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教融合,并非新鮮名詞。但隨著時代變遷,從內涵到外延,都有著重大變化。產教融合本質上是一種跨界合作模式,其初衷是為了讓學生真槍實練,最終讓“學得好”和“用得上”無縫銜接。
目前,企業對員工的要求已經在5.0階段,但大部分學校的授課模式還在1.0階段。高校傳統專業的理論人才供給過剩,新興專業的技術人才供給不足,導致了用人單位求賢若渴、真才難求、學生找工作不易,產生了就業壓力大“畢業即失業”的局面。因此,需要打破“適銷不對路”,共享和優化產學資源配置,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助力產業建設,達到資源互補、發展共贏的目的。
位于青島市高新區廣博路325號的青軟實訓產教融合基地,是建立在產教融合、新舊動能換轉的基礎之上,由青軟實訓與青島鄰客創業服務有限公司攜手共同打造。青軟實訓創辦于2006年,13年以來,不斷擴大校企合作范圍,合作院校總數達到500所,在就業創業方面,積極與合作高校建立實習實訓制度、定制企業培養班、提前選拔招聘優秀人才,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13年來,青軟實訓不斷探索產教融合的具體實現路徑,吸引了大量優秀企業積極參與,探索了從系統整合到項目合作的多種形式。通過共建行業學院和協同創新平臺、開展協同育人和協同研究等多種方式,對發揮企業產教融合重要主體作用進行了有益探索。許多骨干企業從自身發展的需要出發,在高新區注冊分公司,將青軟實訓產教融合基地作為人才儲備基地,學生自本科階段即可進入企業學習,畢業時在企業實習階段所運行的代碼量已經可以達到初級工程師的水平,既可以減少招聘費用,也省下了一大部分的培訓成本。
以下為入駐青軟實訓產教融合基地的部分優秀企業案例:
案例一:
北京百通聯惠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始建于2004年06月22日,該公司服務于專業從事電子電路設計服務的科技公司,曾為神舟七號、神州八號載人航天飛船制造集成電路。其青島分公司于2016年入駐青軟實訓產教融合基地,入駐3年來,通過青軟實訓每年招募優秀人才近百人,人才持續不斷的向北京總部輸送。百通聯惠的發展得益于產教融合的有效支持和引導,并且高新區的政策也是吸引企業入駐的一大優勢,為鼓勵支持企業培育新動能,改造提升舊動能,高新區對集成電路項目和企業在資金支持、稅收、研發支持、費用補貼等多方面都有實質性的優惠政策。
案例二:
煙臺創跡軟件有限公司是日本TRIAL株式會社在中國設立的全資子公司,公司長期專注于新零售領域人工智能體系的研究開發。其研發中心于2018年入駐青軟實訓產教融合基地,為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基地同企業達成班級定制化培養模式,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技能培訓和語言培訓,經培訓1年的學生,在能力和綜合素質都要相比其他學生高很多,并且還有出差日本總部學習的機會,TRIAL株式會社作為日本第二大商業連鎖企業,公司擁有大批具有豐富行業經驗的研發業務人員,能夠為學生的成長帶來更好的啟發,以嚴格的人才標尺來塑造每一位員工。
目前,青軟實訓產教融合基地的企業定制班級人數在30人左右,經過定制教學,順利畢業的學生可直接入職企業,大大減少了企業的招聘費用和培訓成本。高新區對“四新”企業和軟件服務外包業務都有著非常友好的政策,可幫助企業在辦公場所租賃、投資補助等方面獲得補貼。
案例三:
青島彎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專注于工業信息化軟件及服務,于2019年入駐青軟實訓產教融合基地。作為青島本地的 IT企業,該公司目標是建立以技術進步為主軸的創新鏈。青軟實訓產教融合基地“引企入教”、企業“引教入企”,核心是要將行業企業的創新需求融入教育鏈,重塑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流程模式。一方面以行業企業創新需求為引領,貫通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全過程;一方面以知識創新轉化為引領,貫通產業應用、人才供給各系統。青島彎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目前獲得了山東省優秀軟件企業和青島高新區優秀軟件企業稱號,《彎弓MES信息管理系統軟件》榮獲山東省優秀軟件產品和青島市優秀軟件產品《制造業數字化工廠項目》入圍青島市“人才特區”項目。
據了解,目前該企業可申報獲得高新區的房租補貼(先交后返形式)、一次性補貼、專利獎勵等各項補助,這些政策都能更好的助力企業的發展,吸引更多優秀企業落地高新區。
案例四:
中創遙科(山東)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為中國海洋大學博士馬佑軍,參與了國家863課題、國家基金委基金項目等。公司利用衛星和無人機采集數據,整合全方位信息,實現海洋環境服務平臺、氣象災害監測服務平臺、環境監測服務平臺和城市三維服務平臺的研發和業務化運營。
不論是課題的研究還是數據和案例的使用,中創遙科更需要專業性的對口人才,通過與青軟實訓產教融合基地的合作,可以采用“3+1”培養模式,學生經過3年的基礎理論學習,在最后1年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與企業共享數據和案例的使用環境,開展更有針對性的學生培養和課題研究,還能再次獲得更大的提升,更好地與社會實際需求對接。讓學生貼近企業、緊跟行業的需求。
產教融合是一個復雜而又龐大的系統工程,是落實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是經濟轉型對人才轉型的要求。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伴隨著所需人才結構轉變升級,這就迫切需要高校人才培養結構轉變提升。若不進行產教融合,高校傳統專業的人才供給過剩,新興專業的人才供給不足,將造成學生結構性事業,企業難以發展。
深化產教融合是解決企業人才需求與高校人才供給脫節問題的有效途徑,青軟實訓產教融合基地為企業專業化定制需求人才,進行專業實踐教學,致力于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乃至社會共贏。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