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澤縣針對縣級層面金融風險的形式多樣、發現困難、處置棘手、風險集中等特點,認真研究防范處置措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村處置措施。今年以來,雞澤縣組織了2次金融風險防范集中宣傳,參與活動部門40余家,發放明白紙8000余份,公共場所電子屏持續播放宣傳素材60余場次,入企宣傳20場次,入農村、社區宣傳38場次。
一、念好“緊箍咒”,勸集資群眾“遠離是非”。針對非法集資隱蔽性、危害性等特點,深入廣大農村和人員集中區域,以金融夜校、宣傳展板、橫幅標語、宣傳手冊、小喇叭、廣播電視、微信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防范金融風險知識,通過專題報道、案例剖析等方式,進行持續不間斷、廣范圍、多角度的宣傳,使非法集資的危害性深入人心,幫助群眾樹立理性的投資意識,增強群眾的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使他們遠離和抵制非法集資活動。
二、記好“明細賬”,逼集資隱患“現出原形”。按照“早發現、早化解、早處置”工作思路,積極開展金融領域風險排查,加大對房地產建筑企業、種養公司、家庭農場、合作社、投資公司、小貸公司、規上企業以及重點商貿企業、其他生產性等各個領域企業的摸排力度,充分利用行業排查、信訪舉報、群眾報案三種渠道對企業進行實時監控,一旦發現非法集資企業和隱患立即建立非法集資“臺賬”,嚴格監管,逼迫那些無實質性生產經營活動、存在潛在非法集資隱患的企業和個人,及時“現出原形”,避免金融風險進一步擴大。
三、用好“殺威棒”,使集資人員“無處可逃”。對有還款能力的老賴企業和個人,符合立案條件的,立案查處,嚴厲打擊,對非法集資活動實行零容忍。對案件已查結還款無進展的,制定強制措施,依法處置。總之,就是綜合利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讓欠債不還者無處藏身,讓賴賬不還者無地自容,在社會上形成對惡意逃廢債務者的“高壓”態勢。
四、澆好“返青水”,助集資企業“重返生機”。對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好,但是因涉非法集資導致資金鏈斷裂的企業,成立幫扶工作組,一案一策,分類推進,幫助企業走出困境,以企業良好發展解決集資問題。具體來講,就是加大既定幫扶措施的落實力度,摸清集資去向,幫助集資人籌措回籠資金;幫助企業尋找合作伙伴,轉嫁資金難題,盤活企業現有資產;協調金融機構,為該類企業提供信用貸款,通過一系列措施,為企業注入新鮮血液,讓其盡快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五、筑好“防火墻”,讓集資苗頭“望而卻步”。進一步強化金融監管力量,在組建地方金融監管局的基礎上,引進金融監管人才,重點關注18個行業,11類地方金融組織動態,分行業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處置,切實落實行業監管職責,實現常態化監控。對廣大企業主進行培訓和約談,使他們在融資上不違規,不違法,不冒進,規范企業的發展,降低企業運行風險。對出現非法集資苗頭的門戶、店鋪等及時摘除門牌、取消相關業務,防患于未然。對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的金融機構,發現一家,登記一家,規范一家。及時清理和打擊非法宣傳的小廣告,讓虛假宣傳無處遁形,通過全方位施策,筑牢風險防控籬笆。
做好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既是新時代賦予各級的歷史使命,更是保持地方經濟活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現實需要,面對困難和問題,只要積極作為、科學應對,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秦瑞強)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