發模式
2.以數據模型驅動為核心,建設全流程可視化開發能力
數據是金融行業的關鍵生產要素。在技術選型上,我行低代碼平臺以數據模型驅動為核心,圍繞業務數據處理流轉等場景,根據開發過程中涉及的表結構設計、前端頁面開發、業務邏輯及業務流程開發等環節分別對標建設了數據模型可視化開發、頁面可視化編排、邏輯可視化編排、流程可視化編排,實現了全流程可視化開發能力。
數據模型可視化開發提供表格化的數據模型設計能力,通過數據模型驅動引擎識別元數據和自定義字段,自動生成建表腳本,并同步生成表單頁面及持久層交互接口。其中,元數據基于業務標準、技術規范設計,能夠動態滿足客戶需求變化,通過數據模型驅動動態建模,實現對業務數據的快速處理功能。如圖4所示。
圖4 數據模型驅動
頁面可視化編排指的是通過多種交互行為,比如拖拽組件、設計布局等,形成一個完整的前端頁面,降低了前端頁面的開發門檻。編排后的頁面和流程通常以Schema的形式保存。Schema是一種數據結構規范,常用的有JSON Schema和XML Schema,通過Schema可以實現可視化頁面或流程與數據之間的雙向轉換。
邏輯可視化編排將傳統編程語言提取為可視化的邏輯圖元,提供可視化創建變量、公式、規則的能力,通過開發人員的拖拽組合行為,將業務邏輯可視化地表達為邏輯節點與線條,以圖形化形式直觀地表達業務邏輯,屏蔽技術實現細節。
流程可視化編排遵循業界BPMN2.0標準,建設流程環節定義、流程環節調度與控制等核心模塊,對業務流程進行可視化定義與編排,從而快速實現業務流、審批流等常見流程類場景。
3.完善代碼擴展機制,實現靈活業務邏輯拓展
由于低代碼開發依賴于可復用資產的完善程度,無法完全取代代碼開發的靈活性和安全性。例如針對涉賬類、涉密類或某業務有高度個性化需求等場景,仍需開發人員手動編碼以保障業務需求靈活實現,故低代碼平臺采用了高低代碼相結合的開發模式。針對業務邏輯相對簡單的輕應用場景,在頁面樣式編輯、前后端邏輯編排中,內置可編輯代碼塊,實現函數級別的代碼擴展;針對復雜業務邏輯或面向存量業務系統開發時,采用導出源碼二次開發的模式,將低代碼的快速搭建能力與傳統編碼能力相結合,以覆蓋更多業務場景。
4.打通構建部署環節,支撐應用全生命周期管理
金融企業有著比一般企業更嚴格的穩定性及安全性要求,通過適配行內實施多年已經過穩定性驗證的DevOps流程,做到充分適配我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在開發階段,基于全流程的可視化開發能力,實現在線協作開發,并對接Git進行項目管理;在測試階段,提供功能在線發布與測試,通過靜態類型校驗進行異常提示以及在線問題定位;在交付階段,對接流水線實現持續集成與持續交付,通過將引擎以及中間件等資源打包入鏡像,結合前端資源與結構化配置文件,自動化構建標準Docker鏡像進行交付,從而實現低代碼平臺對應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低代碼平臺運用成效
低代碼開發平臺底層基于云架構,支持容器化部署方式,有著友好的可視化界面、一鍵部署的運行環境以及高度可擴展性,能夠降低開發門檻,打通信息孤島,賦能IT人員,加速數字技術發展。目前工商銀行低代碼平臺已在內管類、工具類等多個系統中進行了落地試點,在圍繞業務數據的增刪改查場景、業務邏輯較為固化的場景中實現業務的快速上線。此外,工商銀行也在繼續挖掘領域級解決方案,通過劃分業務領域,在領域內不斷完善低代碼資產,抽取通用化業務場景,滿足更多業務線的需求。工商銀行低代碼平臺有以下4個顯著特點。
一是降低應用構建門檻:全云化線上開發模式,圖形可視化操作,學習成本低,開發人員能夠直接構建并運行應用。
二是加速業務敏捷創新:拖拽式頁面構建、靈活可視的邏輯編排、流程編排,積木式搭建應用可提升開發效率,縮短業務創新周期。
三是快速復用已有資產:提供全面開放的生態與豐富的集成能力,有效地沉淀業務與技術資產,可在多個項目間快速復用和靈活擴展。
四是提供標準化開發能力:標準組件化開發方式,屏蔽各種技術規范,降低技術棧迭代成本,破解前端框架無法前向兼容帶來的升級難題,將開發人員從重復的編碼與測試中解放,去專注業務邏輯。
總結與展望
基于低代碼平臺標準化開發能力,能夠降低應用構建成本,助力企業統一技術路線與規范,保障應用安全與穩定,加速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速度。隨著產品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低代碼開發未來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工商銀行將全面總結試點經驗,在以下3個方面提升平臺建設,精進低代碼平臺在金融業務領域的應用。一是建設領域級技術資產:依照業務領域劃分,結合各領域特點,抽象提取公共組件、頁面、流程等,建設領域級低代碼應用模板。二是提升移動端場景覆蓋:建設H5及小程序的可視化開發能力,覆蓋更多業務領域。三是探索SaaS場景的建設模式:在金融業、生態云等基礎平臺上,建設低代碼開發及一鍵發布上線能力,賦能業務開發人員,助力傳統金融行業加速實現數字化轉型。
(欄目編輯:韓維蜜)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