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賽柏藍·基層醫師公社》刊發了我的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是《這11件大事,將影響所有基層醫療機構》,文章盤點了2022年上半年國家各部門發布的重要文件中可能對基層構成重大影響的政策。
文章的瀏覽量還可以,到中午12時接近1萬。
但令人“不安”的是兩條留言。
一條來自遼寧網友(元亨利貞)的留言
內容是:解決基層公立醫院根本問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應該對縣級以下公立醫院實行收支兩條線!像國家對待老師一樣,對待基層公立醫院!國家必須強制規定基層公立醫院實行全額撥款!徹底解決了經費問題才是重中之重!!模棱兩可的政策,會使很多基層公立醫院經費不到位!生存困難!很很多多的基層公立醫院連檔案工資都開不全,更別提公積金等等福利待遇。這個最基本的問題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根本所在!!!!!
這條留言之所以令人“不安”,主要是內容,留言提出了兩個觀點,一是應該對縣級以下公立醫院實行收支兩條線!二是強制規定基層公立醫院實行全額撥款!而且這條留言有20人點贊,高居榜首,還得到另一來自安徽的網友(六脈調和)的附和:這位遼寧的朋友說的太對了,生存在農村的基層醫院太難了,必須給老師一樣待遇才行!工資比老師差一大股截子[流淚]
實踐早已證明,收支兩條線不行
關于“強制規定基層公立醫院實行全額撥款”,這一點就不多說了,因為在我國,事業單位實行分類管理,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就是財政全額撥款,比如疾控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屬于這一類,而醫院屬于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是財政部分保障。
至于收支兩條線,實際上在新醫改之初,一些地方就是這么搞的。所謂的收支兩條線就是醫療機構所有收入全部上繳指定財政專戶,財政按照醫療機構支出政策保障符合規定的運行經費,實際上這里的運行經費主要就是核定的檔案工資。程序是由醫療機構逐筆申請。這樣做的結果是,維持醫療機構正常業務的必要開支,比如夜班值班費、加班費、獎勤罰懶的績效等都無法兌現,每一個人每月都會旱澇保收,拿到自己的工資,出現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那時候媒體上就出現了很多“收支兩條線”的報道,如
《健康報》:衛生院住院樓幾乎空了
一個人的衛生院
之后還有人專門就一個人的衛生院進行了分析,直指收支兩條線。
直到2017年,一些省份明文規定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中心可以不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了。比如:廣東醫改開先河,打破基層大鍋飯模式,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中心可以不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了。
湖北也提出類似規定。
基層應該怎么做好財政保障與績效激勵?
當然,我們理解這些網友的留言,其本意希望政府能夠盡責,確保基層醫務人員工資和機構正常運行。但顯然希望“收支兩條線”是絕對不可以的。
那么具體應該怎么辦?很簡單,就是落實好國家對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財政投入政策。
不久前,國家衛健委針對一些地區對“以基層為重點”重視不夠、措施不力、工作不實,與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問題印發了衛生健康系統貫徹落實以基層為重點的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若干要求的通知(國衛基層發〔2022〕20號),希望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從深刻把握“兩個確立”和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出發,充分認識基層衛生健康工作在建設健康中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方法,健全工作機制,實化工作措施,切實加大投入,著力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把更多的注意力、精力、財力、物力投向基層,把更好的人才、技術、管理、機制引向基層,不斷夯實基層基礎,加快推進基層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
特別要求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持續加大基層衛生健康投入,優化調整衛生健康資金支出結構,持續向城鄉基層傾斜。積極協調地方政府,將衛生健康基本建設投資增量優先向基層傾斜,落實對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投入責任,加快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力爭“十四五”期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遍達到服務能力基本標準。
同時要求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積極推動落實“兩個允許”政策,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工資待遇。統籌平衡與當地縣(區)級公立醫院績效工資水平的關系,提出合理核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總量和水平的建議,逐步縮小收入差距。
而這些要求,簡要地說就是既要為基層按照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做到全額預算,保障員工基本工資和單位業務工作正常運行,也要允許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按照政策規定,落實“兩個允許”以更好調動積極性,為群眾健康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