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有老師能幫我區分重要考點,避免白費功夫,二是有老師能幫我把握節奏,防止手忙腳亂。
【摘要】
2020年下半年跟著科科過幸福哥學習并通過軟考中級–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考試。2022年下半年的軟考成績等了將近2個月,經過漫長的等待,本人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成績終于出爐了,雖然覺得是情理之中吧,但是前期總規不敢抱太大的期望。從2022年8月1日正式準備算起到11月6日考試,3個月零5天的備考時間,雖低分飄過,也實屬不易,現在就將自己的備考歷程與方法共享給有需要的朋友。由于軟考內容太多太雜,講知識點肯定不行,故本文更偏向于學習方法和思路的總結,對于其他類型的考試可能也有用。先展示我中級和高級的成績。
下圖1和圖2
【個人情況】
我做信息化建設政府項目有3年了,經常需要接觸各種新知識,寫過大大小小的標書、方案,因此學習能力、文檔能力、邏輯能力還是有一些的。軟考中各種重要的考點靠自己學習和總結雖然印象更為深刻,卻更費時間。權衡之后我決定用錢來換時間,于是報了科科過學習班,一是有老師能幫我區分重要考點,避免白費功夫,二是有老師能幫我把握節奏,防止手忙腳亂。之前在看別人備考經驗的時候在網上買上課視頻也是OK的,自己把握好節奏就行。當然考試是你自己去考,老師只是一個輔助工具,真正的考試工具其實是你自己,所以不能全指望老師,還是要花心思在知識的總結吸收和計劃的落地執行上。
【制定總體學習計劃】
所謂謀定而后動,考試準備前期一定要制定好自己的總體學習計劃,一般來說提前4個月準備,比如下半年11月初開考,所以最好7月初就開始著手準備。
制定總體計劃時,需要確定學習任務的時間單元,如果時間單元過大,很有可能出現前松后緊的情況,如果時間單元過小,制定計劃的工作量就成倍增加,而且一旦出現任務拖延,可能自暴自棄,打亂后續節奏,所以建議留一點點緩沖的時間。
計劃執行時,再根據實際的學習進度,對每個時間單元進行細化,還有就是接受自己的拖延,接受進度緩慢,千萬別想著一口吃成胖子,慢慢吃總會有吃完的時候。
對我自己來說,將學習一共劃分了2個大的階段:一是從開始備考到9月底(考前一個月,時間充裕的話建議提前),夯實基礎階段,主要內容是各大知識領域基礎知識的學習,這段時間專注于知識本身,鞏固知識的時候帶著做一下相應知識領域的真題,選擇題為主,案例分析為輔,坐公交坐地鐵的時候也會刷選擇題真題;二是專項訓練與查漏補缺階段,從9月中旬到考前,雖然還在上課,但主要內容已經變成了刷真題,案例分析、論文為主,選擇題為主,在刷真題的過程中對第一階段的薄弱項重點關注。 2個階段沒有明確的時間分割點,同時跟著科科過老師安排的教學進度去學習會事半功倍。
圖3科科過學習計劃表
1、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由于加入培訓班比較晚,剛開始備考就已經落后了6節課,經過一段時間的方法摸索,我改變了最初的從頭學習和先把視頻全部看完再復習的學習節奏,決定兩條腿走路:一是緊跟著老師的上課節奏,每一節課都穩扎穩打,爭取課堂上提到的知識點能夠掌握60%到70%,二是在課余時間,同時回顧落下的課堂視頻回放,按照正式課的學習要求去掌握知識點,這樣的話雖然學習進度比較慢,但能確保看完一個視頻掌握一塊知識,慢慢的落下的課程也就補齊了。
圖4:科科過思維導圖授課
科科過培訓班采用思維導圖教學,學習方法是我個人最喜歡的,當然,我也沒有嚴格按照執行,畢竟要正視和接受拖延嘛,不可能每一天晚上都有時間來學習的,只要在一個時間單元內把任務完成就好了。
2、構建專屬知識體系
這里的專屬不是特立獨行,而是要融入自己的思考才能化為己有,沒有經過梳理歸納和總結的知識仍舊屬于書本。這個過程中,千萬要時刻留意自己不能迷失成知識的記錄員或PPT截屏的收集者,自己可以畫畫腦圖,做做筆記,知識體系里面包括:
(1)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定位、關系。這里要著重提到項目管理過程組和十大知識領域的“五十矩陣”,矩陣中的每一個過程都對應著一塊知識點集合,幾乎串起了整本書的知識體系,非常重要,前前后后我背誦加默寫應該有十幾遍了,到后面幾乎形成了肌肉記憶。 網上也有很多人整理的腦圖,但是我不建議拿來就不管了,還是得自己閱讀、思考、理解、轉繪,才是自己的。
(2)每個知識領域的重點、薄弱點。在學習或聽課時,我會在筆記中按照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內容記錄每個知識領域的重點。同時還會在增加一個小區域來專門記錄練習習題的時候發現的薄弱點,一方面不斷發現薄弱點的過程就是倒逼自己思考的過程,同時對于后期查漏補缺非常有用。
圖5
3、注意回頭復習
這個不用多說,當時掌握并不代表以后就一直掌握,需要有一個把書從厚讀薄的過程,之前自己筆記中的重點和薄弱點這個時候就起作用了,翻書或者重點講義的時候,有的放矢。
4、注意總結,與通用套路
多動手多動腦的時候就能總結出來。舉個例子吧,我在寫論文時,那時已經是備考后期了,其實還是不太理解什么是規劃XX管理過程、控制XX過程,干脆借著默寫五十矩陣的時候,把每個過程的定義都梳理一遍,最后理出類似下面的東西:
這也就成了我自己的萬能模板。而這些對于案例分析、論文撰寫都很有幫助。
真題模擬與查漏補缺
知識領域學習到中后期的時候就要面向考試需要做真題訓練了,借著這個過程在對每個知識領域進行查漏補缺。真題的選擇上,用老師的話說訓練近5年的即可。我也同樣做了一個任務登記表,也同樣沒有全部完成,還是那句話:安心接受自己的進度,不要太焦慮。
【考試題型分析】
1、選擇題
選擇題主要在知識領域學習階段來練習,報了科科過培訓班會提供練習題,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做題,翻來覆去的做,歷年真題做到55分以上基本上就有把握了。考試的時候一般在上午,時間充足可以慢慢做。
最后幾題的英文選擇題基本上就是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大數據這些, 做幾道題就知道套路了,考試時找到關鍵詞即可。
2、案例題
一般是2道案例分析和1道計算題,前者在于前期的知識積累尤其是知識框架和體系的構建(再次說一下十大知識領域非常重要建議背下來),后者在于對成本管理進度管理等方面真題的練習,計算題沒什么好的辦法,就是理解背熟各個公式然后對著真題多練勤練。
考試時建議計算題留到最后做,先把案例分析寫完,把能得的分數先得完,寫的時候能覆蓋的點都覆蓋到,多去自己總結通用套路;然后再寫計算題,計算題要多寫公式,單位必須帶上,我在考試的時候,計算題是掐著秒寫完的,非常驚險,估計沒算對,最后案例分析48分低空飄過。
3、論文
2022年下半年的論文改成只有一道題目,論文是很多人頭疼的點,可能是我之前有一定的文字基礎吧,所以費很多功夫。經驗分享也沒有辦法說的太細,否則就是老師的一堂課了,我提煉出以下幾個要點:
1、重點是日常訓練,不要指望考前押題,雖然老師也會押,訓練的時候也仍然是要把握好各部分段落的文字字數,先搭建整體框架在根據框架來寫論文。
2、難點是提前準備材料,項目的選擇上600萬到1000萬最佳,對于經常接觸方案或招投標的同事來說不構成難點。
3、最核心是邏輯能力,速成辦法是整體行文和段落表達上采用【背景——沖突——問題——解決辦法】的結構,一是能夠把事情說清楚,二是對于文字需要大量擴充時有奇效。
當然臨到考試前還是要準備2到3篇的論文彈藥的,這里的2到3篇是針對同一個項目的2-3個不同知識領域的論文,記憶論文時仍建議從整體入手,先分析范文的框架體系,畫出框架圖,背誦框架即可,到了考場再根據框架來臨場擴充。否則逐字背誦(可能對我)比較難,萬一考試時卡殼,風險太大。
最后,取得高項目證書后就可以申請專家入庫啦
圖6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