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外貿軟件這么多年,總聽到有人說,沒上軟件不也還是一樣做外貿嘛?確實,不用軟件依然可以做外貿。就像你可以走路上班,也可以坐車上班,當路程短,沒有多大距離差,選擇如何去上班就不會有明顯的差距;但是路程長了,就會有明顯的差別。能坐車上班的,一定不會想走路上班,畢竟效率不一樣,你覺得呢?
進出口的主要貿易形式分兩種:自營和代理。
代理指沒的是有自營進出口權的工廠、外貿公司、外貿SOHO或香港公司等,委托有自營進出口權的貿易公司以出口或者進口其產品、技術或服務的行為。
自營指的是企業或個體工商戶,取得自營進出口權后,直接與外國客戶聯系獲得訂單,并通過自己的海關代碼出口貨物。
外貿出口的貿易形式主要有以下這幾個方面。
一般貿易、來進料加工、轉口貿易、補償貿易、協定貿易、邊境貿易、雙邊貿易、多邊貿易、過境貿易。
外貿出口的一般流程主要是:找客戶/客戶找你—>建立聯系后詢盤—>溝通過程中針對提出的問題解答—>報價及跟進進度—>給客戶提供樣品—>簽訂合同或者是PI—>收取定金—>安排生產—>生產進度跟蹤—>安排出貨驗貨—>報關/報檢/貨運/保險—>裝船—>寄單和收匯—>核銷—>退稅
外貿進口的貿易流程主要有以下兩個方向:自營和代理。
如果是自營的模式,主要流程是:
進口合同—>進口付款—>預付款/尾款/S款/費用
進口合同—>進口到單—>進口報關(入庫/出庫)—>進口轉內銷(進口收款)—>內銷開P—>F票登記
如果是代理的模式,主要流程是:
代理協議—>進口合同—>進口付款—>預付款/尾款/S款/費用
代理協議—>進口合同—>保證金賬單
代理協議—>進口合同—>進口到單—>尾款賬單
代理協議—>進口合同—>進口到單—>進口報關—>入庫出庫
代理協議—>進口合同—>進口到單—>進口報關—>銷售結算—>進口收款
代理協議—>進口合同—>進口到單—>進口報關—>銷售結算—>內銷開P—>發P登記
其中,許可證、許可證核銷、代理協議、代理費、進口合同、許可證占用、預付款比例、保證金比例、進口付款、資金來源、保證金、押匯、自有資金、收款、到單、報關、內銷合同、內銷開P、押匯都在系統中進行管理操作。
業務財務主要從以下10個方向管理:
1)發P結算單。
2)合同結算單。
3)水單認領:水單到銀行到款后的憑證;認領包括:預收款(人領導外銷合同號)和尾款(認領到出口發票號)。
4)預收款分攤:屬于預收款的水單,再認領到出口發P號上。
5)議付收匯:根據出口發票匯總收款信息,統計應收賬款。
6)預付款:采購合同預付貨款。
7)預付款分攤:屬于預付款的貨款,分攤到出口發票號上。
8)開票通知。
9)增值S發P登記:增值S發P信息登記,可以沖減預付款金額。
10)付款管理:調取增值稅發票信息,調取采購合同信息。
最近經常被問及業財融合和業財一體化是不是一回事。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業財融合是管理會計的話,那么業財一體化就是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業財融合對財務來說是管理方式、服務內容、行為的重大變化,這涉及到如何用業務的思維去思考業務,具備必要的業務知識,重新學習新的技能,以適應新的工作內容的變化。
如何和業務換位思考呢?要具備同理心,站在公司整體利益的角度思考,如何讓業務產生更大的價值。利用財務的自身優勢,不斷通過新的價值點的發現,挖掘放大,實現財務和業務的共同目標。而以上的達成需要梳理業務流程、財務會計流程、管理會計流程,并加以整合,建立基于業務的流程驅動、數據驅動,這些都需要建立在網絡、數據庫管理軟件平臺等IT環境下,這就是業財一體化。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