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談效能之前,我想先談談作為一個技術人或者技術TL,研發的核心價值是什么?
之前看了一篇文章,比較有意思,分享一下觀念:
- T外包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不是技術,而是快速響應、資源調配整合、項目成本控制等方面。
- 企業信息化公司:研發的核心價值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是運用技術更好的去支撐業務;第二層是用技術推動業務,用自身業務經驗(服務很多客戶)幫助客戶;第三層是去用經驗積累去影響行業。
- 解決特定場景和問題的產品公司:核心價值就在于技術,專注與做技術深度。
那我們的核心價值是什么?
(1)高效支撐業務:一個是支撐,一個是高效
- 支撐:對我們的要求就是:階段性與業務目標,落地產品對齊。
- 高效:研發效能的思考落地。用數據說明我們的價值
(2)用技術影響行業:這個需要持續的積累和思考。
(3)建技術壁壘和技術基建,確保系統穩定,業務健康和持久發展。
很多時候,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高效支撐業務這個課題上。阿里技術分享平臺或者網上都有非常多的文章分享,每個TL針對自己團隊的狀況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今天我結合自己所面臨的狀況,把自己的思考總結分享一下。
個人思考
從幾個維度分別進行思考:
1、研發的流程效能:拆分階段,發現關鍵問題,提出方案
1)需求階段
問題:需求反復,需求不清晰,需求爭議
解決方案:
(1)確保需求的有效期,明確業務價值和需求范圍,并確保需求理解的一致性。
(2)需求內容,先小范圍內溝通對焦;等需求討論清晰,再拉落地相關同學參與。
(3)需求有爭議時,為避免反復,拉上相關同學一起對焦。
(4)日常需求,定期排期,通曬。
2)研發階段:這個在研發的生產效能單獨說明。
3)聯調與測試階段:
問題:聯調效率低,環境不可用,提測代碼質量低
解決方案:
(1)前后端分離,各自具備Mock的能力
(2)日常環境治理,降級系統服務的依賴,確保測試環境問題
(3)基準測試用例,冒煙測試,自動化腳本測試,確保提測質量。
4)發布階段:
問題:發布頻率高;定位問題耗時;部署系統時長
解決方案:
(1)對同一時間的發布系統做適當合并。
(2)與業務約定發布頻率,控制發布周期。
(3)系統依賴治理,縮短部署時長;并提前打包
(4)針對排查問題耗時,提供相應的問題排查工具。
2、研發的生產效能
針對研發的過程生產,我們從如下幾個方面去提升研發效能:
(1)全鏈路技術規范:
每一個過程,通過規范文檔統一標準,并通過宣傳和考試的方式,讓大家都熟知內容。并通過典型案例通曬,強化規范內容的價值。
(2)全鏈路業務可配置
- u頁面可配:表單頁,列表頁,詳情頁,單據頁等中后臺頁面可配置。
- 典型案例:宜搭的頁面搭建
- u邏輯可配:業務參數可配置;業務規則可配置;
- 典型案例:類目特征;
- u模型可配:用元數據方式定義數據表或業務模型 擴展字段兩種方式
- 典型案例:類目屬性 ;NBF建模平臺
- u服務&流程編排:基于原子服務能力進行二次組合。
- 典型案例:AECP的服務編排;NBF的服務編排等
基于上訴的原子工具能力,再結合產品工廠和解決方案能力,把橫向和縱向的業務配置化能力鏈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分層的全鏈路業務可配置視圖。
(3)統一橫向支撐工具
拉通團隊內部共性的支撐工具,共建一份。比如excel批量導入導出,審批流,通知工具等。
(4)非功能性代碼
- 應用腳手架:一鍵生成應用工程,包括依賴的jar包等。
- 代碼規范的模板:錯誤碼模板;日志模板;工程結構等
- 中間件隔離層:包括使用的案例
- 通用工具類:外部開源的工具類;業務抽象的通用類;自研抽象的通用工具類;
- 業務標準攔截:用戶登錄;服務異常處理;dao的執行時間等
- 穩定性:限流;應用自檢;
把所有應用的共性代碼抽象,沉淀為jar,在工程中默認引入。
(5)部署交付:部署手冊指導;統一的問題排查工具;
(6)接口文檔化:web層統一遵循swagger規范;能力中心/工具遵循接口規范的文檔和client的使用案例說明等。
(7)系統協作的清晰邊界
我們在落地過程中,往往會存在系統調用,系統依賴等問題,建議在啟動初期,把這些關鍵問題定義出來,然后尋找TL或pm協調解決。
3、研發的協作效能
通過流程規范和模板,約定大家的協作模式
1)日常答疑的協作流程
2)項目過程管理
通過如下戰役模板,同步項目進展:
3)日常需求排期
約定需求排期周期,固定時間,并溝通需求通過協作管理工具。
后續可通過協作管理工具,分析統計數據。
4、研發的人員效能
(1)學習與培訓:
通過持續的學習,或借力其他團隊的方式,提升技術水平。
通過沉淀團隊規范,文檔,案例等方案,讓大家補齊知識。
通過復盤總結,沉淀典型案例,內部分享,避免重復采坑。
(2)考試
光學習肯定是不行的,還需要通過考試的方式強化??梢允褂眠@個工具:阿里在線考試系統。
效能指標
制定過程的指標數據,每月通曬與對比,分析數據,定位效能問題。關鍵指標可參考:
(1)需求交付周期,需求交付數,項目數
(2)代碼提交量
(3)Bug數
(4)線上問題與故障
總結
通過優化研發過程,并有明確的數據量化,證明研發對業務的價值。
作者 | 天蓉
原文鏈接:http://click.aliyun.com/m/1000350013/
本文為阿里云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