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App應用的進一步流行,首先是取決于市場的定位,其次是產品品質,第三是營銷手段。任何App研發團隊都會將80%的注意力集中在產品本身。如果定位和產品俱佳,即使沒有什么營銷能力的App也會脫穎而出。
所以,在這個階段UI視覺設計師的工作就是了解用戶的特征,定義出最終的用戶群,同時確定產品的方向和運動方式等。只有定位在目標人群高度集中的區域,才能提高轉化率。假定要制作一個女性類主題的界面設計,設計師要從受眾的人群開始,收集與設計相關的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整合。
結束了產品定位及市場分析階段后,就可以根據所獲取的信息對UI設計進行初步構思。在這個階段,可以根據可用性的分析結果制定交互的方式、操作與跳轉流程、結構、布局、信息和其他的元素。
在初步構思和架構設計這個階段,還要考慮制作成本問題,將前面的工作規劃進行實施,將UI的設計原型控制在手繪、圖形、Flash等幾個范圍內,并且與UI后臺程序管理師討論界面操作的可行性。
所以,對于UI視覺設計師而言,用線框圖的方式來整理自己的思路是一種更快捷的方式。草圖的繪制是設計的基礎,大部分UI設計師都會將草圖當作設計的第一個基礎步驟。
當完成UI的草圖繪制以及高保真原型之后,就可進入界面的視覺設計和界面美化階段了。在這個階段,需要設計師對草圖中的界面原型加以美化,完成其視覺效果的良好修飾,并且還可以確定整個界面的色調、風格、窗口、圖標等多個對象的視覺表現。
App設計常常會使用有質感、仿真度比較高的圖形界面,盡可能地去接近用戶熟悉或者喜歡的風格。
完成UI的視覺設計和界面設計階段后,就可以進入界面輸出階段。在這個階段,要配合開發人員完成相關的界面,并將界面設計階段的最后結果配合技術部分輸出,也就是將設計的原始文件輸出為不同格式的文件。在App設計開發中,如果用戶無法自己開發App的功能,就需要把清晰的設計指南交付給開發人員,把界面和描述都集中在一張大圖中,且盡可能把所有可預見的情況向開發人員描述清楚,同時對PSD文件進行尺寸標注、說明。
界面輸出后就可以進入可用性的測試階段。UI界面的可用性測試就是讓一群具有代表性的用戶對產品進行典型操作,同時觀察員、設計人員、開發人員共同觀察、聆聽、記錄。測試可以是早期的顯示測試,也可以是后期的交互式的操作測試。在不斷的測試中對設計工作的細節進行調整,然后進行可用性的循環研究、用戶體驗回饋、測試回饋等工作。
最后一個階段就是檢驗前面界面設計的成果是否符合市場及用戶群體的需要。在這個階段產品會正式上線,此時需要不斷地收集市場對于產品的用戶體驗反饋,并做好相關的記錄和文字說明,提出意見。
在產品上線的同時,還需要應不斷地對產品做出優化處理,也就是需要進入分析報告和優化階段。這項工作重點是要對前面的所有工作內容加以詳細、系統地整理,為下次的UI設計提供一個更加有力的市場和專業化的依據,并且同時優化了當前產品中的部分細節,解決不可行因素為用戶帶來的問題,使產品的設計更加完美。
UI視覺設計師會參與到整個界面設計的工作中,通過前期分析、初步構思、中期制作及后期的完善來不斷地調整界面。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