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5月16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教育部獲悉,《關于開展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沖刺”行動的通知》日前發布,其中明確各地各高校要盡早開展就業數據核查,重點核查“被就業”“花式簽約”“人崗不符”“實習變就業”、佐證材料不完整不規范等問題,嚴防就業數據失真。
通知指出,各高校要指導畢業生及時完成畢業去向登記。要規范采集畢業生去向信息,嚴格把關相關佐證材料,對靈活就業的,要提供用人單位的聘用證明或畢業生本人簽字確認的證明材料,薪酬需達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各高校要加大源頭數據把關力度,強化相關工作人員培訓,確保就業數據采集嚴格規范。
各地各高校要抓緊時間,組織未落實就業去向的畢業生“走出去”,了解相關行業和用人單位,認識職場環境,激發求職動力。通過企業參訪、師生共同參與訪企拓崗、行業調研等多種形式,讓畢業生親身體驗行業人才需求,切實感受職業發展空間,激勵畢業生盡早求職。
教育部近期將啟動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各地各高校要以大賽為抓手,進一步加強生涯教育,幫助畢業生科學做好學業和職業規劃,及早做好就業準備。要發動學生廣泛參與大賽,積極匯聚社會資源,為畢業生就業搭建供需對接平臺。
通知強調,加強涉就業風險防范。各地各高校要開展就業安全教育,幫助學生防范“黑中介”“付費實習”等就業陷阱,增強求職安全意識和法治意識。各高校要嚴格審核招聘信息,嚴禁在各類校園招聘活動中設置違反國家規定的有關歧視性條款和限制性條件。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及時查處和打擊虛假招聘等違法行為。
此外,重點幫扶求職受阻的畢業生。針對有就業意愿但在求職中屢屢受挫、尚未落實崗位的畢業生,特別是困難群體畢業生,高校負責教師要及時跟進,提供有效幫扶。要幫助學生分析診斷求職中的問題,完善個人簡歷,合理選擇就業目標,提升求職技能。
各高校至少為每名就業困難群體畢業生精準推送3個以上崗位。鼓勵教師陪同學生投遞簡歷,了解畢業生求職困難和用人單位需求,將畢業生在招聘中面臨的難處轉化為深化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改革的動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