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2023年影響中國會計行業的十大信息技術近日在上海發布,分別是:數電發票、會計大數據分析與處理技術、財務云、流程自動化、電子會計檔案、中臺技術、新一代ERP、數據治理技術、商業智能(BI)、數據挖掘;五大潛在影響技術排名分別是: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大數據多維引擎與增強分析;AI信任、風險和安全管理;多模態預訓練大模型;自適應人工智能。這是在6月18日,由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主辦,中興新云服務有限公司、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等聯合舉辦的“會計數字化轉型的中國經驗”主題論壇暨2023年影響中國會計行業的十大信息技術評選結果發布會上公布的。
2023年影響中國會計行業的十大信息技術評選結果發布現場。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供圖
據悉,為了選出前述15項新技術,主辦方組建了一支207位專家組成的評選委員會,由委員會專家各自獨立提名候選技術,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供最終投票選擇用的當前影響技術的候選技術35項以及潛在影響技術的候選技術15項。10大技術由專家和公眾投票各占50%權重得出結果,五大潛在影響技術僅由專家投票決定結果,專家同時對每項技術的成熟度進行評價。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智能財務研究院院長劉勤介紹評選情況。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供圖
本次評選委員會主任、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智能財務研究院院長劉勤介紹,今年評選活動對比去年有6個新變化,包括修訂活動主題、明確使命愿景、增加分析維度、優化專家結構、迭代候選技術和反映最新趨勢。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公布的5大潛在技術都與人工智能技術相關。評選委員會副主任、金蝶中國執行副總裁趙燕錫認為,ChatGPT技術未來方向是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即大語言模型,“在財務領域可以應用于財務共享的知識問答、財務分析、合同分析等。新一輪的人工智能技術會帶來新的變革。”
2023年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實施的元年。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黨委書記張鋒指出,信息化是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重要基礎,“《意見》對信息化的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希望各界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應用模式和規律,以會計信息化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責任編輯:寧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