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約1700字,閱讀需要5分鐘)
文章來源公眾號:魔法書 More Fair
北京市盈科(南京)律所 More Fair 魔法團隊
閆民律師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提出加快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這些“新基建”的建設速度。
20號,為了落實中央精神,工信部迅速對外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
我們發現,文中將節能環保服務行業,以專門一節的形式被提出來。
而“合同能源管理”(簡稱EMC),是節能環保服務業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商業模式,也受到政策一再的鼓勵和支持。
合同能源管理,是節能服務公司為用能單位提供一整套的節能服務,從能改造后獲得的節能效益中獲取收益的商業模式。
雖然近些年增速放緩,但EMC投資規模每年仍是千億以上,行業前景仍十分廣闊。
看完是不是想趁著政策大好,準備大干一番了?但“合同能源管理”在實際推行中也有不少障礙和阻力。
EMC的首要問題
EMC,首當其沖的就是的節能服務費的支付問題。
一方面,很多節能服務公司為了一個能源管理項目,花了大量精力去融資,但融資仍是難事。
另一方面,由于項目時間短則一兩年,長則三五年,這么長的合同期限,節能服務公司與用能單位的合同違約風險很高。
所以節能服務公司的資金流都比較緊張,一旦出問題就涉及到幾十萬、上百萬的服務費的損失,這對公司都是很大的打擊。
今年在福建就已經發生了一起訴訟案件,用能單位因長期欠款,被判支付節能服務公司75萬元的節能服務費(含違約金),這是2020年的第一例。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案件本身很簡單。
但本著律師職業的敏感性就深挖了一下,發現用能單位的操作有點不簡單。
用能單位叫福建建潤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先是一家新三板公司,但因為嚴重的經營問題(具體什么原因不得而知),于2019年8月被摘牌,隨后發生了上面所說的拖欠節能服務費的案件。
我們先把這家公司的經營事件與案件本身的時間點對照著放出來,大家看看它們有什么關聯:
一對比就發現問題所在:
本案的原告九州公司,在被告福建建潤連續、密集出現經營風險事件的時候,仍然為它繼續進行項目建設,以至于拖欠費用和違約金70多萬元,時間長達一年半以上,原告才起訴。
雖然原告贏了官司,但是被告福建建潤已經深陷官司100多件,涉訴金額6000多萬,大部分都沒有正常履行判決。
這意味著,本案原告九州公司的70多萬,基本上是打水漂追不回了。如果原告規模不大,這個損失對企業也是很肉疼的。
合同欠費的根源
這反映很多企業存在這樣一個問題:
簽合同之前,都比較謹慎,有時候會請律師或者法務進行審核。但是簽完合同,就只想著做項目,沒想過交易對手會出現經營風險,影響合同正常履行。
尤其是合同能源管理EMC,項目時間長達幾年,而節能服務費都是分期支付,一旦用能單位出現經營問題,很容易出現拖欠費用的現象。
最關鍵的是,用能單位怎么可能老老實實把自己的經營風險提示給節能服務企業呢?
就比如這家福建建潤公司,在九州公司為他們項目完工的時候,他們還對外放出新聞,宣稱凈利潤暴增236.33%,年營收2.33億呢!
然而此時,福建建潤公司已經因財務造假被稅務局罰款、被證券公司提示摘牌風險、開始連續遭到起訴。
恐怕此時,九州公司還蒙在鼓里。然而現在,雖然他們贏了官司卻追不回欠款,心里恐怕嫌棄法院沒什么用。但是如果這么想,就大錯特錯了。
解決方法:履約預警報告制度
節能環保企業都知道節能監控的重要性,同樣的道理,避免合同能源管理EMC費用拖欠問題,重點也在于防患于未然,重點在于企業如何及時知道對方的負面信息,如何實時監控負面輿情、經營風險。
我們不能審完合同,就把合同丟到檔案柜里睡大覺了,要時常拿出來盤一盤。
那么這些信息,企業應該如何了解?
其實對方的負面經營風險是可以通過各種工具查詢、搜索到的。以下就是企業在進行負面信息監控的時候,可以運用的搜索工具,供大家參考:
大家發現沒有,工具太多了,而且搜索到的信息也是海量的,況且客戶也是很多家,怎么從海量信息中找到對我有用的?
只有專業人士才有能力從海量信息里發現問題。
所以這需要企業的法務、合規部門或者聘請律師等專業人士,建立定期履約預警報告制度,由專業人士定期(如每月、每季度)對重點客戶的履約情況進行系統排查,篩查信息、判斷風險,提早發現問題,以免再發生因消息滯后,而導致的費用拖欠問題。
最后提醒
EMC合同周期長,存在較大履約風險,因此我們不能審完合同,就把合同丟到檔案柜里睡大覺了。
應建立履約預警制度,時常拿出來檢查、監控。
新基建你慢點上,先把管理制度做到位。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