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前積水成淵
改造后“蛟龍”生焉
相信各位老??谝呀浾J出來了
這條即將徹底改頭換面的水溝就是
??谑旋埨舷掠味?/span>
(南大橋以北,世紀大橋以南)
遇到強降雨天氣,龍昆溝流域道路積水成淵
多年來
這里已成為海口一個“頑疾”
只要談到此
附近居民就萬般愁緒上心頭
每年夏季酷暑難耐之時
附近居民就整天盼雨
以便“沖涼”
但又害怕雨量過大
因為一遇大雨
該路段就仿佛一片汪洋大海
居民出門得“劃船”
不知積水深淺的出租車司機
一不留神便被困于水中
進退兩難
不過
近期傳來一個好消息
??谑旋埨舷掠味?/span>
綜合整治工程項目
提上日程
預計今年10月動工
改造后
龍昆溝下游路段積水問題
可望得到極大緩解
那如何除掉這個“頑疾”?
是否已有完美的方案?
答案均已在近日召開的
民意調查會上揭曉
但最牽動市民心的
應是龍昆溝下游段駁岸兩側
273棵椰子樹
何去何從
↓↓↓
龍昆溝下游段整治迫在眉睫
即便海口的發展相較建省初期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鹽灶社區居民黃開盛腦海里烙下的龍昆北路遇雨就淹的“落后”印象也始終揮之不去。
所以我們總能在朋友圈、抖音等平臺上看到,鹽灶社區居民在某個大雨天過后推門見海的景象。黃開盛告訴記者,他打小生活在鹽灶,20世紀70年代末,他響應號召,加入龍昆北路修建大軍。幾十年來,該路也歷經多次擴建。
黃開盛說,龍昆北路雖然幾經擴建,但仍舊阻擋不了積水成淵。在他的印象中,只要降雨量大一點,特別是在臺風季節,龍昆溝的水很快就淹沒該路,甚至淹到家門口。印象較為深刻的是2014年,臺風“威馬遜”過境,積水久久不退,很多居民“劃船”出門。
像黃開盛一樣對龍昆溝下游段有執念的,還有出租車司機鄭宗照。家住鹽灶社區的他,一到下雨天,就必須繞道出車,為此他時常犯愁,卻又無計可施。有一回雨天,開在他前面的一輛私家車不知面前積水深淺,一腳油門想沖過去,結果可想而知:車子熄火。
這是龍昆溝下游段附近居民的切身體會。
歷史久遠的龍昆溝,從南大橋起沿龍昆路由南往北奔流2.1公里匯入海口灣,承擔著紅城湖、道客溝、金牛湖、西崩潭、東崩潭、東西湖、大同溝等水系的排洪任務,但近些年龍昆溝下游段地區排澇能力不足的問題逐漸凸顯,尤其對生活在龍昆、鹽灶、大同、龍華、義龍等老城區的居民來說,真是苦不堪言。積水最嚴重的時候,可淹沒到成人膝蓋處。
據公開報道,2017年??谠蛔〗ú苛袨?0個內澇災害嚴重城市之一,經??谑姓嗄攴罎痴危瑑葷车玫接行Ь徑?。但目前??诮ǔ蓞^范圍內仍有25個易澇積水點,而內澇最為嚴重的當屬龍昆溝下游段流域。
顯然,龍昆溝下游段整治已經迫在眉睫。
最優的兩套方案各有千秋
其實,海口市水務局改造龍昆溝、強化龍昆溝周邊區域排水能力的計劃醞釀已久,但由于龍昆路屬于“??诘慕煌ù髣用}”,項目一直未得到開展。
俯瞰??邶埨狭饔騼蓚纫訕?/p>
項目改造后效果圖
如今,等來了一個契機:濱海立交改造工程項目啟動。該項目與龍昆溝下游段改造建設范圍一致,如同步實施,將降低項目建設的投資,縮小項目建設對交通造成的影響。
那綜合整治工程項目方案如何?改造后的效果怎么樣?在民意調查會上,項目設計方上海市政總院給排水管理所所長侯之吉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侯之吉說,龍昆溝下游段綜合整治工程項目建設內容,包括龍昆溝河道挖深、改造兩側駁岸、老防潮閘及管理房拆除、污水管上岸等。根據前期調研,已針對該項目改造設計出最優的兩套方案。
方案一的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改造方式為駁岸改造、河道擴深、污水管上岸,工期約為6個月。方案優點是占用行車道少、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缺點是駁岸兩側的273棵椰子樹需全部遷移,其間可能會造成部分椰子樹失活。
方案二的設計使用年限為20年,改造方式為駁岸加固,在機動車道上鋪設頂管井遷移污水管,工期約為7個月。方案優點是只遷移部分椰子樹;缺點是占用行車道多,會加劇交通擁堵,施工復雜會導致施工周期拉長。
兩套方案各有千秋,但改造后的效果均比之前要好:龍昆溝河道過流能力將由45m3/s增加至71.5m3/s,河道過流能力將提高至五年一遇排澇標準。
273棵椰子樹何去何從牽動人心
選擇方案一還是方案二?
在民意調查會上,方案一因使用年限長、結構穩定性高、快速化交通安全有保障;電力通訊管線管位清晰,安全性高、檢修方便、污水管道安裝方便等優點,成為大多數參會人員心中的最優選。
唯一讓人糾結的是,若選擇方案一,就必須得遷移駁岸兩側273棵椰子樹。
海口市園林環衛局二級主任科員劉建斌告訴記者,龍昆溝下游段駁岸兩側的273棵椰子樹種植于建省初期,它們屹立在龍昆北路上,歷經30多年的風吹雨打,目前已有部分椰子樹老化,發自內心地說,他也很不愿意搬遷這273棵歷史悠久的椰子樹。
劉建斌說,若因項目改造不得已遷移駁岸兩側的椰子樹,??谑袌@林環衛局將啟動遷樹程序,責成相關部門出具方案,并請有關專家對被遷椰子樹進行評價、評估,最終椰子樹或將遷移到附近公園,以延續城市和市民的記憶。
??谳x邦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職員許亮宇補充,273棵椰子樹遷移后,將在改造后的龍昆溝駁岸兩側,種植樹齡稍小的椰子樹,假以時日,新種的椰子樹將亭亭玉立,景觀效果甚至比原先被遷移的更好。
“支持遷移,補種回來便是!”
“若不得已遷移椰子樹,我也會支持,只要家門口積水情況能夠改善?!?/span>
……
民意調查會上,市民見仁見智,對該項目改造涉及椰子樹遷移問題發表看法。自小生活在鹽灶社區的居民麟全說,龍昆溝下游段駁岸兩側的椰子樹已成為他的鄉愁,也是附近居民的記憶載體,若不得已遷移,他希望能妥善安置這273棵椰子樹。
您是支持
方案一
為50年的使用年限
占用行車道少
施工周期短
而遷移全部椰子樹?
還是支持
方案二
寧可縮短使用年限
施工時加劇交通擁堵
也要保全原來的椰子樹?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評論
或掃描二維碼填寫問卷
民意調查結果
將為項目實施方案決策
提供重要依據
(微信掃描二維碼參與調查)
來源:法治時報
記者:洪光越
值班主任:王凱
值班總監:李國棟
內容審核:陳詠棋
責任編輯:陳楚寧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