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紹澳大利亞聯邦議會的組成、運行機制、議員制度、組織結構、會議制度、立法程序、辦事機構、對外交往等情況。
一、議會的組成
澳大利亞的政治制度源于英國的西敏制,是議會政治制度,而非美國的總統制。
1901年澳大利亞憲法設立澳大利亞議會,又稱聯邦議會或英聯邦議會,采取兩院制,由參議院、眾議院和女王組成。女王在澳大利亞由總督代表。
議會有四個主要職能:制定和修改聯邦法律;代表澳大利亞人民;提供形成政府的場所;監督政府工作。
眾議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又稱為下議院(The Lower House),由151人組成。其主要職權:立法或修改現有法律;組成并監督政府;審批預算以及代表選民表達意愿。
參議院(Senate)又叫上議院(The Upper House),由76名議員組成。與眾議院不同,各州在參議院的席位數是均等的,即每州12個席位,北領地和首都領地各兩個席位。參議院的主要職權:擁有與眾議院幾乎相同的立法權,僅不能提出或修改有關稅收和政府財政支出的法案。所有的法案都必須經過兩院批準才能成為法律,因此參議院扮演著重要的制衡政府的角色。
總理由總督任命。根據憲法,總督必須任命在眾議院擁有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議會領袖。這個多數黨成為政府并任命部長,所有部長必須是議會成員。
憲法中提到的聯邦執行委員會由所有部長組成,總督主持。其主要職能是接受部長建議并批準簽署正式文件,例如公告、條例、條例和法定任命。
國家在內閣政府體制下運行。憲法中未提及的內閣是政府的關鍵決策機構,由政府高級部長組成。內閣的決定經聯邦執行委員會正式批準后具有法律效力。
總理及內閣向議會負責。澳大利亞大選至少每三年舉行一次。總理有權力建議澳大利亞總督隨時召集眾議院選舉,但是參議院選舉只能在憲法規定的日期內進行。
第46屆議會已于2022年4月11日休會,大選將于5月21日舉行。
二、議會的運行機制
眾議院的人數并不完全固定,由選區數量決定。由于眾議院選區按照法律須按照均等人口分配,因此隨著總人口和各州人口的增減會時有調整。今年大選有151個選區,所以要選出151人進入眾議院。
眾議院很重要。其日常工作通常由經總理任命的眾議長(Speaker of the Australian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與由反對黨領袖任命的反對黨事務經理(Manager of Opposition Business in the House)進行協商確認。
這里是創造歷史的地方,也是一個充滿戲劇色彩的地方。哪個黨派能夠執政,就是在這里決定的。在這里,你能看到澳大利亞最有影響力的兩個人,總理和反對黨領袖。如果某一黨派在眾議院中的席位超過半數,那么該黨就自動成為執政黨,其領袖通常會成為國家總理。總理是下議院里的頭號重要人物。他可以任命部長,可以決定政府的優先事項是什么。反對黨領袖基本上也有一個“總理夢”,只是他所領導的政黨在選舉中失敗了。目前反對黨領袖為工黨黨魁安東尼·阿爾巴尼西。反對黨的成員會組成“影子內閣”,并由“影子內閣”的閣員對相對的內閣閣員提出質詢。盡管政府可以依據其所屬政黨在立法機關下議院的多數優勢來控制下議院的運作,但是反對黨卻可以拖延立法工作并在適當的時機阻礙政府的工作。
雖然總理和反對黨領袖是各自所在黨的黨魁,但實際上投票選出他們的并不是選民,而是他們黨內的同僚。與下議院的其他所有政界人士一樣,他們也是各個選區的議員,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他們也代表著一個選區,占下議院的一個議席。而選區是指約有11萬名選民的一個區域,在大選投票的時候,你所選的就是在下議院代表你所在選區的政黨和政界人士。有時一個政黨能獲得其中超過半數的議席,算起來也就是76個席位,但也有的時候,一個政黨需要和別的政黨聯手才能獲得多數席位。他們就叫聯盟黨。
澳大利亞兩大保守黨自由黨和國家黨組成的聯盟黨就是最典型的一個例子。這兩個大黨的合作已經超過75年,對政黨來說,擁有多數席位的最大作用就是讓他們提出的法案更容易獲得通過。但是,一項法案必須獲得參眾兩院的一致通過,才能成為影響我們生活的一項法律,所以,還需要參議院出場。
參議院相當議會里的審查院,其主要職能就是監督政府。參議院可以修正或改變眾議院通過的法案。和眾議院類似,如果一個政黨在參議院占多數席位,一樣可以讓他們的法案更容易通過并成為法律。可事實上這種情況卻很少在參議院發生。近幾十年來,執政黨通常在參議院中沒有多數票,在野黨或獨立參議員能夠利用他們的聯合投票權來拒絕或修改政府立法。參議院龐大而活躍的委員會系統還使參議員能夠深入調查政策問題,并審查部長和公務員管理法律和政策的方式。
這種機制背后的理念是政府不能任意通過法案。這一點非常可貴,能有效防止政府胡來。
議會以多種方式審查政府的工作:在辯論和委員會中調查法案;審查政府決定;參加參議院預算;聽證會以調查政府支出;在眾議院和參議院的提問時間向政府提問。
也正因為如此,參議院開會時經常發生唇槍舌劍,因為政府需要從中立議員那里爭取贊成票來通過法案。而中立議員是一些不屬于主要政黨的政界人士,這就讓綠黨或獨立議員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但很多時候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小黨派、獨立議員甚至反對黨也會作出妥協投票支持某項法案。一旦某項法案在兩院都獲得通過,那就只剩最后一個步驟,代表王室的澳大利亞總督簽字后,法案就正式成為法律了。之后這些法律就會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老百姓要交多少稅?讀大學要交多少學費?去公立醫院看病排隊要等多長時間?生孩子有多少補貼?等等。
如果一項法案經眾議院通過卻被參議院否決兩次,總理可以據此征求總督同意,由總督同時解散兩院并改選所有議席,這稱為雙重解散(double dissolution)。
2016年時任總理特恩布爾于當年5月8日宣布解散兩院,并定于當年7月2日舉行大選。這是自1987年以來,澳大利亞首次舉行雙重解散選舉。
如果沒有一個政黨沒有在議會中取得絕對多數席位,則會出現懸峙議會(Hung Parliament)的現象。
2010年聯邦大選中,由于工黨和聯盟黨均未能獲得超過半數的席位,因此出現了自1940年以來的首次懸峙議會。
參議員任期一般為6年,每三年改選一半議席。參議院擁有與眾議院幾乎相同的立法權,只是不能提出或修改有關稅收和財政支出的法案。眾議院通過的所有法案,必須經參議院批準才有效。
按照《澳大利亞憲法》,眾議院議員任期不能超過三年,但可以提前舉行選舉,因此澳大利亞沒有實行固定任期制(fix term)。
大選真正開始的標志是聯邦總督公布“選舉令”(writ of election,即解散議會,舉行大選的命令)。當天早上8:29眾議院休會(prorogued ),并于8:30被解散。一般來講,如果不是參眾兩院雙重解散的特殊情況,參議院是不會被解散的,但必須休會。此時的政府進入看守政府狀態(caretaker mode),這意味著政府不能在沒有與反對黨商量的情況下,做出重大決策。
三、議員制度
澳大利亞法律對眾、參兩院議員的權利和義務都有明確的規定。最主要的權利和義務:豁免權、免受“反議會罪”權、代表民意。議員工資還是比較高的,每年127060澳元。每年來首都開會的旅費全部報銷。議會開會期間每天按一定數額補貼住宿費。
每一位議員配備3位助手,工資由政府支付。
澳大利亞工黨、澳大利亞自由黨、澳大利亞國家黨、澳大利亞綠黨。各黨都有自己的委員會,經常召開會議,討論制定本黨活動以及政策。每年召開一次代表大會。每個政黨都設有黨鞭,監督黨員。
誰有資格參選?要想競選澳大利亞聯邦眾議院和參議員的議員,條件只有三個:18歲及以上、澳大利亞公民、必須符合成為參眾議員的條件(例如:參選人不能已是州或領地議員,除非從這些職位上辭職,不可擁有其他國家的國籍,不能坐過超過12個月的監獄,不能破產或無力償債,不能從國家獲得利益,即不能是公職人員或承包國家項目,也不能是國防部隊的永久性成員)。
候選人要隨提名表交納2000澳元押金。如果候選人當選,或在眾議院或參議院第一輪計票中獲得4%的選票,那么這2000澳元將會被退還。
聯邦議會成立以來,華人進入聯邦參眾兩院的寥寥無幾。據初步查詢,截至目前為止,只有5位。
1913年,朱俊英當選聯邦參議院議員,成為第一位華裔參議員。之后,當選參議院議員的還有陳之彬(1998年)、黃英賢(Penny Wong,2001年)和王振亞(2013年)。
2019年7月,時年55歲的廣東籍女士廖嬋娥(Gladys Liu)當選為聯邦眾議院議員,成為首位華裔眾議院議員。
四、議會的組織結構
眾議院:議長1名、副議長2名。
眾議長負責組織并主持眾議院的會議,確保眾議院的會議能按照憲法規定及眾議院的議事規則有序進行。任何時候都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同時管理議會的行政工作。
參議院:每次參議院選舉后,參議員都會選出他們當中的一個人擔任主席來主持他們的議事程序。當一項法案被詳細審議時,參議院組成一個全體委員會。此時,主席離開主席座位,委員會主席(同時也是副主席)在桌邊兩位書記之間的椅子上就坐主持會議。
聯邦議會專門委員會有三種形式:
(1)參、眾兩院各設立若干個專門委員會。
(2)為了更有效的加強兩院之間的溝通與協調,提高效率,參、眾兩院聯合組成若干個專門委員會。
(3)每屆議會眾、參兩院可根據特殊情況設立臨時專門委員會,待其任務完成后,即撤銷。本屆議會沒有設立臨時委員會。
專門委員會負責調查政策或政府行政或績效的具體事項。委員會為組織和個人提供了參與政策制定的機會,并將他們的意見置于公共記錄中并作為決策過程的一部分予以考慮。
各專門委員會的主席均由執政黨議員擔任。而臨時專門委員會的主席均由反對黨議員擔任。委員會成員基本由黨團指派,也有少數根據個人要求決定的。每個委員會的人數相對固定。
目前這一屆議會專門委員會的設立情況如下:
(1)眾議院(19個):
農業和水資源;撥款和行政;通訊與藝術;經濟;就業、教育和培訓;環境與能源;健康、老年護理和運動;土著事務;工業、創新、科學和資源;基礎設施、交通和城市;心理健康和自殺預防;請愿書;特權和會員利益;程序;出版物;澳大利亞地區;選擇;社會政策和法律事務;稅收和收入。
(2)參議院(17個):
撥款、人員配備和安全;社區事務;經濟;教育與就業;環境與通訊;財政和公共管理;外交、國防和貿易;通過社交媒體進行的外國干涉;法律和憲法事務;特權;程序;出版物;農村和區域事務與交通;法案審查;授權立法的審查;票據選擇;參議員利益。
(3)眾、參兩院聯合委員會(21個):
執法誠信委員會;廣播議會程序;公司和金融服務;選舉事項;外交、國防和貿易;人權;情報與安全;執法;移民;國家寬帶網;國家首都和外部領土;全國殘疾保險計劃;國家補救計劃;北澳大利亞;議會圖書館;議會標準;公共賬戶和審計;公共工程;出版物;貿易和投資增長;條約。
各屆議會對這些專門委員會的組成可以隨時進行調整,有時會根據政務需要設立若干臨時委員會。譬如,本屆議會眾議院的臨時委員會有:提交委員會調查;在委員會公開聽證會上作為證人出庭;政府對委員會證人的指導方針;與議會委員會打交道和委員會支持標準。參議院的臨時委員會有:有關參議院委員會和參與的信息;如何提交參議院委員會調查和參加公開聽證會。
上述專門委員會和臨時委員會加起來為65個。
五、會議制度與立法程序
眾議院每年的會期為20周左右(根據形勢而定),一般從2月份到3月份,5月份到6月份,8月份到12月份,每星期的會期則從星期一到星期四。
參議院每年的會期為14周左右(根據形勢而定),一般從2月份到3月份,5月份到6月份,8月份到12月份,每星期的會期則從星期一到星期四。
澳眾、參兩院法定出席人數為各自議員總數的三分之一。表決辦法有兩種,重大的法案、議案、動議和決議投票表決;其余可通過口頭表決。
議會的立法程序通常是:
(1)內閣討論并統一形成議案草案,提交眾議院。
(2)眾議院首先一讀。
(3)眾議院二讀。執政黨和反對黨開始辯論,原則上是接受還是拒絕。如接受,轉到相關專門委員會總體討論,討論后形成報告并報眾議院。
(4)眾議院開始三讀,逐條討論和辯論。通過后交參議院。
(5)參議院收到眾議院的議案后,開始一讀。
(6)參議院開始二讀,討論和辯論。如通過,轉到相關專門委員會總體討論,形成報告后報參議院。
(7)參議院開始三讀。通過后,由總督簽字后生效。
六、辦事機構
議會主要辦事部門有4個:
(1)參議院部門
參議院部為參議院及其委員會、參議院主席和參議員提供與行使聯邦立法權有關的廣泛咨詢和支持服務。設有秘書長、副秘書長、4位秘書長助理管理15個工作部門。它們是:新聞局、專門委員會事務局、參議員服務局、文件局、研究室、臨時委員會事務局、信息技術局、個人信息局、聯合委員會事務局、人力資源局、議會教育局、財務局、外事局、議長辦公室等。
(2)眾議院部門
眾議院事務部提供服務以支持眾議院、其委員會和某些聯合委員會的有效運作,并為國會大廈的議員提供一系列服務和設施。設有秘書長、副秘書長、3位秘書長助理管理9個工作部門。即:秘書局、專門委員會事務局、儀式和典禮局、研究室、外事局、人事局、項目和聯絡局、經費和采購局、信息和出版局。
(3)議會預算辦公室(PBO)
PBO提高了財政和預算政策問題的透明度,為所有議員提供保密的成本核算服務,并在每次選舉后發布一份報告,顯示主要政黨選舉承諾的財政影響。
(4)議會服務部(DPS)
議會服務部提供廣泛多樣的服務和設施,以確保議會有效運作。其中包括研究、圖書館服務、電視和無線電廣播、Hansard 成績單、中央計算設施和服務、電信以及建筑物和區域的維護和安全的所有方面。
DPS 向議會主席(參議院議長和眾議院議長)報告工作。設秘書長1名、8名副秘書長。
議會服務部由兩部分組成:
圖書館:議會研究機構。工作人員140人左右。分為兩個部,研究部和信息部。研究部包括經濟、外交、國防、國家安全、法律、法規、政治、公共管理、科技、環保、資源、社會政策等(工作人員80人左右)。信息部包括數據庫、信息收集與管理、出版物等(工作人員60人左右)。
服務部:主要工作是議會、議員、工作人員、議會活動的電視和電臺轉播、安全、設備服務和維修、通訊網絡、檔案、議會大廈等的后勤服務。
DPS負責議會大廈的有效管理。她的責任就是提供服務和產品以支持議會的運作和議員的工作。
七、議會的對外交往
(1)議會對外交往只限于與外國議會、議會國際組織。議員個人國際交往不限。
(2)議會下屬的外事局屬眾、參兩院領導。共9人。主要工作為:接待外國議會代表團來訪、安排澳議會代表團出訪、參加國際議會會議,為議會、議員提供咨詢服務、為其他國家議會人員培訓等。
(3)每年的外事費用約為150萬澳元,由政府撥款。如果經費不夠需要追加,需要眾議長、參議長一起與政府商談。一般情況下不追加。
(4)每年接待來訪外國代表團12個。組織出訪代表團15個(包括國際會議)。如有特殊情況可增加。
(5)眾議長和參議長出訪的代表團人數不超過10人。
(6)議員代表團出訪的人數不超過6人。
(7)接待來訪的代表團人數為7人。
議長和議員出訪報批情況有3種:
(1)眾議長、參議長每年各出訪2至5次,每次出訪需報議會周知。
(2)議員自己單獨出訪或旅游,費用自理,不用報批。如議員出訪或旅游的經費由別人負擔,須向議會書面說明對方負擔的費用數額、接受的禮品價值等。
(3)如議員以議會名義出訪,須報議長批準。總結報告中要注明對方招待的項目、費用、接受的禮品價值等。
澳議會與87個國家議會正式建立了議會小組。采取議員自愿參加的原則,每個小組不少于10人,多者不限。
八、議會的辦公地點
澳大利亞聯邦議會的辦公地點在議會大廈,位于首都堪培拉。大廈建筑由密徹爾/久爾格拉建筑師事務所設計,1988年5月9日由澳大利亞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剪彩啟用。在建造當時,它是南半球最昂貴的建筑物,共花費約11億澳元的預算。由于澳大利亞是實施聯邦制和內閣制的民主國家,因此這棟大廈也是澳大利亞的行政權和立法權之核心所在。
在議會大廈建成之前,澳大利亞議會直到1927年都在墨爾本議會大廈議事。1927年至1988年之間,議會駐地是位于堪培拉的臨時議會大廈,現在稱為“舊議會大廈”。作為澳大利亞的永久性議會建筑,新議會大廈的建造由于選址爭議屢經推遲,直到1981年才開始動工。建筑主體的設計表現了兩個回力鏢,頂端有總長81米的巨大旗桿。整個建筑的屋頂就是議會山的山頂,是由草坪覆蓋的緩坡,民眾可以直接從建筑外踏上屋頂,象征人民至上的民主理念。
議會大廈有房間4,700間,總占地250,000平方米。從大廈的門廳往左、中、右可以分別到達三個大廳,分別對應澳大利亞議會的三部分:象征君主和人民主權的中央大廳,眾議院議事廳和參議院議事廳。根據威斯敏斯特體系的傳統,眾議院區域使用綠色為主題色,參議院區域使用紅色為主題色。兩院廳舍之間是供議員使用、不對公眾開放的議員廳,連接大廈后部的工作區:這里有總理和其他部長的辦公室,以及供議員、執政黨團和反對黨團使用的辦公設施。
澳大利亞議會大廈是建筑藝術、工藝美術和裝飾藝術完美壯觀的統一體,它反映著澳大利亞的歷史、迥然不同的多元文化、國家的發展和對未來的抱負。
澳洲議會大廈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向游人開放的議會大廈,每年都有開放日,大廈的許多區域每天都對公眾開放。每年接待游客約100萬人。
(注: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