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喜馬拉雅APP汪蔚青頻道的精品課《汪蔚青省稅實戰課》
編輯|核桃精
2018年10月開始實施的新個稅法,給廣大工薪階層帶來了福音,盡管有人說自己離為國家交稅做貢獻的目標又遠了,但大多數人還是因此而受利。
新個稅法中關于勞務費的稅率也做出了改動,那么拿工資和拿勞務費,哪個更合算呢?
勞務費比工資交稅少
老個稅法中,勞務費的最低稅率是20%,最高是40%。新個稅法中,勞務費是和工資等合并在綜合所得中一起適用3%-45%的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的。這么一比較,拿勞務費比拿工資的個稅會更低,可以少交一點稅。
從企業的角度看,支付勞務費和支付工資代扣一樣的個稅,差別在于,公司需要為拿工資的員工交社保。那么一看,如果公司為了節省五險一金的成本,可以招聘獨立的個人來付勞務費。
單從以上兩個觀點來看,單位和個人一拍即合!那未來會不會可能有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那些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士,會選擇跟服務的公司簽勞務合同而不是勞動合同?
拿工資與拿勞務費的差別
實際上,拿工資和拿勞務費在法律上有很大差異,且各項保障天差地別!
拿工資意味著員工和單位是雇傭關系,受到《勞動法》保護,公司會交社保,也也會提供一系列企業內部的福利,如培訓、升職、帶薪休假;而勞務報酬,受《合同法》的約束,合作結束之后,單位和個人沒有任何關系。
拿勞務費基本沒有什么保障:沒有帶薪年假,沒有體檢和公費旅游,更沒有單位培訓和職級晉升,并且社保需要自己交這一點就增加了成本。
而且,在考慮和單位建立哪種用工關系對自身更有利的同時,也要考慮單位會選擇那種對已有利的方式。
公司對合作關系的考慮
單位除了會考慮社保是否節約之外,還會考慮以下幾點:
一、在節約成本之前,企業更大的目標是戰略目標。如果企業是個互聯公司、高科技公司,有雇傭關系限制下的正式員工,可以投資培養不斷提高能力來使公司受益,并且本企業的技術及商業機密安全得到保障,而個人可以同時服務幾家相類似的行業,這很危險。所以,有時候公司的經濟利益需要給公司戰略安全讓路。
二、單位出現一些緊急情況,正式員工能及時處理,而個人可能會聯系不上,容易引發不可預測的風險和損失。
三、如果越來越多的個人在未來可能會選擇獨立勞務,那么對于企業的人員管理而言,也提出了新的課題!
拿工資還是拿勞務費,對單位還是個人都是有利有弊。每個人應該審慎分析自己的實際情況,才能做出對自己最合適的選擇。
關于主播:
汪蔚青,國家稅務總局中國國際研究會學術委員,上海財經大學國際銀行金融學院客座教授。新稅法實施,不僅是免征額從3500調到5000,房租、房貸利息、養娃看病、贍養父母的支出都可以稅前扣除了。這是一門讓你不交冤枉稅、科學算稅、合理省稅的實戰課。
關于喜馬拉雅:
有聲圖書館,中國知名音頻平臺,5.3億用戶的共同選擇。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