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人都想很好地掌控自己的命運,相信您也一樣,這其實還取決于您是內控型還是外控型的人?咱們一起來看一看!
朱利安·羅特在《您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嗎》一書中認為人類在我們遇到某些事件歸納為什么會發生的原因方面存在著大的差異。
我們人類分為兩種,一種是內控點突出的人群。這類人明白自己的行為和自己的人格特征相關,也就是自己對命運有創造的責任,不論發生什么都先從自己找問題!我從去年九月到現在微信公眾號堅持周更,每篇文章自己都覺得盡心盡力,少說也花了幾個小時寫作,可最少的時候一篇文章只有幾個人閱讀,剛開始我覺得自己沒問題,我特別沮喪!后來我發現沮喪解決不了問題,反而讓我失去了信心!通過分析我發現閱讀量少可能是內容主題沒有引起大家的興趣!可能是圖文沒有很好地結合!可能是熱點蹭的不夠!分析后現在我燃起了斗志,也正在改善之中!
在二次大戰中被關入納粹集中營最后成為著名心理學家的猶太人弗蘭克爾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有一句話特別震撼人心,他說人類最后的自由就是在任何情境下都有選擇如何回應的自由,他建議我們每個人都要一生始終把焦點放在積極的方面;他說凡事都有好壞,關鍵取決于您關注的是什么!就像手心手背、也像白天黑夜!羅斯??偨y的夫人埃莉諾·羅斯福也曾經說過:除非您愿意,否則沒有人能夠傷害您;
第二種是外控點突出的人群,把自己遇到的所有事件都歸因于運氣、命運和他人力量的影響。認為自己命運由基因、心理和環境三種因素決定,環境和條件對我們起決定性作用,主張環境(周遭的人和事)影響了本性,比如我脾氣不好是因為我爺爺的脾氣就不好、是基因導致,人的本性由父母的言行決定,比如從小父母就天天吵架,他們壓根就沒有給我創造好的環境,我自己是無能為力的。比如我的文章我已經盡力了沒人閱讀我也沒辦法!研究發現抑郁癥與外控點特質是正相關的,外控傾向嚴重會更容易自憐。也更容易抑郁!
人類到底是怎么形成內外控的傾向?研究發現與文化差異、社會經濟水平的差異和父母教養方式的差異相關。在父母的教養方式上,如果我們獎懲標準與孩子的表現不一致。就會導致孩子的思維矛盾,孩子外控傾向就會更嚴重。外控傾向嚴重的父母體現出來更多的是專治、嚴厲,不給孩子自律的空間。內控傾向明顯的父母更多的是表現出更有愛心,教導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您會成為哪種父母呢?
研究還發現吸煙、從眾和外控性正相關,成就動機與內控性正相關,內控性強的人會更健康、應激水平較低、更少得與壓力相關的疾病、更主動改變和改善生活狀況、更能抵制他人影響、也更容易成功!
內外控傾向是否無法改變呢?心理學家的結論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提高內控水平;比如給孩子賦予更多的權力和責任進行培養;我從小學開始就是和兒子商量他的壓歲錢怎么使用,通過理財現在他也存了6萬多元,每個月的零花錢我都是一次商量后給定,而且還要雙方簽字確認,怎么花都由他決定。越多的選擇權意味著越多的責任,所以賦予孩子的權力和責任可以從小開始!
看來內控型人格更能讓我們有所成就,如果您想知道如何管理自己成為更積極的自己,可以持續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下期會聊聊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哦!歡迎您在評論區互動點贊轉發哦!我需要您持續的支持!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