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委2018年第28次常委會審議通過了《共青團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委員會改革方案》,并于11月29日印發實施,標志著全縣共青團改革進入實操階段,全縣共青團改革“攻堅戰”正式拉開帷幕。
下面就讓團團帶你
詳細解讀改革吧~
重點1
組織設置怎么變?
調整優化團縣委機關機構人員設置
優化調整團縣委機關部門設置,調整后的內設機構分別為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青年發展部、學少工作部。團縣委機關編制7人(增編1人)。將團縣委創建的“希望工程辦公室”依法注冊為希望公益服務中心,承擔宣傳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投身公益事業,依法健全希望專業化實施體系。
健全完善基層團組織和少先隊組織體系
健全完善基層團組織和少先隊組織體系。進一步夯實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鄉鎮團委設團委書記1名,確保全縣10個鄉鎮都有1名專職團干部,專職團干部兼任其他職務不超過兩項。
優化學校團組織建設。嚴把團員入口關,用3年左右時間將初、高中階段畢業班團青比例分別控制在30%、60%以內;到2025年,努力將全縣總體團青比例降低到30%以內。
完善機關團組織建設。將縣直機關團組織納入團縣委管理范圍,指導機關團組織按期進行換屆選舉。
探索推進企業團組織建設。以服務和活動為切入點,全面活躍企業團的工作。
加強重點區域和新興領域團建。加強對重點區域共青團工作的聯系、指導和支持,大力支持園區等的團建工作,大力推進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農村合作社組織等新興領域團建工作。
拓寬青年組織工作格局。在條件成熟時,積極推進成立縣級青年聯合會。
規范少先隊組織建設。在小學和中學普遍建立少先隊組織,規范基礎隊務、隊前教育、入隊程序,設立少先隊大、中、小隊,并確立隊名;發展紅領巾社團,發揮少先隊組織在班級和學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強初中團隊銜接,做好中學隊組織“推優入團”工作。
重點2
團的干部隊伍怎么建?
打造“專掛兼”相結合的團機關干部隊伍
團縣委領導班子配置正職1名、專職副書記2名,增設掛職副書記2名、兼職副書記1名,領導班子掛職、兼職干部比例達50%。領導班子掛職成員經團縣委提出任職條件,由縣委組織部選派各領域優秀青年干部擔任,不需對應干部行政級別,只轉組織關系,不轉行政關系,任期原則上為2年;班子兼職成員由先進青年典型、青年社會組織負責人、專家學者等優秀青年中遴選產生。
建立“團干部 社工 志愿者”的基層工作隊伍
配齊鄉鎮社工隊伍。深入實施青少年事務社工服務項目,每個鄉鎮配備1名青少年事務社工,由團縣委統一招錄和統一管理,主要協助鄉鎮團委開展共青團和青少年事務工作。
鞏固好中西部計劃志愿者隊伍。繼續落實中西部計劃志愿者日常管理和待遇保障制度,確保志愿者服務隊伍的穩定性。推動鄉鎮、機關、學校和企事業等團組織全體團員注冊成為青年志愿者;鼓勵有條件的鄉鎮依托青年之家建立青年志愿服務中心,支持有條件的行業、企業建立青年志愿服務組織。
加強團干部交流培養、教育培訓和作風建設
健全團干部交流機制。與縣委組織部共同建立完善團干部交流培養機制,按照人崗相適原則,結合團干的專業特點、能力素質、任職經歷等因素,合理培養團干部。
著力提升基層團干部素質。每年定期對基層團組織書記培訓,協助黨委組織部門做好青年干部和青年人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培訓。
改進團干部作風。把密切聯系青年作為克服“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現象、改進團干部作風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重點3
團的工作怎么干?
突出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
持續抓好“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團結教育廣大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實施青年思想引導產品化戰略,將理論宣傳、政策解讀、榜樣引路、團務知識等內容,通過青年之聲·瓊中、瓊中團訊、青關注等新媒體平臺定期推送,推動黨的主張在青年中入腦入心。
提升共青團服務大局的能力
推進“青春助力脫貧攻堅行動”,整合團屬及社會資源,做好技能培訓、捐資助學、志愿幫扶等;
鞏固青年創業就業品牌項目,繼續實施農村青年“領頭雁”培養計劃、青年文明號等活動;
鞏固志愿服務品牌項目,結合“青春建功社會文明大行動”,推進社區服務、文明交通、“三月三”節慶、保護母親河、全域旅游、陽光助殘、志愿扶貧等常態化項目建設;
鞏固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品牌項目,辦好捐資助學、“用我雙手掙學費”等活動;
推進服務青少年事務項目化
積極推動相關青少年事務。建立共青團工作經常性開放制度,深化“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聽取青年訴求和意見建議。探索采取市場化方式,開展好“青春助力禁毒大會戰”、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法治建設、未成人保護、困難群體關愛、青年婚戀交友等服務活動(項目)。
創新豐富少先隊實踐活動品牌。建立少年兒童陣地,教育局要逐步將學校少先隊室、紅領巾廣播站、中隊角、鼓號隊等納入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依托黨群活動場所、部隊營地、青少年活動中心、少年宮、社區等平臺,共建共享、拓展陣地。做好“動感中隊建設”,依托青少年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項目、黎苗文化傳承“三進校園”文藝教學,開展好“小小志愿者”、紅領巾系列活動等;依托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陣地,開展瓊中青少年學生夏冬令營交流活動。
加強“網上共青團建設”
完善“共青團 互聯網”總體格局,建設工作網、聯系網、服務網“三網合一”的“網上共青團”。推進“智慧團建”,建設數字化團務平臺,實現基礎團務、團員管理和團的信息統計網絡化。加強網絡新媒體陣地建設,大力推進“青年之聲”互動社交平臺和“青年之家”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打通聯系服務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重點4
團的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怎么建?
健全團建帶隊建機制
完善少先隊代表大會制度(簡稱“少代會”)。小學和初中學校每學年召開一次少代會,縣級少代會每三年召開一次。
完善少先隊工作委員會制度。建強縣少先隊工作委員會,設掛職、兼職副主任,設立少先隊總輔導員,加強對全縣少先隊工作的領導,每年至少召開1次全體委員會議并形成制度。
完善團教協作機制。建立團縣委和縣教育局定期協商研究少先隊工作機制和重大工作及時溝通機制,在涉及中小學生、青少年、共青團和少先隊的重大決策、重大事項,團縣委和縣教育局互通情況、聽取意見。
建立面向基層、重心下沉的工作運行機制
健全團縣委機關密切聯系基層機制。繼續開展“1+100”團干部聯系青年工作,每名專職、掛職團干部經常性聯系100名左右不同領域的團員青年,每名兼職團干部直接聯系10名左右普通青年。
健全調查研究制度。強化團縣委機關領導干部對基層工作的經常性指導,通過調研、座談、專題工作會議、線上線下答疑等方式,有針對性解決基層團組織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完善基層團組織資源籌集機制。探索建立共青團與工會、婦聯等群團組織資源整合、協同發力的服務模式。
建立代表廣泛、民主參與的管理機制
健全落實團委委員聯系團代表、團代表聯系普通青年的“雙聯”制度,建立健全委員和代表提案形成和處理機制,落實團的全委會對團員代表大會負責機制。
有序擴大團內民主。推進團務公開和民主決策,更好發揮常委會作用。落實重大事項向團員大會或者團員代表大會報告制度。
嚴格工作考核督查制度
建立直屬團組織年度述職評議制度,加強對基層團委書記的考核,完善基層團支部考核方式和指標體系。
注重考核結果運用,建立考核結果報組織部備案制度,作為在年度考核、崗位調整、干部任用等方面的重要參考。
重點5
工作怎么保障?
落實黨建帶團建制度
完善黨對青年工作的領導機制,各級黨組織要將共青團工作列入黨組織工作總體格局,落實同級黨組織定期聽取共青團工作匯報制度,強化黨對青年工作的統一領導。
健全完善黨建帶團建工作制度,各級黨組織建立由共青團等群團組織參加的群團工作聯系會議制度,完善工作機制。
定期溝通情況、互通信息、協調解決問題。
落實各級團的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或列席同級黨組織有關工作會議制度。
重視發揮團組織在“推優入黨”和推薦青年人才中的主渠道作用,落實團員入黨需聽取所在團組織意見的工作機制。
加強團的雙重領導體制
嚴格落實黨章要求,完善同級黨組織管理為主、上級團組織管理為輔的團的雙重領導體制。
同級黨組織在團的組織換屆、干部選拔配備、干部推薦輸送等方面,要事先與上級團組織溝通協商。
上級團組織應協助同級黨組織對協管范圍內事項進行管理,積極推動團的重要工作、組織設置、干部配備和政治生活待遇等政策落到實處。
將團建納入黨建工作總體部署
把黨建帶團建作為黨建工作責任制的重要內容,明確要求基層黨委要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干部隊伍、陣地共享、工作保障等方面支持帶動團建。
將加強和改進黨委對共青團工作的組織領導,作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的重要內容,列入責任清單。
縣、鄉鎮團委主要負責人進入同級黨建工作領導小組,黨建帶團建工作納入基層黨建工作考核指標體系,并適當增加考核權重。
強化團的工作經費保障
根據我縣共青團工作的特點,建立共青團工作經費的合理增長機制,保證共青團聯系青少年、服務青少年項目和陣地建設必要的經費需求。
繼續落實每個鄉鎮2.5萬元/年工作經費,建立鄉鎮團委年工作經費穩步增長機制,探索將鄉鎮團委、村和社區團組織工作經費列入鄉鎮財政預算。
對符合條件的青少年事務項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實施。
落實少先隊改革工作經費,按照每名少先隊員10元/年的標準,將經費納入團縣委年度工作經費。
惟改革者進
惟創新者強
惟改革創新者勝
共青團改革的航船已經揚帆起錨!
我們將乘新時代東風
扛起新時代使命
在共青團改革進程中“勇當先鋒、做好表率”
不折不扣的完成各項改革任務和目標
為瓊中共青團積聚新的動能
創造新的業績!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