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全天候科技
本文來自科創見聞(微信ID:kcjianwen),閱讀更多請登陸www.awtmt.com或華爾街見聞APP。
作者|楊凡 編輯|張吉龍
科創見聞訊3月22日下午,據上交所披露的信息顯示,專用集成電路及傳感器研發商——煙臺睿創微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睿創微納”)科創板申報已被上交所受理,其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融資金額為4.50億元。
科創見聞據悉,睿創微納選擇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二十二條規定的上市標準中的“第一套指標上市。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 10 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其實早在2018年7月,睿創微納就與中信證券簽訂了輔導協議,開啟了IPO之路。今年3月13日。中信證券在上報給山東證券局的輔導工作的總結報告中表示,“睿創微納擬計劃在科創板上市”。
本次在科創板上市,睿創微納預計公開發行新股不超過600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13.48%。最終募集資金總量將根據實際發行股數和詢價情況予以確定。而本次募集資金投資的項目,則主要是非制冷紅外焦平面芯片技術改造及擴建項目、紅外熱成像終端應用產品開發及產業化項目和睿創研究院建設項目。
睿創微納成立于2009年12月,注冊資本為1.8億元人民幣。公司位于山東省煙臺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工信部集成電路設計企業。
睿創微納主要從事的是專用集成電路、紅外成像傳感器及MEMS傳感器設計與制造技術開發,能夠提供性能卓越的紅外熱成像、非接觸測溫與MEMS傳感技術解決方案。
公司能夠生產紅外 MEMS 芯片、紅外探測器、機芯和紅外熱成像儀等產品。目前國際上僅美國、法國、以色列和中國等少數國家掌握非制冷紅外熱成像芯片設計與制造技術。依托上述核心技術,睿創微納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具備探測器自主研發能力并實現量產的公司之一。
紅外成像行業屬于集新材料、光學、集成電路設計、傳感器設計、MEMS 工藝、計算機和物理學等多項科技前沿學科為一體的技術密集型行業,目前國際上僅美國、法國、以色列和中國等少數國家掌握非制冷紅外芯片設計技術。睿創微納就是中國在該領域的領軍企業。
經過數年研發,公司已經實現了多項行業突破,所擁有的關鍵核心技術均為自主研發,且已通過取得對應專利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和軟件著作權獲得保護,核心技術權屬清晰。
公司的12微米1280×1024產品為國內首款百萬級像素數字輸出紅外MEMS芯片,12微米 640×512探測器和17微米384×288探測器均實現數字輸出、陶瓷封裝和晶圓級封裝,是國內行業首次公開發布。同時公司獲批作為牽頭單位承擔“核高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研發任務。
在深耕紅外熱成像技術的同時,公司也在不斷探索太赫茲成像探測技術,于 2018 年1月推出國內首款 VGA 面陣非制冷太赫茲成像機芯,縮小了與國際領先水平之間的差距。
財報顯示,目前睿創微納擁有研發人員 221 人,占公司員工總數的 37.39%。2016-2018 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 1,794.43 萬元、2,675.89 萬元及 6,508.14 萬元,占各年度 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 29.78%、17.18%及 16.94%。在技術研發和儲備方面投入大量精力。
長期以來,紅外熱成像產品的核心技術和核心關鍵部件被歐美發達國家所壟斷,并對中國實施禁運和限制。經過多年研發,睿創微納突破了多項非制冷紅外焦平面芯片的核心技術,為推進裝備領域核心元器件的國產化、實現全面自主可控的國家戰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軍用領域,其主要應用夜視觀瞄、精確制導、光電載荷以及軍用車輛輔助駕駛系統等場景,紅外熱成像產品在軍用領域的應用滿足了國家推進信息化建設及武器裝備現代化的需求。
在民用領域,其主要應用于安防監控、工業監測、森林防火、電力監測、消防救災等關系國家國計民生的諸多領域,紅外成像技術在上述領域的推廣應用,大大提高了各類監測的準確度及夜間和惡劣條件下的監測能力。
睿創微納近三年業績增長迅猛。具體來看,2016-2018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 6,025.06 萬元、15,572.23 萬元和 38,410.47 萬元,2017 及 2018 年較上一年度同比增長 158.46%及 146.66%,實現凈利潤分別為 972.15 萬元、6,435.17 萬元和 12,517.19 萬元,2017 及 2018 年較 上一年度同比增長 561.95%及 94.51%。
睿創微納近三年業績情況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作為一家紅外成像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睿創微納主要銷售產品包括紅外探測器、機芯與整機三類,此外還包括少量結構件、元器件作為產品配件進行銷售。具有較為穩定的商業模式。財報顯示,公司在生產全部探測器、機芯組件及熱成像儀產品的過程中,均使用自主擁有的關鍵核心技術,應用到上述核心技術的產品和服務所產生的收入,即為公司主營業務收入,2016-2018 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99.75%、99.99%和 99.56%。
產能方面,作為主要產品的探測器、機芯、整機,在近三年的產能利用率均保持在80%以上,但因為其作為軍工產品的特殊性,產銷量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波動。主要原因是軍品客戶對產品的交付時間及 質量要求高,而公司探測器、機芯的生產周期較長,一般為 7-8 個月,因此公司需要提前了解客戶采購計劃并進行備貨,以保證供貨效率。
睿創微納主要產品產能、產量和產能利用率情況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睿創微納主要產品的產量、銷量和產銷率情況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公司的主要盈利來源是機芯和探測器。財報顯示,這兩項主要產品的銷售收入貢獻的毛利占比較高,合計占主營業務毛利的比重一直保持在 80%以上。同時,為迅速搶占市場,睿創微納對整機銷售采用了較低的定價,但由于市場還未完全打開,因此毛利較低。
產品毛利情況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睿創微納目前銷售網絡已基本能夠覆蓋國內主要行業客戶,客戶主要包括各央企集團下屬企業及科研院所、海康威視等上市公司及行業領先企業。同時還在德國和荷蘭建立海外市場銷售團隊專門負責海外市場整機的銷售。
睿創微納共有95名股東,其中包括深創投、中合全聯、國投創合等機構以及煙臺開發區國資公司。其中,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東有馬宏(18.00%)、李維誠(12.17%)、梁軍(5.68%)和深創投(5.63%)。
馬宏直接和間接持有公司18.00%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馬宏從2015年4月任睿創微納董事長、總經理至今。馬宏目前直接持有股份公司股票68,400,000股,占股份公司股本總額的17.77%。此外,馬宏分別通過煙臺深源和煙臺赫幾間接持有發行人0.17%和0.06%的股份,合計持有發行人股份的比例為18.00%。
股權結構圖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企查查信息顯示,睿創微納此前進行過兩輪融資。2011年3月為天使輪融資,由眾合創投投資,金額未披露;第2次發生在2016年5月,由信熹資本投資800萬元。而IPO輔導材料顯示,信熹投資目前持有公司935.06萬股,持股比例為2.43%。
Wind數據顯示,四川成渝、安徽水利、中國核建、宏達股份、空港股份、康緣藥業等上市公司,也間接參股了睿創微納,但整體持股占比較小,均在0.5%以下。
3月14日,有投資者在同花順平臺向康緣藥業詢問是否間接或者直接參股睿創微納。康緣藥業回答稱:“我公司通過投資中核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間接持股睿創微納,但間接持股比例較少,該持股不會對公司經營和利潤造成重大影響。”
3月21日,空港股份發布公告稱,經核實,其全資子公司天慧科技持有濰坊高精尖基金份額約18.07%,后者持有睿創微納約0.26%股份。公司投資濰坊高精尖的收益主要來源于基金分紅及項目退出,該投資預計對公司業績影響很小。
在以核心自研技術為商業模式支撐的睿創微納背后,也有著一些潛在風險。在招股書中,公司表示如果技術及產品不能保持現有領先地位或新項目研發失敗,將導致盈利降低甚至造成虧損,對公司持續盈利能力或許會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除此之外,睿創微納也面臨主要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招股書顯示,從起客戶分布情況也可以看出,其客戶主要為各大央企集團及其下屬單位,按同一控制方對銷售客戶進行合并后,報告期內公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合計分別為 5,127.21 萬元、11,568.21 萬元和 28,145.30 萬元,占公司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 比例分別為 85.10%、74.29%和 73.28%。也就是說,睿創微納對前五大客戶的依賴度較高。
按同一控制方對客戶進行合并后,2018 年度公司前五名客戶情況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對少數客戶的過度依賴,可能帶來議價能力不足的問題,例如公司第一大客戶海康威視科技的母公司海康威視,在安防領域尤其是高端紅外監控安防領域市場占有率也較高。也就是說,營業收入增長將受到這些客戶采購情況的較大影響,同時,議價能力也處在相對弱勢的地位。
由于睿創微納的產品主要應用領域之一是軍工領域。因此,軍工企業對民營資本開放相關政策變化和資質獲取情況對該公司影響也相對較大。
同時,從資產規模、收入規模來看,雖然睿創微納近年來發展迅速,銷售收入每年大幅增長,在業界也取得一定的地位。 但與國際領先公司相比,抗風險能力較弱也是其面臨的一大軟肋。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