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統計分析后得到的研究結果通常以表格形式展現,論文中最常用的就是三線表,它具有簡明、高效的特性,通常一個標準三線表只有3條線,即頂線、底線和欄目線,能夠迅速傳達研究的核心信息,使讀者能夠迅速把握研究成果。
然而,對于科研新手而言,制作統計表時往往感到迷茫;今天,我們特地為大家講解如何一鍵完成論文三線表,以及如何制作與調整規范的三線表。
一、標準三線表說明
首先介紹一下,學術論文中提到的標準三線表應該包含哪些內容,三線表的三條線從上到下依次是頂線、欄目線、底線,當表格中內容較多時,可以在頂線和欄目線之間增加輔助線;同時表格包括表序、表題、表頭、表身、表注5部分。
一個標準的三線表應該長下面這樣:
對于表序、表題、表頭、表身、表注的說明如下:
知道了標準三線表是什么樣子,接下來如何介紹如何制作。
二、一鍵得到三線表結果
當論文中表格很多時,逐個制作和修改三線表就很麻煩。拿老牌統計軟件SPSS舉例,他的結果復制到word并不是三線表的樣子,自己逐個修改起來也比較費時間,那么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一勞永逸,直接得到三線表的結果呢?
1、SPSS與SPSSAU分析結果對比
其實,國產統計分析軟件SPSSAU早就解決了三線表這個問題,SPSSAU的結果默認就是標準的三線表格式,并且支持一鍵復制到word中。來看看同一數據SPSS和SPSSAU的分析結果復制到word中的對比圖:
二者的數據分析結果是一樣的,但明顯SPSSAU的分析結果是標準三線表格式,而且格式更加符合科研規范,直接復制到word中就可以使用,無需自己再手動修改制作三線表,省了很多麻煩。
2、SPSSAU三線表復制
使用SPSSAU進行科研數據分析,得到分析結果,然后兩步即可復制到word中。
step1:點擊分析結果表格旁邊的【復制表格】按鈕
step2:選中表格->右鍵->自動調整->根據窗口自動調整表格
得到科研論文需要的標準三線表如下:
SPSSAU輸出結果不僅包含表題、表注,同時表格內容都是嚴格按照學術要求需要呈現的形式進行輸出的,省去了大家尋找文獻分析結果的規范輸出形式的時間,以及調整表格三線表格式的時間。
當然SPSSAU的輸出結果也不可能就是最完美的,因為每個學校對于論文的要求不同,甚至可能會規定每個線條的粗細、表格的行距等等。因此如果你們學校規定的格式與SPSSAU輸出的格式有細微處入的話,就需要簡單地進行三線表微調。
三、三線表微調
下面介紹三個大家可能會用到的的調整方式,分別是表格邊框寬度調整、表格內間距調整、表格跨頁調整。
(1)頂線和底線寬度調整
step1:選中除標題外的表格→右鍵→邊框→邊框和底紋
step2:選擇寬度(以學校論文標準進行選擇)→選擇上下邊框應用→應用于單元格
(2)欄目線和輔助線寬度調整
選中需要添加欄目線和輔助線的表格那一行→右鍵→邊框→邊框和底紋
設置與上文類似,區別在于選擇具體哪一行,而不是整個表格。
表格內容太分散,應該怎么調整?
可以更改行間距或者行高,操作步驟如下:
選中表格→段落→行和段落間距→行距選項→ 縮進和間距->“段前段后0行、行距最小值0磅 ”
如需更改行高:
選中表格→鼠標右鍵→表格屬性→行(R)→指定高度為X厘米(可根據學校要求設置行高)
3
當表格跨頁的時候,word會自動顯示兩個表題題,且下方表題和表頭都是隨著上方變化而變化的,如下圖:
通常來講,最好對論文前后進行調整,將表格顯示在一頁內比較好。如果沒辦法調整,那么處理表格跨頁問題時,一般操作如下(方法不唯一)。
step1:選中表題行->布局->取消重復標題行
step2:光標定位到跨頁表格第一排第一位,點擊“加號”,出現一行新的空行;
step3:將表頭復制到新的空行里,然后重新調整表頭的上下邊框;
step4:光標定位到跨頁表格第一排第一位,按Ctrl Shift Enter新加一行,輸入“續表”,然后右對齊,最終格式如下: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