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近年來,貴港市港北區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持續探索黨建引領項目建設新路徑,堅持將組織力量有效貫穿于項目謀劃、立項、建設、投產全過程,力促項目建設保質提速增效。今年,港北區列入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重大建設項目22個、貴港市層面統籌推進重大項目151個,1月至4月分別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42%、45%。
強化“紅色引領” 護航重大項目建設
港北區按照“項目布點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作用就發揮到哪里”的思路,建強組織護航重大項目建設。在產業園區組建黨建工作站,將黨建工作深度融入項目工程建設,用黨的“組織力度”提升項目工程“建設速度”。目前,園區重點項目企業的黨組織覆蓋率超過91%,采取“一企業一黨員”的模式,實現黨建工作100%覆蓋。
同時,港北區組建項目黨組織,采取聯合組建、依托組建等方式建立重大項目一線臨時黨支部;依托項目工作專班(指揮部)、項目單位及駐地鄉村兩級黨組織構建黨建聯盟,形成三級共同發力抓黨建促項目建設的工作體系。目前該區重大項目工作專班(指揮部)、項目單位建立臨時黨支部25個,成立了港北區新能源電動車、富硒稻蝦行業黨建聯盟等4個行業黨建聯盟,聯動解決企業在用工、供電、供水、資金、人才、項目建設等問題,助推愛瑪智慧出行產業園、中國-東盟新能源電動車孵化基地配套設施項目等重大項目建設提速。
此外,港北區推行“社園一體化”,以“園區管委會服務企業生產、社區服務職工群眾生活”的功能定位,打造園區黨群服務中心,成立園區社區居委會,健全園區“八個一”公共服務,打造推動園區治理服務水平提升。
激活“紅色動能” 聚力重大項目建設
港北區搭建“黨建 ”工作平臺,將黨組織作用貫穿于項目招引落地、建設投產全過程,激發項目建設“紅色動能”。
該區用好難點問題書記一線辦平臺,區、鄉黨(工)委書記帶頭,深入項目一線掌握情況、一線研判解決產業建設中難點堵點問題,實現政企溝通更加順暢、問題協調更加快速。同時,通過在建項目一線廣泛建立“工地先鋒支部”“黨員突擊隊”,打造項目一線“先鋒工地”,有效推進各項目的開工和建設。在已投產的重大項目企業創建生產一線“紅色車間”,設置“先鋒生產線”“黨員先鋒崗”,為項目企業發展注入“紅色動能”,推動企業黨建和生產經營“同頻共振”。目前,港北區已建成先鋒工地10個,車間黨支部(黨小組)15個,先鋒生產線12條,黨員先鋒崗20個。
搭建“紅色橋梁” 助推重大項目建設
港北區用好各級領導干部,建立服務企業保障機制,成立“馬上辦”辦公室,“馬上辦”事項比例達89.8%,為企業提供“媽媽式”服務。
該區持續深化“五個一線”干部培養選拔機制,建立干部擔當作為機制,今年提拔重用“五個一線”干部47人,占提拔重用總人數的75.8%。健全處級領導干部掛鉤聯系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制度,安排28名處級領導指導服務48家臨規企業。同時,建立重點工作推進機制,實行項目化管理、專班式推進、全鏈條落實,組建29個重點工作專班,安排58名行政經理、副經理跟蹤指導推進重點項目。落實“工業特派員”服務企業制度,選派8名特派員專業化服務重點工業企業和項目。
點燃“紅色引擎” 保障重大項目建設
港北區在西江產業園掛牌成立“港北區人才港灣”,通過選好、育好、用好、留好工業人才,為工業振興點燃“紅色引擎”。
該區加強人才引進培養,圍繞新能源電動車新興產業上下游產業鏈發展需要,采用“線上 線下”“校企合作”“訂單式”引才模式,通過顧問指導、短期兼職、項目合作、退休返聘、人才租賃等柔性引才方式,同時對企業給予引才激勵,引進企業技術人才、“候鳥專家”290人,為多家企業精準整理發布了用工信息3000余條,培育青年人才600余人、高技能人才150余人,管理人才102人,完成各類實用技能人才培訓1萬余人次。
同時,該區強化產學研成果轉化,促成多家企業與廣西大學、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形成了集產品研發、產業開發、科技孵化于一體的電動車產業創新及生產基地。中國-新能源電動車生產基地擁有效發明專利1件、實審階段發明專利5件、有效實用新型專利32件、有效外觀專利153件、商標78件。其次,落實各類關于對高層次人才優惠政策,優先提供支持創業啟動資金和科研經費支持,優化人才服務環境。依托“港北區人才港灣”,開展各項人才交流合作活動及公共就業服務等相關工作,今年以來“人才港灣”組織企業深入鄉鎮開展人才招聘活動4場,介紹新增用工2000多人。(王勇 韋海鋒 梁曉敏 陸宏夏)
(責編:王勇、許藎文)
本文來自【人民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